胡婧妤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湖南長沙 410000)
網絡語言對中國語言文化的沖擊分析
胡婧妤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湖南長沙 410000)
網絡語言有著特殊的載體,因此也呈現出了特殊性和多元性的特點。網絡世界是一個虛擬世界,在這個世界里,盡管人們注重使用規范性的詞語,同時也創造出了很多的網絡語言,而且這些語言都不是通俗易懂的,只有活躍在網絡世界的人才能懂其中的含義。在很多人的眼中,這些網絡詞匯間接地豐富了中國傳統語言的內容,同時也對中國傳統規范型中國語言文化的使用造成了一種沖擊。
網絡語言;中國語言文化;沖擊
網絡語言由于它特殊的載體和它的現實虛擬性,使得網絡用語一開始就呈現出一般語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們在這個虛擬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規范的詞語之外,還創造了許多只有經常上網的人才能理解的詞語。在不少人的眼中,這種網絡詞匯是對傳統語言的豐富和發展,為古老規范的中國語言文化產生了強大的挑戰。
網絡語言是隨著網絡發展而產生的一種語言現象,它受外來語言的影響,也受方言的影響。在外來語言方面,它受英語和日用漢語的影響最大。這主要是隨著全球化發展,國際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國人的日常生活受到外來語言的影響的一種特殊反映。早在20世紀80年代,國人的生活中就出現了“卡拉OK”這種外語國用的現象。它是日語的音譯,是日語Kara(空)和英語ORCHESTRA(管弦樂隊)的臨時組合,本意是“無人伴奏樂隊”,開始被臺灣人應用,后來被引入到內地,成為一個老少皆知的名詞,這個名詞也突出了“無人伴奏樂隊”的主要特征?!靶恪边@個詞語本來是英語“show”的音譯,原意是“公開的表演”,傳入中國后就成為“展現美好的一面”的意思,它已經改變了外來語本身的含義,被賦予了中國特色。隨著國際化的交往,一些英語由于其特殊的含義,逐漸成為人們熟悉的用語,像“WC”,英語中是水箱的縮寫,因為英國廁所中都備有水箱,后來這個詞語就成為廁所的代名詞。在中國,人們看到這個標志,也知道指的是廁所了。這種表達具有委婉的含義,避免了直接表述的尷尬,不僅體現了西方人的價值理念,也能正確表達中國語言的含義。
3.1 網絡語言對傳統語言文化的消極影響
一方面,網絡語言以巨大的語言張力和豐富多樣的表達形式表現出更大的活力和新鮮感,相比于傳統語言的嚴肅、認真和理式化,更易產生極大的誘惑力。由于在網絡語言的文化體系中,社會精英和平民的界限是被消解的,這也為網絡語言在草根階層的流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網絡語言暴力。這種網絡語言的發展態勢在推廣了自身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擠壓了傳統語言文化的生存空間,侵占了傳統語言藝術的領地,使傳統語言在教育、規范上的作用越來越淡薄和退化,成為一種單薄而無深刻內涵的語言工具,這對博大精深的傳統語言文化來說相當于是致命的打擊。
另外一方面,網絡語言受其產生、發展的機制的影響,存在一味地追求娛樂化、新奇化的傾向,也就造成了它對傳統語言范式的偏離,形成了不規范化、簡略化、鍵盤化的特點。同時,網絡語言的即時性、新聞性等特點,使得它的使用者往往使用通俗易懂的語句來表情達意,而不是運用內斂而含蓄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網絡語言的隨意自由和傳統語言的縝密嚴肅形成了矛盾的對立。青少年是網絡交流的主要群體之一,喜好追趕時髦,辨別是非的能力較低。他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大量地接觸網絡語言,受到不規范的語言使用的影響,很容易吸收這種不規范字體和不規范的表達,對于正統的傳統語言學習勢必產生不良的影響,從而拉低一代人的語言表達、閱讀和寫作的能力。
3.2 實例分析
隨著網絡的發展,一些方言和港臺語言也成為網絡語言的來源之一。像陜北的“額”(我),東北的“銀”(人),“忽悠”(引誘人上當),“賊多”“賊亮”(很多)(非常亮);江西人的“灰機”(飛機),浙江的“偶”(我)“木有”(沒有),安徽的“不造”(不行),這些方言,一種是南方人說話沒有翹舌音形成的標準話走樣,一種是流傳已久的方言。盡管在書面語中很少運用,但在生活中卻被廣泛使用,用在網絡上有一種親切感。隨著港臺電視節目在大陸的盛行,一些港臺方言也成為網絡語言,像“麻麻”(媽媽),“蜀黍”(叔叔)、“爹地”“爸比”(爸爸)“妹紙”(妹子),以及“拍拖”“靚仔”“靚女”“醬紫”(這樣子)這一類詞語。另一種網絡語言是用符號、數字來代替漢字,像“1314”(一生一世),“886”(拜拜嘍),符號都是出現在 QQ 聊天方面。網絡語言的產生原因,主要是受全球化發展,在我國對外開放后,外國文化流傳到我國的緣故。這些年來,我國學習英語的熱情一直不減,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人們對一些流行的英語詞匯也逐漸熟悉起來,因為有些詞語表達的意思是漢語難于表達的,就直接用音譯代替了。
①中央電視臺設置傳統文化頻道。古文、詩詞是底蘊豐厚的雅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應該是全方位、多角度的,電視是必不可少的載體,其中包括對詩詞、美文的欣賞等等。②電視臺增設傳統文化欄目。為制作和播出傳統文化欄目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不能單純以“末位淘汰”的排比收視率方式對待這種公益性欄目。③扶植傳統文化印刷媒體,結合優勢媒體資源拓展領域。比如作為全國詩詞界的權威刊物《中華詩詞》創刊已經整整10年,自負盈虧,無經費,無人員編制,無名正言順的辦公場所。考慮到市場因素,也可以把它們掛靠到一些暢銷類印刷媒體作為副刊?;蚴墙Y合電視媒體、廣播媒體等合作一些權威性的創作比賽,以年度或季度形式展開一個長時間跨度的推廣普及動作。④在報刊開辟或增設傳統文化欄目。由于報刊市場化,迎合大眾讀者口味,特別是傳統文化的欄目被一刪再刪,使得傳統文化難有立錐之地。⑤與教育文化的有機結合。從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傳統文化延展的空間。可以針對各個階段的教育,把優秀傳統文化作品整理成音像制品、學習軟件、書籍等在學校積極推廣,定期舉辦活動。同時,地方政府的扶持。多組織弘揚傳統文化的主題晚會和文化活動,讓傳統文化貼近百姓。傳統文化的宣揚同樣可以作為一種成熟的作品晚會、傳統文化比賽、地方游覽等形式,增強對地方的宣傳性,以獲得地方政府支持和企業響應。另外,加強書籍和音像出版,扶持文字和影音的結合??梢詫⒘餍械闹黝}與傳統文化結合,比如旅游、美食、甚至戲劇等等。新出版的《唐詩地名》就很受市場歡迎,可以推廣這樣的形式。
綜上所述,網絡語言是一種新型語言類型,且正在發展過程中,還不夠全面,不夠規范,不夠系統,然而它們卻有創新,在不斷地發展著,所以我們在學習和使用網絡語言時,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學會吸收和包容,同時保持傳統,提倡創新,堅持與時俱進,促進網絡語言同中國語言文化的和諧發展,以實現中國語言文化的全面、健康發展。中國只有守護好自己的傳統文化,其文化的傳播價值和內容價值才會更加有意義,中國的文化也永遠將為世界文化書寫著最美麗的一筆。
[1]劉敏,張盼盼.網絡交際語言對中國傳統語言和文化的影響[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13~16.
[2]雅茹.網絡語言對高校期刊的沖擊及對策[J].武警工程大學學報,2013(4):66~67.
[3]雷玉梅.網絡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侵入影響研究[J].青年與社會:上,2014(8):310.
H109.4
A
1004-7344(2016)06-0031-01
2015-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