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貴州省納雍縣林業局 貴州納雍 553300)
城鄉地域綠地植被改造工程建設的構思
劉敏
(貴州省納雍縣林業局 貴州納雍 553300)
發展城鄉地區有助于實現社會改造目標,從村、鎮、鄉、城等不同級別區域中構建一體化景觀。本文分析了綠地植被改造與發展趨勢,對城鄉地區綠地植被改造工程提出可行性構思,為實際工程改造提供指導方案。
城鄉;綠地植被;改造;建設對策
綠地植被是現代園林景觀領域研究對象之一,體現了社會文明發展與創新成果。同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綠地植被在城鄉規劃結構設計中也體現了廣泛的影響力,成為城鄉規劃設計方案里較為常用的元素之一,體現了園林景觀風格的融通性特點。
綠色植被在地球的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中起著巨大而獨特的作用,它為各種生物提供適宜的棲身場所和食物。植被的有機物質的生產力,對人類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同植被類型,生產力差別很大。荒漠和凍原生產力最低,熱帶雨林生產力最高。人類每年從植被生產量中收獲約12億t作為食物。植被還具有改善地方氣候、防止水土流失、調節河流流量、減輕環境污染等作用。因此,保護現存天然植被,加強營造人工植被,擴大綠色植物覆蓋,是全人類面臨的重要任務。植被與環境的關系一直是植被研究的重要方面,目的在于尋找不同植被類型與以熱量和水分為主的環境因素之間關系的規律。城市綠化的根本目的園林綠化養護是改善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生態是一個系統,必須要保持平衡才可以,不然系統失調,這對人類的生活會造成很大的困擾。現代社會的發展,城市綠地景觀改造植被種植也已經慢慢的走上了正軌,種植了這些植被以后能后很好的吸收自然中的垃圾塵埃,這是城市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對于功能型的綠地比觀賞型的綠地,我們推薦選擇功能型的綠化用地,這樣會更有意義。
社會時代變革趨勢下,人們對城鄉規劃風格設計有了更多的認知,從多個角度展開城鄉規劃設計創新活動,體現了人類思維活躍的創造力,更是對綠地植被園林景觀的創新改造。我國是多個民族國家,56個民族代表者多個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由此形成的綠地植被風格又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說,每一個民族的綠地植被風格、綠地植被形式、綠化思路均是不同的,民族與民族、地域與地域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但是,城鄉植被改造工作具有明確目標,為了滿足人們對城鄉規劃園林景觀設計的審美需求,以及城鄉規劃使用后期的園林景觀功能需求,如何協調各地區綠地植被園林景觀在城鄉規劃物中的應用模式,這是工程師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舊式思想認為,綠地植被是古老的園林景觀,必須要遵循古典園林景觀思維要求,延續古典綠地植被設計風格特點,從而體現出傳統綠地植被園林景觀的應用意識;新式思想認為,綠地植被園林景觀是當代園林景觀領域創新之思維,其必須要走革新之路,才能實現綠地植被風格的創新改造,體現出綠地植被創作之園林景觀魅力。面對此種背景,無論是園林景觀領域或是城鄉規劃領域,都需要考慮“地域文化”對綠地植被風格的影響力,從地域文化角度展開設計探討,編制出更加符合城鄉規劃結構類型的風格特點,這些都是當代地域文化展現出來的園林景觀特點。
綠地植被是我國園林景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不僅在園林景觀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對工程師健康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力。隨著社會文化園林景觀領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傳統綠地植被園林景觀給予了多方面關注,深入體會綠地植被內在的園林景觀特色,可以感受到綠地植被文化特色及園林景觀內涵,從思想上帶給人們多方面的園林景觀感觸,全面推廣了綠地植被園林景觀的文化價值。縱觀國內外綠地植被市場,發展是硬道理,這決定著中國綠地植被的發展成就,為中國綠地植被改革與開拓指明了方向。中國綠地植被市場尚處于開發階段,盡管中國綠地植被在國內市場中占據主流,但并未在國際市場中形成足夠的影響力。中國綠地植被發展也要堅持“中西結合、內外兼顧”的原則,努力開發符合國際市場的產業模式,將本土綠地植被推向海外市場,讓全球關注中國綠地植被,帶動中國特色綠地植被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全球化是世界一體化趨勢,處于這一階段的綠地植被產業也面臨新挑戰,如何順應全球化格局是中國綠地植被發展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認清中國綠地植被面臨的市場狀況,實時調整現有的綠地植被產業模式,依據中國綠地植被特點提出可行的產業對策。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產業創建了國際性平臺,全球化語境下中國綠地植被市場走向開放性,中國綠地植被成為世界綠地植被文化不可缺少構成。中國綠地植被行業起步較晚,相比于發達國家還存在著諸多不足,如何建立多樣式的綠地植被市場環境,引導中國綠地植被產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些都是全球化語境下中國綠地植被需要思考的問題。
中國綠地植被要堅持創新思想,才能體現出綠地植被作品內在的園林景觀價值,為中國綠地植被產業提供符合實際需求的發展方向,促使本土綠地植被與國外綠地植被之間相互融合。我國是幾千年的歷史文明古國,我國傳統文化遺留的諸多元素都具有園林景觀特點,“綠地植被”是現代社會文明園林景觀常見的表達形式,體現了人們對下一代成長的普遍關注。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發展,我國綠地植被園林景觀已經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由于年代發展,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所發展的綠地植被形式越來越多,滿足了人們精神文明社會發展需求,也體現了園林景觀對社會文明的影響力,提高了綠地植被在社會文化歷程中的影響范圍。回顧我國綠地植被發展歷程,其主要針對工程師編制的多類型圖像,并且以簡潔易懂的設計而被大眾熟知,現代社會對園林景觀活動更加重視,用綠地植被作為園林景觀內容可以激發工程師的潛在思維。基于社會文化事業快速發展背景下,綠地植被將會成為大眾化園林景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對工程師個人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為工程師園林景觀工作建立更加全面的文化知識體系。當代園林景觀研究者認為,綠地植被不僅是社會園林景觀領域的一部分,更是陪伴工程師健康成長的必備元素,對促進工程師成長及認知發育具有多方面的利用機制。分析綠地植被的園林景觀特色,有助于人們理解獨特的園林景觀內涵。由于綠地植被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自由度,許多創作者在構思創作的過程中,早已不滿足于綠地植被的一般表現。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的不斷探索求新,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綠地植被短片。
總之,城鄉綠地植被不同于其它類型工程建設,其講究城鄉一體化在綠地植被創作中的充分表達,體現了個人主觀意識的自我表現。城鄉綠地植被有更廣闊、更自由的綠化改造,我國必須結合綠地植被改造趨勢,以實際城鄉地域環境為指導,擬定切實可行的植被改造工程方案,才能體現出城鄉景觀改造的意義。
[1]李德順.城市道路設計融入城市設計、景觀設計的理念探討[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8(12).
[2]郭雅潔,夏健.城市道路界面景觀的建構與設計策略探討[J].江蘇建筑,2008(05).
[3]黃超,高歡.城市道路景觀整治改造設計探討——以阜陽市一道河路為例[J].農技服務,2008(06).
[4]任全偉.觀花喬木樹種在沈陽街路推廣與應用[J].中國林副特產,2006(05).
[5]石鐵矛,周娟,朱磊.道路景觀的改造與規劃探討——以遼化宏偉路景觀改造為例[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
TU985
A
1004-7344(2016)06-0198-01
2015-12-25
劉 敏(1972-),納雍人,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林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