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黔
(貴州省水利電力學校 550002)
談淡中職德育課教學方法的創新
楊黔
(貴州省水利電力學校 550002)
中職學校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整個社會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但是,現階段中職學校的德育課存在著很多問題,中職學校的德育課教師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本文主要從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概念、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現狀問題、教學方法的改善與創新等方面來研究,為中職德育課的體制構建提供新的思維方向。
中職德育課;教學方法;改革;創新
中職德育課在中職學校的課程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德育課肩負著道德建設的任務,直接關系到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感、道德品質、理想信念、思想素質等的養成和提高;德育課不僅具體地闡明了如何進行人生規劃,樹立怎樣的思想,而且其中的內容是各門學科知識的高度總結,又是指導各科學習的思想方法以及社會生活的行為規范。
1.1 德育課的內容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是職業教育中的基礎課程,早在2001年教育部發布的中職德育課方案和教學大綱以前,相關課程一直統稱為“政治課”,自2001年起,中職“政治課”更名為中職“德育課”。中職德育課在課程范疇內,是由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法律基礎知識、哲學基礎知識這三門德育必修課所組成,分別在一、二年級四個學期內進行教學,而德育課的教學任務是由原來“政治課”的教師來完成。2009年9月,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分成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門,必修課包括職業生涯規劃、經濟政治與社會、職業道德與法律、哲學與人生四門課程,心理健康也作為選修課程被納入德育課的課程體系中。
1.2 中職德育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
我國要及時落實中職德育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才能推動德育課的改革發展。中職德育課教學大綱中指出:“現代中職德育教學不應該再遵循傳統單向方式,而應該向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多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將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當中,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通過自主探究來加強學生對德育教學內容的體驗,加深感悟,使德育課堂上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得到充分體現”。目前,在德育課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實踐活動引入到德育課堂教學中,要在現有的活動教學基礎上,開展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逐漸培養起學習興趣、實踐能力,這才能夠真正達到落實中職德育課教學改革新理念的目的[1]。
2.1 教師素質不高
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中占據著“主導作用”,教師團隊的素質層次不齊,就導致教學質量達不到標準。德育課屬于綜合性的社會學科,概念性較多,而且復雜抽象,這就要求德育課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思想政治理論與科學知識,對社會現象有較深的理解,如果教師的知識面窄,會因理論缺乏、知識單薄,就不能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分析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必定會在教學過程中,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另一方面,教師對時政變化不敏感,德育課要貼近時代和生活,當今社會政治經濟發展變化快,學生非常關注,如果教學過程缺乏時政方面的資料,沒法引入相關的教學,必定課堂會形成“理論空洞”,沒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2 教學方式單一
在中等職業學校中教學模式死板,往往離不開老師教,學生聽的單一模式,老師在課堂“一言堂”、“滿堂灌”。中職德育課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點,但因為教學的方法單一,在課堂上表現不出抽象化,學習氛圍枯燥,導致學生對德育課逐漸失去興趣,學生逐步認為來到學校就是來學習技能,可以不注重政治方面的教育。中職學校學生中普遍存在厭煩德育課的現象,德育課的教學過程單純以教師教為主,完全忽略了改革的新理念,沒把實踐放在教學重心上,忽視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處理問題的能力[2]。
2.3 學校對德育課及教師質量不夠重視
目前,我國許多中職學校對德育課的教育并不重視,中職學校師生都存在重專業課,輕普通課的思想。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研究不足,中職學校的德育教師不像高中的政治老師,也不是中職學校的專業教師,他們缺乏專業化的教學指導,德育教研活動不能得到正常開展,教師外出參觀少,見識少,校內缺乏教輔材料,課外輔助資料只能自己收集。如果德育教師的各方面思想能夠得到提升,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也會激發了學生們對德育課中政治教學的重視程度。
3.1 提升教師的素質與能力
德育課教師應不斷進修,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能力。德育課教師應多充實自己相關學科的知識,作為教師,掌握的知識越廣,教學效果才會越好,德育課的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泛,所以想要教好德育課,不但要掌握本學科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相關的人文知識,這樣具備時代氣息的教師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在學生面前才會更有說服力,使學生們知識領域變得廣闊起來,教師闡述問題才能更加準確,加深學生對德育知識的理解,從而獲得更好的接收效果[3]。
3.2 多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德育教師可以把教學過程涉及到的問題單獨拿出來,鼓勵學生們組成課題研究小組,在研究過程中師生要共同設計、研究,讓學生在“組隊”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可以發展新的教學模式來促進學生們的逆向思維。沈陽第四十中學的教師韓宇,在“走組”式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實施“翻轉課堂”,采用了學生導師制,一名“學生導師”負責兩名學生,為同學答疑解惑,課堂上學生切實的感受到了德育課的樂趣與意義,從而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3.3 采用活動化教學模式和討論式教學法
德育課教師要多采用活動化教學模式和討論式教學。教師要根據課程的主要內容,科學合理的安排課堂活動,例如:演講會、辯論大會、課本劇情表演,利用師生的互動來挖掘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創建良好的互動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來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4]。
3.4 多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
中職德育課教師要多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使學生看到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閱讀教學內容,也可以從中聽取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聲音信息,這種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悶的學習氣氛,改革了單一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形象地理解信息,產生了學習興趣,集中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從而實現與教師互動,讓學生們主動融入課堂,這是傳統教學所達不到的效果,使學生們在課堂能感受到學習的多元化,提高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來實現德育課教學目標。
3.5 校本教材編寫要具有跨越性
德育課的教師要把握住時代特點,擁有清晰的思維,時刻思考學生未來規劃,教學過程不要局限,不能只盯住教材,要“跨出書本”帶給學生更開闊的視野。德育課教材因受各種條件的制約,避免不了教材內容的空洞,德育教材不應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德育課的教師應該超越教材內容,可根據教師自身經驗尋找社會熱點話題、自身校友創業就業的成功案例,將這些作為教學內容,使書本知識貼合實際、貼近生活,既能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也不會沖淡教學主題,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活力。
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前進,教育對象也會不斷發生變化,中職德育課日后也會遇到新的問題,教育業也會不斷地改革發展。因此更多的中職德育教育者也需要不斷進步,逐步將教學水平推向另一個層次,將新的思想、新的教學方式、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實際當中,拓寬學生們的視野,為廣大青少年素質教育提供了重要貢獻。
[1]蔣淑雯.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的研究[D].廣州大學,2013(05):14~19.
[2]吳雪巍.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學苑教育,2015(10):10~11.
[3]張群英.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0(10):34~49.
[4]董菲.中職德育課有效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0(05):21~24.
G711
A
1004-7344(2016)10-0035-02
2016-3-20
楊 黔(1965-),男,土家族,講師,本科,主要從事政治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