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川
湖北省隨州市第一中學
以生為本引領高效課堂
虞川
湖北省隨州市第一中學
“以人為本,把課堂上老師的教轉化為學生的學”是當今課堂的趨勢。傳統教學中,老師只是一味地講解,有時甚至“滿堂灌”,中間不做任何與學生的互動,沒有一點學生自己想象的空間,讓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改革迫在眉睫。隨著高效課堂的推進,作為一線老師應重新轉變角色,備好導學案,活躍課堂氣氛、改進傳統教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以生為本;新課程;高效
新課程要求“以生為本”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保證課堂的高效性,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一線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一環。所以,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塑造高效課堂。
傳統課程中,老師總是高高在上,老師的權威性過于突出,甚至讓學生產生老師的觀點總是正確,總是最好的思想,我認為傳統中老師的權威性是擋在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一塊“隔心板”,使得學生與老師之間嚴重拖節,因此,我認為轉變角色,即做良師又做益友是我們教師的首要任務。
俗話說:“教師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這是對教師這個行業的褒獎,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具備愛心、責任心,真心地用心走進每個學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及時了解學生在課堂內外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的調整自己的教學,不斷地探索最適合當下孩子的教學方式,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備課是老師在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倚老賣老不備課或知識在肚子里等觀點早該摒棄,時刻提醒自己,不打無準備的仗。高效課堂提倡的是教師及時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調整難度與深度,設計出最適合當下學生的導學案,這就是所謂的備好學生。堅決杜絕盲目施教,這與高效課堂的理念背到而馳。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薄弱點,及時了解學生在練習或試卷上所表現出來的問題,根據學生情況備好每一節課。
傳統數學課堂過于枯燥,如何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真正實現民主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地呼吸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點之一。現階段的情況是學生畏懼老師,不敢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觀點、不樂于積極參與課堂、個性無法張揚,這樣就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潛能,自主學習成了一句空話。
教師應該帶著微笑走進課堂,更加親切地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努力營造一個輕松、歡快、活躍的課堂氣氛,把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達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高效境界。
傳統教學就是“滿堂灌”,學生在課堂上僅僅只是一個聽者,只是一個教師的“思想搬運工”,完全忽視了新課堂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高效課堂需要科學的學法指導,應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努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堅持以學生為主。
課堂上,老師僅需提出問題、適當引導,把問題留給學生自主思考,讓學生互相討論、合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然后由教師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供學生探究,從而形成學生自己的思維模式,即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延伸問題。
一般來說,班上學生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傳統課堂學生之間互不干涉,各自埋頭苦學,而新課程則提倡合作探究學習,努力打造一個大家齊參與共進步的高效課堂。依照學生成績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是合作式學習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形成學習小組,共同進步。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記入成績考核,眾人強則小組強、一人弱則小組弱,周評、月評均以小組為單位捆綁考核,只有這種形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帶動所有學生共同學習,這種形式就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重大改革,其具體要求早已超越傳統,并不是說分組后老師更加輕松,直接讓孩子合作學習,而是擔子更重,密切關注各組動向,真正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絕不僅僅只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新教法。
總之,教師應當跟上時代步伐,擺脫傳統觀念、積極探索反思、認真學習更加科學有效的教法,讓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在課堂上定要堅持以生為本,讓學生成為主體,教師成為輔助者、引導者,把教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學習著、快樂著、感動著、提高著,讓高校課堂走進每一位學生心里并欣然接受,不斷張揚學生個性,形成學習能力,這樣我的課堂才更加優質、高效,從而形成高效型課堂,提升自身教學的同時帶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開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