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高校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意義,從重視學習、加強服務、鼓勵創新三個方面提出高校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高校 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 黨組織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C-0013-02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為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必須把黨建設成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以下簡稱“三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是對黨的建設理論的創新和發展,體現了黨的建設理論的又一次與時俱進。高校應大力推進“三型”黨組織建設,以全面提高高校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理論素養、服務意識和創新能力,增強黨組織對高校發展的領導核心作用,從而在新世紀新階段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更多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高校“三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全面提升黨員素質,有效促進高校反腐倡廉建設。高校是人才集聚和人才培養的戰略大本營,是知識和科技創新的搖籃,優良的黨風、健康的校園文化,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優良素質的養成,影響著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塑造。高校建設“三型”黨組織,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入腦入心,提高高校黨組織改革、發展、創新能力,使高校黨組織創造性開展工作,通過服務提升學習與創新能力,通過學習和創新提高服務水平與效果,不斷學習新知識、把握新規律、解決新問題,全面提升高校黨員的素質,增強服務意識與能力,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和各項規章制度,建立風清氣正的現代大學,在高校人事、招生、基建、大宗物資采購、學術、科研等方面有效促進反腐倡廉建設。
(二)有利于實現教育現代化,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尤其是1999年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進入了大眾化發展階段,數量規模躍居世界第一,是舉世矚目的高等教育大國,但教育整體質量不高,離高等教育強國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解決我國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培養質量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單一化同質化傾向較嚴重,缺乏辦學特色、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學研結合比較薄弱,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較低等方面的問題,必須大力加強高校“三型”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高校黨組織在高校改革發展中的領導核心和政治堡壘作用,為解決我國高等教育在改革發展中面臨的各種難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做出重大貢獻。
(三)有利于發揮高校在“三型”黨組織建設中的獨特優勢,為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三型”黨組織提供積極的借鑒作用。教育部袁貴仁部長在2013年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中提出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時說:“貫徹落實好第21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精神,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按照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要求,切實加強各級各類學校黨的建設工作,在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方面走在前列。”高校要充分利用各類優秀人才聚集的優勢,凝聚智慧、匯聚人才,將“三型”黨組織建設理念深入到每個黨員心中,扎實推進高校“三型”黨組織建設,使高校黨組織不斷適應高校的發展變化,積極應對面臨的各種挑戰和機遇,通過理論、制度、體制、機制、方法等創新,全面激發高校黨組織的生機活力,為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三型”黨組織提供積極借鑒作用。
二、高校“三型”黨組織建設的基本路徑
(一)重視學習,為高校“三型”黨組織建設奠定堅實的前提和基礎。中國共產黨歷來就是一個重視學習、善于學習的政黨,重視學習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5月第四次亞信峰會后在上海與外國專家座談時強調指出,中國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大國,不論發展到什么水平都虛心向世界各國人民學習。新世紀、新階段作為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更應成為學習的楷模和榜樣,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政府,努力使黨成為學習型政黨。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首先必須狠抓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鄧小平在思考黨的建設時明確提出:“現在我還想提出一個新的要求……就是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或者會有同志問:現在我們是在建設,最需要學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學馬克思主義有什么實際意義?同志們,這是一種誤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因此,應通過學習,把全黨的思想統一到服務人民、改革創新上來。其次,必須狠抓黨的基本知識、教育、科學、文化、歷史、法律、管理等知識的學習。應通過建立健全各種學習制度、創新各種學習平臺、健全各項考核、激勵機制,在高校努力形成學習的新高潮,為高校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及高校“三型”黨組織建設奠定堅實的前提和基礎。 ? ? ? ? (下轉第15頁)
(上接第13頁)
(二)加強服務,明確高校“三型”黨組織建設的目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毛澤東指出:“我們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因此,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就要牢固樹立為廣大師生員工服務的思想,為廣大師生員工解難題、謀福利。高校黨組織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師生員工的利益作為高校的工作重點之一,通過不斷改進和完善工作方法與服務措施、拓寬服務領域、加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積極主動地深入了解廣大師生員工在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根本需求,做廣大師生員工的貼心人。通過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筑牢黨在高校執政的群眾基礎,密切高校黨同群眾的關系,全面調動廣大師生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使廣大師生員工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高校的改革和發展,使高校更好地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傳承創新”四大使命。
(三)鼓勵創新,為高校“三型”黨組織建設提供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也是一個政黨銳意進取、永葆生機的源泉。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大學的過程中,高校黨組織更應從理論、制度、學習方法、學習機制、考核機制、服務形式等方面加強創新,努力解決高校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努力開拓高校發展的新途徑,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
大力營造鼓勵創新的氛圍,培養和提高高校黨組織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要把學習、服務、創新三者結合起來,以學習提升創新、服務能力,以服務明確學習、創新的目的,以創新帶動學習和服務工作的開展。
三、結語
學習是基礎和前提,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和壯大離不開學習;創新是動力,只有通過創新才能使黨永遠走在時代前列,永不褪色、永葆生機,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服務是目的,只有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才能贏得廣大師生員工的衷心擁護和支持,確保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建設高校“三型”黨組織,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的科學化水平,全面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把學習、服務、創新三者結合起來,使三者統一協調、互相促進,使黨的建設更好地滿足高校的改革、發展需要,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大學建設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袁貴仁.在201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13-01-25
[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毛澤東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基金項目】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立項研究課題(2013LSZ015)
【作者簡介】伍華良(1975- ),男,碩士,廣西師范學院黨委宣傳部,講師,研究方向:中共黨史黨建研究。
(責編 劉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