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迅



【摘 要】針對現階段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結合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工作經驗,從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人才培養 ?專業改革 ?探索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C-0116-02
我院數字媒體專業開設于2010年,作為一個近幾年興起的復合型專業,知識范圍廣、技能要求高,目標在于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強的人才,而對于很多高校數字媒體專業而言,與快速發展的社會要求相比,在人才培養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本文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為例,從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培養體系、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明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培養目標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培養具有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踏實肯干、勇于創新職業素養,具有視音頻數字化、多媒體設計制作、數字影視制作、網絡動畫與廣告制作等職業能力,可以從事廣告設計、網站開發與設計、動畫創作與設計、數字影視特效制作與合成、網絡界面及用戶界面設計與制作和電視欄目及頻道包裝等后期合成技術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根據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培養目標,結合區內外企事業單位的調研走訪結果,整理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就業主要崗位、主要從事工作及就業方向,從而得出其職業崗位群,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數字媒體專業崗位群
職業崗位群 主要崗位名稱 主要就業方向與工作任務
平面設計與制作崗位 1. 攝影師
2. 圖像制作員
3. 平面廣告設計師
4. 網站設計師(美工設計) 在數碼攝影、廣告、數碼設計、數字排版與印刷等公司以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宣傳部門從事攝影、數碼圖像制作處理、廣告設計、數碼排版、產品包裝及網絡界面設計與美化工作
數字影視制作崗位 1. 攝像師
2. 多媒體制作員
3. 數字視頻合成師
4. 數字視頻(DV)策劃師 在影視制作行業如:影視、婚慶、網絡媒體、影視廣告等公司以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宣傳部門拍攝與錄像、素材加工與處理、特效合成與美化、宣傳片策劃與制作等工作
三維設計與制作崗位 1. 三維制圖員
2. 三維設計師 在影視公司、小型動漫公司、室內裝修公司等從事三維建模和設計工作
二、建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結合農類學生接受知識和形成能力的特點,循序漸進,按學期將培養過程分成職業引導、職業養成、職業素養三個階段,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專兼職教師結合等多種方式,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案例示范等多種方法,分別訓練學生的基礎能力、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和崗位能力,實現高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具體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第一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了解職業的要求,完成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技能的學習與訓練,主要在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機房完成,考核主要由授課教師完成。
第二階段:主要側重專業技能的提高和綜合能力的強化,主要在多媒體技術實訓室以及校內工作室完成。其中基本技能訓練由校內教師講授,專業技能訓練由企業兼職教師授課,通過真實項目、真實經驗的訓練和分享,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及強化學生綜合能力。
第三階段:主要側重崗位能力的訓練。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工作室、校園電視臺等真實崗位進行崗位能力訓練,然后到校外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在校外導師指導下完成相應崗位的工作任務,從而具備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
三、構造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應該以職業素質、職業能力的培養為中心,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多種形式作為人才培養的切入點,突出農類高職院校的職業性、開放性、應用性,從而形成由理論知識教學體系、實踐技能教學體系及職業素質教育體系三部分組成的人才培養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一)理論知識教學體系
根據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數字媒體專業理論教學體系以夠用、適用、能用、會用為原則,突出專業知識的針對性和技術的實用性,并根據就業方向,把職業技能分為平面設計、數碼影視和三維動畫三個方向。理論知識教學體系包括文化基礎知識、藝術設計基礎知識與數字媒體專業基礎知識三部分。
(二)實踐技能教學體系
實踐能力培養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能力形成的關鍵,我們通過課程實訓→專業綜合實訓→企業實踐→創新實訓(畢業論文設計、創新課題)→畢業頂崗實習五個層次安排實踐技能教學,形成“五段漸進式”循序漸進、層層遞增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出實踐能力強,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實踐型人才。
(三)職業素質教育體系
職業素質的培養是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是學生從實習生到職業人轉變的本質。在職業素質培養過程中,我們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強調專業技能的培養以及工學結合的模式、產學研的聯系與互動,從而讓學生掌握扎實的技能,積累實用的工作經驗,培養良好的職業品德、職業素養以及社會責任感,從而讓他們更快地勝任工作要求,提高就業競爭力和綜合素質。
此外,我們也提倡學生參加各種職業培訓和職業認證,推行“雙證制”,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具備一本專業技術證書或者取得一個行業或者專業的從業資格證書,從而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成為高素質、多技能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
四、創新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考核方式
專業考核是評定學生是否達到人才培養目標、是否達到專業能力要求、是否形成職業素養的唯一標準。為了能讓考核方式更加公開、公平、合理,我們對評價體系進行了探索與實踐,通過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從而激發他們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大膽創新的學習熱情,從而更有利于他們專業技能、崗位技能的培養以及職業能力的形成。具體實踐與探索如下:
所有課程必須參加知識和技能的考核,包括必修課、選修課、職業能力拓展課以及崗前實訓課等,通過考核合格者方可取得相應的學分。
考核成績與學分掛鉤,成績采用百分制,成績合格才獲得學分。技能考核是由行業真實項目構成,重點考察學生是否能達到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由專業課教師負責組織考核與評定。
鼓勵學生參與專業比賽、專業認證等活動,并以此作為學生評價的標準之一。組織學生參加國家、自治區和學院牽頭的行業專項技能比賽,如果獲得相應的名次,證明學生已經具備對應的能力,可以免考核并直接給予學生相應的學分;專業認證是行業對從業人員水平評價的標準,通過相應的職業資格認證的學生,也可以直接給予相應的學分。
專業能力培養課程的考核方式方法要改革與創新。專業能力是學生能否勝任工作的關鍵,因此,在考核時,我們應該突出專業技能應用,強調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采用過程考核與終結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加大過程考核所占比例,從而讓考核結果真實體現學生的能力水平。過程性考核側重他們平時表現和項目實訓時的表現,完成的效果和質量;終結考核則根據課程特點靈活運用各種方式,比如筆試+操作、作品+答辯等,結合平時考核、實訓考核、終結性考核的比例和分值,計算出學生的總評成績。
頂崗實習的考核是評價學生是否能馬上勝任工作、是否具備崗位技能要求、是否具備崗位職業素養的標準,一般由企業指導老師和學校帶隊老師共同考核,主要對學生在企業真實工作崗位上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隨著國內數字媒體產業的不斷壯大,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技術人員需求不斷擴大,各高校都應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努力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吳昊.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現狀及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2]劉覺敏.關于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探討[J].大眾文藝,2012(20)
[3]付百學,張平,王興彬,楊林.構建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藝術科技,2013(01)
【基金項目】2013年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項目(2013JGB363)
【作者簡介】陸 迅(1962- ),男,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數字媒體技術。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