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紐約城市藝術中心(New York City Center)“安可!‘外中心’系列”(Encores! Off-Center)的藝術總監,珍寧·泰索里(Jeanine Tesori)宣布了2016年夏季將復排音樂劇《出逃》(Runaways)的消息。她說自己一直期盼著這部幾乎快被觀眾遺忘的劇得以“重生”,并用這次復排來對《出逃》的創作者、伊麗莎白·斯瓦多斯(Elizabeth Swados)女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斯瓦多斯女士是美國難能可貴的戲劇創作者,她的作品深受民謠音樂與世界音樂的影響。她強調純聲的運用以突破語言的限制,為后來的美國戲劇發展帶來了全新的突破。這部1978年推出的音樂劇《出逃》,是由斯瓦多斯一人包辦了劇本、詞曲、導演及編舞的作品,她也因此而獲得了奧比獎(Obie Awards)和托尼獎最佳音樂劇劇本、詞曲、導演、編舞及最佳音樂劇五項提名。如此全能型的創作者本就不多見,而斯瓦多斯女士的成就,也為當時的女性創作者開拓出了更廣闊的空間。這一點讓同為女性創作者的泰索里深有感觸。
泰索里在六個月前向斯瓦多斯提出了復排《出逃》的建議,并獲得了首肯。不幸的是,斯瓦多斯女士在2016年1月5日因癌癥醫治無效,不幸逝世,終年六十四歲。泰索里表示,既然已無法再與斯瓦多斯女士并肩創作,那就為她重新演繹這部經典之作《出逃》。
《天外來客》上舞臺
2016年1月11日,英國著名歌手、演員、時尚設計師大衛·鮑伊(David Bowie)病逝。這位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華麗搖滾的開創者,給搖滾樂帶來了太多的驚喜。而你可能還不知道的是,他生前還為這個世界留下了一部音樂劇作品——《拉撒路》(Lazarus)2015年11月在紐約外百老匯上演的該劇,改編自科幻小說《天外來客》(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同名電影版的主演正是大衛·鮑伊本人。音樂劇《拉撒路》由艾美獎得主、曾主演美劇《嗜血怪醫》(Dexter)的男星霍爾(Michael C. Hall)主演,音樂劇《曾經》(Once)的編劇恩達·沃爾遜(Enda Walsh)執筆改編,該劇的原聲大碟也已經在制作中。
《紅男綠女》巡英倫
奇切斯特節日劇院(The Chichester Festival Theatre)2015年復排的經典音樂劇《紅男綠女》(Guys and Dolls),無疑是倫敦西區新年期間最讓人期待的一場演出。這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問世的音樂劇,曾在倫敦戲劇史上造就過輝煌的歷史。1982年,英國國家劇院第二任藝術總監理查德·艾爾(Richard Eyre)在考慮制作音樂劇時,選擇了復排該劇,最終連演四年,轟動一時,打破多項票房紀錄,影響極為久遠。“舞臺近聞”(What’s On Stage)網站劇評人邁克爾·柯凡尼(Michael Coveney)認為《紅男綠女》可以排上史上最佳音樂劇的前五名。此次復排版將在倫敦西區薩沃伊劇院(Savoy Theatre)連演至2016年3月12日,之后還將在伯明翰、利物浦等地開啟巡演。
重現《災難》賞金曲
《大白鯊》《卡桑德拉大橋》……喜好災難片的觀眾對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這些經典的災難電影應該不會陌生。2016年出品的一部音樂喜劇《災難》(Disaster),將讓觀眾重溫七十年代災難片的經典段落。該劇講述的是1979年在曼哈頓的一個夏夜,一群紐約城里的精英大腕們聚集到一起,遭遇地震、海嘯、鼠疫、白鯊、殺人蜂、食人魚等各種生命威脅的故事。該劇將于2016年3月8日在百老匯尼德倫劇院(Nederlander Theatre)正式開場,屆時,除了經典的災難場面,觀眾還將有機會欣賞到多首七十年代金曲,享受一次“災難懷舊之旅”。
《富貴榮華》演唱會亮相維也納
音樂劇《富貴榮華》(Kismet)將于2016年1月24日在維也納人民歌劇院(Volksoper Wien)首演。這場演唱會形式的演出,將由羅伯·吉爾弗雷(Rob Gilfry)和瑞貝卡·奈爾森(Rebecca Nelsen)主演。這部音樂劇由羅伯特·懷特(Robert Wright)和喬治·弗里斯特(George Forrest)創作,劇本改編自1911年的同名三幕話劇,講述了一個老謀深算的詩人如何多次逃出困境,同時他的女兒與年輕的卡里夫(Caliph)墜入愛河的故事,并通過童話的形式帶領觀眾領略中世紀的巴格達城。1954年該劇曾獲最佳音樂劇、最佳音樂劇男主角和最佳音樂劇導演三項托尼大獎。男中音羅伯·吉爾弗雷將在劇中飾演詩人哈吉(Hajj),這位來自美國的歌唱家曾于2015年在蘇黎世歌劇院制作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世界首演中扮演男主角陳老爺。詩人的女兒瑪辛娜(Marsinah)將由女高音瑞貝卡·奈爾森扮演。《富貴榮華》維也納版的演出,歌曲部分用英語演唱,對白部分則使用德語。
《小夜曲》德國罕見登臺
改編自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n)經典影片的桑德海姆音樂劇《小夜曲》(A Little Night Music),很少有機會出現在德國的舞臺上。但是從2016年5月至7月,這部作品將在比勒菲爾德劇院(Theater Bielefeld)上演。1955年伯格曼的電影《夏夜的微笑》(Sommarnattens Leende)上映,出人意料地獲得了巨大成功,甚至被美國《時代》雜志列入了最偉大的一百部電影名單中。將近二十年后的1973年,史蒂芬·桑德海姆(Steven Sondheim)將該片改編成音樂劇,并負責音樂和歌詞部分的創作,劇本則由休·惠勒(Hugh Wheeler)撰寫。該劇講述了二十世紀初期幾對瑞典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其中《小丑進場》(Send in the Clowns)當屬這部劇中最廣為人知的歌曲。
網絡音樂劇異軍突起
《普倫的死馬》(Das tote Pferd von Pl?n)將成為德國第一部網絡音樂系列劇。為了推動這個項目,2016年4月10日,羅蓓爾塔·瓦倫蒂尼(Roberta Valentini)、薩布麗娜·維克林(Sabrina Weckerlin)、克爾斯汀·迪特里希(Kerstin Dietrich)、烏維·克呂格(Uwe Kr?ger)和克里斯·穆雷(Chris Murray)這五位音樂劇明星將在慕尼黑德意志劇院(Deutschen Theater Müchen)一同登臺。《普倫的死馬》是一部荒誕喜劇,講述了一位青年才俊將他的舞臺同事一個接一個地殺死。其意義不僅僅在于是一部在網絡平臺上制作的音樂劇,更在于該劇是以系列劇的形式呈現的,音樂劇迷甚至還能有機會扮演自己的音樂劇偶像。《普倫的死馬》由一個四人團隊創作,計劃于2016年初夏拍攝,預計2016年冬天能與大家在網上見面。
音樂界痛失三位大師
從2015年底到2016年初的短短半個月間,世界音樂界痛失三位大師。第一位是2015年12月19日逝世的德國指揮家庫特·馬舒爾(Kurt Masur),終年八十八歲。作為從德國樂隊長體系嚴格培養而出的指揮家,馬舒爾在萊比錫求學年代學習鋼琴、作曲和指揮,并于1951年出任艾弗特和萊比錫歌劇院的樂隊長職務。1955年,他短暫地出任德累斯頓愛樂樂團指揮一職后,于1958年就任施威蘭的梅克倫堡國立劇院音樂總監,開啟了自己作為一流歌劇指揮的生涯。在其后柏林喜歌劇院就任期間,他與德國當時最具能量和前衛的歌劇導演瓦爾特·費森斯坦(Walter Felsenstein)珠聯璧合,直到費森斯坦逝世,便以伯牙子期之遇絕緣歌劇。
隨后的馬舒爾進軍交響樂界,1970至1996年擔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并于離職后升任首位桂冠指揮。1991年,他成為紐約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彼時樂團在祖賓·梅塔的指揮下已經從伯恩斯坦和布列茲打下的基礎上嚴重下滑,馬舒爾以自己拿手的德奧曲目,尤其是布魯克納、貝多芬、勃拉姆斯和門德爾松,為樂團重塑了美國樂團“一哥”的地位。他上任紐約愛樂的首場音樂會曲目便是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以及科普蘭和約翰·亞當斯的作品。
2001-2002樂季,因為與樂團的總經理德博拉·博達不和,馬舒爾離任紐約愛樂,將重心放到了2000年出任總監的倫敦愛樂樂團和法國國家交響樂團上,其紐約的寶座由洛林·馬澤爾接任。
第二位大師是2016年1月1日逝世的美國金融家、慈善家、記者兼指揮吉爾伯特·卡普蘭(Gilbert Kaplan)。卡普蘭以指揮馬勒《第二交響曲“復活”》著稱。他專門指揮這部作品多達百余次,包括指揮上海廣播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的前身)和上海交響樂團。這位華爾街金融家自稱為“業余指揮”,卻指揮了諸如維也納愛樂樂團和英國愛樂樂團等一流樂團,曲目均為馬勒“第二”。1951年他第一次在卡內基音樂廳聽到列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揮美國交響樂團演出的馬勒“第二”后,深深為之著迷,下定決心要指揮此曲。在強大的財力支撐下,他得以拜當今最偉大的馬勒指揮家為師學藝,收藏馬勒“第二”的手稿和總譜,并雇音樂學家編輯校勘版發行。早先人們將卡普蘭視為不學無術的混混,后來他被認可為嚴肅的馬勒研究權威。
第三位大師是2016年1月5日逝世的法國現代音樂作曲巨擘及指揮家皮埃爾·布列茲(Pierre Boulez)。布列茲先后擔任過BBC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克利夫蘭管弦樂團和紐約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或首席指揮職務,此外也是法國電子音樂研究中心IRCAM及巴黎音樂城的創建者,通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促成了巴黎愛樂大廳于2015年年初的落成開幕。在作曲方面,作為維也納第二樂派的傳承人,他與施托克豪森、路易吉·諾諾并稱為二十世紀后半葉最偉大的三位先鋒派作曲家。作為指揮家,他是馬勒、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德彪西、拉威爾、韋伯恩、勛伯格、貝爾格的頂尖演釋者。但另一方面,布列茲也常被詬病以自己的人脈和影響力打壓異見,尤其是與自己序列主義背道而馳的以調性為主的作曲流派,比如在2016年迎來百年誕辰、同為法國作曲家的亨利·迪蒂耶等。
紐約市立歌劇院起死回生
就像好萊塢電影里的超級英雄,即使氣數已盡但還是會通過各種方法回到人間一樣,紐約市立歌劇院也在全新管理層的打造下東山再起。這座歌劇院因為經營不善導致連年虧損,于2013年宣布破產關閉。2016年1月末,歌劇院在新的贊助人和管理團隊的打造下起死回生,以《托斯卡》宣告生命延續。
歌劇院的托管公司“復興紐約市立歌劇院”于1月20至24日借址林肯中心玫瑰爵士劇院,推出了市立歌劇院七十年前成立時制作的《托斯卡》,希望以此點亮這座象征著紐約人民歌劇院的第二春。在2013年歌劇院倒閉前購買了總價值約為二十三萬美元票款的顧客也將得到全額退款。同時,市立歌劇院遭到解散的樂團也回到樂池,繼續服務于老東家。
在新的管理團隊的策劃下,紐約市立歌劇院將以演出《托斯卡》等經典音樂大曲目為主。托管公司的總經理邁克爾·卡帕索也是私營的迪卡波歌劇院的經營者。
英國青年指揮家入主柏林名團
三十二歲的英國指揮家羅賓·蒂恰提(Robin Ticciati)日前被任命為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與音樂總監一職。他將于2017-2018演出季走馬上任,接替的是現任圖盧茲國家交響樂團總監圖岡·索基耶夫(Tugan Sokhiev),后者在柏林只任職了三年。2014年1月,索基耶夫在被任命為莫斯科大劇院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后,發現無法同時兼任三家樂團的總監,便辭去了在柏林的職位。
從十八歲就開始指揮生涯的蒂恰提自2014年起擔任英國格林德波恩歌劇院音樂總監,2009年以來則是蘇格蘭室內樂團的首席指揮,這一職位將到2017-2018年到期。他之前與德意志交響樂團在2014年合作過一次,曲目為布魯克納《第四交響曲》,給樂團留下了深刻印象。
德意志交響樂團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柏林美占區交響樂團(RIAS),創建至今已有六十八個年頭,歷任總監包括弗里柴、馬澤爾、夏伊、阿什肯納齊、長野健、麥茲馬赫和索基耶夫。該團的首席是中國小提琴家陸威。盡管樂團早已不再使用“美占區”的名字,但柏林依舊保留了美占區合唱團。
日本指揮大野和士獲得殊榮
現任東京都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兼法國里昂國家歌劇院首席指揮的大野和士近日被日本授予顯赫的朝日獎章,以表彰他“身為指揮為日本及國際音樂界作出的貢獻”。
朝日獎章創建于1929年,旨在慶祝當時《朝日新聞》創建五十周年。獎章由日本《朝日新聞》及其基金會頒發,2015年共有五位獲獎者,其余四位為科學家和詩人。首屆獎章于1985年頒出,獲獎者為小澤征爾。大野和士是第三位獲得這一獎章的指揮家,另一位是2005年的巖城宏之。此外,鋼琴家內田光子也獲得過此獎。
除了法國和日本的樂團外,大野和士還于2015年9月出任位于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加泰羅尼亞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一職。同時,他也是克羅地亞首都扎格勒布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
“長江鋼琴杯”2015青少年鋼琴比賽圓滿落幕
近日,湖北省第十屆黃鶴美育節暨“長江鋼琴杯”2015青少年鋼琴比賽總決賽頒獎典禮在武漢教育電視臺演播廳盛大舉行。
在璀璨星光中,這場由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文化廳、湖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的“鋼琴音樂嘉年華”在優美、感人的旋律中,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頒獎典禮在歌舞《點亮未來》的歡快旋律中拉開了序幕,美妙的歌聲,熱烈的舞蹈,讓觀眾的心也跟著飛揚,仿佛步入音樂的海洋。
由“長江鋼琴杯”2015青少年鋼琴比賽總決賽的優秀選手帶來的鋼琴四手聯彈、鋼琴聯奏等節目充分展現了湖北省青少年蓬勃的朝氣和非凡的藝術創造力。旅美青年鋼琴家、聯合國藝術大使、美國朱利亞音樂學校演奏博士元杰帶來的鋼琴獨奏《黃河頌》,將頒獎典禮推向高潮,他充滿變化的演釋和層次分明的表達,充分顯示了鋼琴音樂的無限魅力。
經過三天的激烈角逐,“長江鋼琴杯”2015青少年鋼琴比賽總決賽的選手們憑借高超的藝術造詣和扎實功底,最終角逐出各大組別的獎項。同時,賽事組委會還為優秀的指導教師頒發了“優秀指導教師獎”。
在歌舞《和夢一起飛》的動人旋律中,“長江鋼琴杯”2015青少年鋼琴比賽圓滿落幕。這場流光溢彩、聲勢浩大的藝術盛典為湖北省音樂文化事業的發展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長江鋼琴”《星光大道》助陣選手實現音樂夢想
2015年,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播出的《星光大道》欄目繼續延續著普通大眾的夢想,無數實力“唱將”在這里脫穎而出,以自身的魅力感動觀眾。
在這一年《星光大道》的舞臺上,民族品牌“長江鋼琴”仍舊以其豐富細膩的音色和絢爛多彩的音樂表現力,助陣參賽選手用聲音撼動世界。
星光閃耀,唱出夢想。無論是被人們津津樂道、挖掘精英選手的周賽、月賽,還是高手如云、彰顯實力比拼的年度總決賽,總能看見“長江鋼琴”的身影。而“長江鋼琴”也不負眾望,一次又一次地在舞臺上以完美的音色贏得選手及觀眾的贊譽。
2015年5月16日,在《星光大道》播出的周賽選拔中,來自香港的趙浚承憑借非凡的才藝奪冠,他在“才藝大比拼”環節自彈自唱的一曲《可惜不是你》打動了無數觀眾,舞臺上白色的三角鋼琴、優雅的芭蕾舞、動人的琴音還有精彩的演唱贏得陣陣掌聲和喝彩。趙浚承也在后續的節目中多次與“長江鋼琴”完美合作,最終憑借高超的演唱實力贏得季度冠軍。
自2011年,民族品牌“長江鋼琴”開始走上《星光大道》欄目的舞臺,獲得欄目組及參賽選手的高度評價。近五年來,“長江鋼琴”在《星光大道》的舞臺上一次又一次地助陣選手放聲歌唱,展現自我。
未來,“長江剛琴”也將不斷提升品質,在《星光大道》舞臺上陪伴更多的選手們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