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慧
摘要:音樂作為陶冶情操的一種重要方式,為廣大人群所喜愛。合唱作為音樂的一種藝術形式,對人們的音樂水平要求不算太難,可以更好地掌握,所以很受大家的推崇。學生也都很喜歡合唱形式,在小學教學中如何實施音樂教學中的合唱藝術教育,尤其在農村,人們對小學音樂的重視度不夠,更需要教師想辦法把音樂課上好,把音樂課教好。筆者在這里分析了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現狀,并指出已經存在的問題,研究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農村 ?小學 ?合唱 ?教育 ?藝術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48
音樂作為陶冶情操的一種重要方式,為廣大人群所喜愛。合唱作為音樂的一種藝術形式,對人們的音樂水平要求不算太難,可以更好地掌握,所以很受大家的推崇。學生也都很喜歡合唱形式,在小學教學中如何實施音樂教學中的合唱藝術教育,尤其在農村,人們對小學音樂的重視度不夠,更需要教師想辦法把音樂課上好,把音樂課教好。筆者在這里分析了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現狀,并指出已經存在的問題,研究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 分析合唱教學的重要性
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可以豐富音樂教學的課堂形式,調節音樂教學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音樂修養和音樂氣質,促進學生發展自己的音樂思維,還能幫助學生形成集體意識、合作意識,培養他們的團結精神,這在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影響。根據筆者統計發現,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的教學中,占有很大比例,學生唱歌的主要形式還是合唱。所以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的課堂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 農村音樂教學的現狀
由于合唱教學在學生的音樂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對學生的合唱教學還是需要教師提起重視。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學生目前合唱教學現狀。
(一) 學生已有知識水平不同
合唱教學涉及學生的合作能力,但是由于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嗓音加上以前對合唱的認識不同,發音方式是否專業等方面的不同,會造成學生之間都有明顯的不同。所以這會對我們的合唱教學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是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 學生的不同造成對合唱歌曲的認知不同
每一首合唱歌曲的不同,都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覺。有些歌曲是激昂的,有些歌曲是平緩的,有些是對學生聲樂要求較低的,有些是對聲部要求較高的。針對這些不同的歌曲,教師在組織合唱時都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因為學生對歌曲的認識是不同的,可能并不能領會歌曲的真實意境。
三、 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策略
(一) 教師要運用智慧,靈活引導
指揮不僅是合唱團的組織者、領導者,而且是合唱團聲音藝術表現的再創造者,因而有人將指揮譽為合唱團的靈魂。指揮的動作要經過一定的手勢———即指揮的語言,來引導演唱者對音樂的表現,指揮的動作要省,即根據作品的內涵、語氣速度、力度的對比準確而精練地去設計每一個動作。
“點”到情緒,不去浪費任何一個設計的動作。
“準”即準確地把握作品的各種起拍、收拍、呼吸點、喚氣點以及預示等。
“美”即指揮動作要協調、富于舞蹈性,動作美觀大方且有觀賞性。
起拍:起拍的預備動作是一個虛拍,這個虛拍是音樂開始的前一拍的圖示,是精確的給演唱者開始演唱的呼吸口。
統一:吸氣——張口——演唱。
(二) 教師先要對作品深刻理解,完美駕馭
合唱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給學生講解作品的能力有關,教師對作品理解深刻,想象豐富,能將作品中涵蓋的文學、美學、歷史、民俗等,以及其他的藝術在內的人文學科知識,使自身的道德品質不斷提高,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有一定程度的發展,還應具備駕馭作品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藝術素養全面提高,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 將學生的合唱欣賞水平提高,進而興趣提高,演唱水平提高
課堂教學時,如果想讓學生的合唱水平提高,首先,讓學生多聽、多欣賞一些優美的合唱作品。這樣學生會對合唱更加期待,輪到自己合唱時就會更加興趣高漲,也能發揮得更好。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來幫助學生欣賞歌曲,例如,其中一種形式是利用對比,用同一首歌曲的不同合唱形式讓學生感受不同唱法的魅力,體會不同聲部的和聲是如何唱出的以及合唱效果。但是,教師也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尤其農村小學生的音樂基礎較弱,合唱水平參差不齊,需要教師發揮教學機智,耐心對學生進行分組,將學生按照不同的水平層次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法,分層次、分階段教學。
(四) 在歡快的氛圍中教學,注重合唱教學方法
在進行合唱教學開始前,我們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先讓學生放松精神狀態,比如,在課前,讓學生做好唱歌的提前準備,先讓大家站成一豎列,彼此捶打敲擊,不但能夠讓學生增加節奏感,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培養他們之間的友情,加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和合作的能力。另外,這種方式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愿意去用心感知、用心理解、積極表現。在不斷歌唱中,陶冶情操,掌握音樂的節奏、潤色自己的音色,加強聲部之間的相互協調。這樣的過程之后,學生才能夠更加有控制力去表演和演唱出感情飽滿的歌曲。最重要的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有更強的音樂節奏感,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多聲部的節奏訓練。
縱觀最近幾年,隨著我國對基礎教育改革的逐步加強,尤其是對素質教育的更加重視,我國的教育目標更加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了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多維度人才,教師必須加強自己的教學技能,改進教學方法。我們農村教師必須要更加努力,使用合適的方法教會學生合唱,保證農村小學的合唱教學更好的發展,促進學生積極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偉.農村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合唱教學. 新課程:上,2015(8).
[2]詹惠玲.農村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合唱教學.黃河之聲,2013(6).
[3]李春穎.淺談農村小學民族藝術教育的開展.中國民族博覽,2015(5).
[4]趙春雨.柯達伊體系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運用研究——基于臨沂市農村音樂教育[D].曲阜師范大學,2014(4).
[5] 楊瑜艷.淺談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現狀之思考.才智,2014(9).
(責編 ? 金 ?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