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敏,王榮洲,盧 英,戚利潮
(1.浙江省植物保護檢疫局,浙江杭州 310020;2.杭州富陽區農業局,浙江富陽 311400)
浙江省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現狀及建議
李艷敏1,王榮洲1,盧 英1,戚利潮2
(1.浙江省植物保護檢疫局,浙江杭州 310020;2.杭州富陽區農業局,浙江富陽 311400)
介紹浙江省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提出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規范監測防控管理;加強防控阻截力量,強化隊伍素質建設;落實責任考核機制,加強疫情防控法制建設;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形成疫情監控合力等完善阻截帶建設的對策建議。
植物疫情;阻截帶;現狀;建議
浙江省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也是我國植物疫情防控的前沿地帶,在植物檢疫方面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根據農業部部署[1-4],為增強疫情防御能力,抵御重大檢疫性有害生物入侵,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貿易的安全,浙江省堅持疫情防控與阻截并重原則,結合實際,積極穩妥推進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為全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生產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
1.1 強化行政推動,促進責任落實
根據《農業部關于印發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方案的通知》要求,浙江省各級及時制定工作方案,結合自身實際,以國家230個疫情監測點為依托,增設了市、縣(市、區)級疫情監測點965個,開展科學規范監測、強化檢疫監管、加強檢疫隊伍建設。將阻截帶建設列入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防控責任書,由政府推動全面建設。建立了“政府主導、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聯防聯控、監督檢查、年度考核”的防控工作機制,至今全省已建立四級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防控指揮部980個,其中省級1個、市級11個、縣級99個、鄉鎮級869個。從此浙江省植物疫情監測與防控阻截工作由靠檢疫收費彌補向政府提供保障轉變,為持續正常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
1.2 合理設點布局,規范監測技術
遵循“統一規劃、綜合考慮、科學設置、合理有效”原則,結合國內外和周邊地區疫情發生趨勢,以及浙江省植物疫情發生特點和優勢作物布局實際,在高風險區域、重點產區、物流集散地等處,科學合理設立了各級植物疫情監測點1 195個,形成全省重大植物疫情監測與阻截網絡。省與市、市與縣、縣與鎮層層簽訂重大植物疫情監測工作責任書,嚴格執行疫情發布制度,發現疫情及時報告,堅決處置,將疫情封鎖控制在局部區域。在監測過程中,發現可疑疫情,不能確診的及時采集樣品送有關科研院校鑒定。
1.3 阻截防控結合,封鎖控制疫情
以柑橘黃龍病、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等為重點,在疫情發生區建立綜合防控示范點,展示防控措施、防控技術和防控效果,示范引領、推廣優化防控技術,指導面上防控工作,重大植物疫情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如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2011年發生后,浙江省立即加強針對性檢疫監管,加大科普宣傳,組織開展科技攻關。通過采取加強西瓜、砧木種子檢疫檢測,種子消毒處理,合理輪作倒茬,持續定點監測和及時清除病株等措施,近幾年疫情發生面積大大降低,從2012年發生的14個縣573 hm2降至2015年的4縣不到10 hm2。
1.4 抓好檢疫監管,強化源頭阻截
組織種子種苗產地聯檢活動,嚴格按照產地檢疫規程要求,堅持“產前審核、產時檢疫、產后發證”原則,督促規范檢疫程序,提高檢疫質量,確保無疫種苗生產安全。如在西瓜(砧木)種子運銷和嫁接苗培育的季節開展西瓜種苗檢疫監管工作;開展柑橘種苗專項整治行動,所有苗木出圃前需經過檢測確定不帶黃龍病菌后方可進行銷售。
1.5 加強宣傳培訓,助推阻截建設
組織植物檢疫宣傳月活動,大力宣傳植物檢疫知識。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印發宣傳資料、懸掛宣傳掛圖、舉辦培訓班、召開現場會等形式,以“科技下鄉”“綠色通道”“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綠劍執法”“科普宣傳周”為載體,廣泛宣傳植物檢疫法律法規和檢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種子傳播疫情給農業造成的負面影響等,營造良好的植物檢疫防疫氛圍,讓管理相對人懂法守法,依法生產種子、經營種業,自覺配合植物檢疫工作,讓農民了解選購無疫情種子的方法,杜絕染疫種子流通。形成了社會理解、部門支持、公眾參與的植物檢疫新局面,有力推動了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
2.1 提高警惕性,及時發現疫情
一是及時發現新傳入的檢疫性有害生物。如2009年9月新發現扶桑綿粉蚧疫情入侵浙江省武義縣,發生面積0.7 hm2;2011年新發現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發生面積245.6 hm2;2015年新發現甘薯莖腐病,發生面積612 hm2。這些新疫情對浙江省農業生產安全構成了新的威脅。二是繼續加強對老疫情的發生監測,及時發現新變化。如稻水象甲疫情2015年在寧波鎮海區的一處晚稻田上暴發為害,發生面積140 hm2。柑橘黃龍病疫情在基本撲滅地區卷土重來,平陽、蒼南、永康等縣(市)再次發現病株,部分果園已遭嚴重為害。在鄰近省(市)新發現傳入紅火蟻、葡萄根瘤蚜、香蕉穿孔線蟲等疫情為害。植物防疫形勢嚴峻,防控任務艱巨。
2.2 把握規律性,不斷完善規范
近年來,各地根據省政府工作部署安排了一定的植物疫情防控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逐步建立長效經費保障機制。重大農業植物疫情監測與防控技術方案不斷完善,根據疫情發生規律變化等情況,2015年新印發8種重大植物疫情防控技術方案,及時起草修訂了《柑橘黃龍病防控技術規程》《瓜類細菌性果斑病防控技術規程》2項農業行業標準。對種子種苗生產、經銷單位(個人)全面推行“二表”(自查表和巡查表)檢疫監管。
2.3 發揮創造性,不斷加強力量
2014年組織全省重大植物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工作演練,鍛煉隊伍;加上近10年來連續全省系統性地組織各類培訓、現場考察、實地檢查和督查,強化隊伍建設和業務建設,強化團隊凝聚力和疫情監測防控實戰錘煉,植物檢疫機構人員實現新老更替。在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防控阻截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專職植物檢疫員充分表現出業務素質高,創新協調能力強。
2.4 保障安全性,不斷鏟除疫點
根據重大農業植物疫情監測結果,每年都能及時發出系列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防控通知,把握關鍵時期,集中組織科學防控。據近4年的統計,共鏟除各類疫情疫點1 153個,鏟除疫情發生面積7 300 hm2,建立防控示范區645個,示范區總面積達21 187 hm2,銷毀染疫果樹45.24萬株,銷毀染疫苗木75.38萬株。
3.1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規范監測防控管理
在重點區域增加疫情監測點數量,逐步改善監測點基礎設施,添置必要的田間調查、遠程診斷的儀器設備,配置足夠的監測人員。在監測過程中,不斷完善已有的阻截對象監測技術規范,嚴格執行植物疫情報告與發布管理等制度,嚴格執行《關于建立農業植物重大生物災害防控工作責任制度的通知》規定。建立即時監測防控日(周)志電子檔案,加強日常監管,完善“日常監管”和“年度考核”相結合的評定制度。
3.2 加強防控阻截力量,強化隊伍素質建設
加強檢疫員培訓學習和考察交流,提高檢疫員業務素質,特別是兼任防控指揮部辦公室人員,其參謀和技術能力常常影響到該地區防控決策和實施程度,建議應充實植物檢疫機構人員力量,在有條件的地方應設立防控專員,建立疫情防控檔案與交接制度。加強監測點監測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監測質量和效率。
3.3 落實責任考核機制,加強疫情防控法制建設
一是不斷完善重大植物疫情監測與防控工作責任制,各級要遵循《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防控工作責任書》《重大農業植物疫情監測工作責任書》規定,嚴格履行防控指揮部職責,加強領導、指揮、協調、監督。在生產和流通“兩個領域”建立疫情監測、封鎖控制和市場監管“三個網絡”。二是總結提升植物疫情防控制度化的方式方法,推動制定《植物檢疫法》或加快修改《植物檢疫條例》等法律法規,充實依法防控和建立經濟補償機制方面的法律規定。
3.4 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形成疫情監控合力
根據有害生物的發生特點,結合自然生態區域與行政區劃,組織成立疫情聯合監測和防控協作組,組織開展跨區域的統一監測和防控。另外,加強科研合作,聯合科研教學單位開展潛在重大植物疫情傳播規律、監測技術及新發生重大疫情發生規律與防控關鍵技術的攻關研究,加強綜合技術的組裝集成和使用開發,為重大植物疫情監測預警與阻截防控提供技術支撐。加強與周邊省份的聯動,互通信息,互動工作,開展聯合監測、聯合檢疫,共同防范檢疫性有害生物傳播。
[1] 佚名.農業部啟動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方案[J].農化市場十日訊,2007(25):4-6.
[2] 林云彪,王榮洲,李艷敏.論農業植物疫情防控的機制創新[M]//林偉坪.現代植保建設創新與實踐.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3] 龔偉榮,褚妹頻,胡婕.江蘇省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的建設進展[J].中國植保導刊,2011,31(10):44-46.
[4] 呂艷君,張利英.關于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的設想[J].植物檢疫,2009,23(6):53-54.
(責任編輯:張瑞麟)
S41
:A
:0528-9017(2016)12-1944-02
文獻著錄格式:李艷敏,王榮洲,盧英,等.浙江省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現狀及建議[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12):1944-1946.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1202
2016-07-21
李艷敏(1984—),江蘇徐州人,碩士,從事植物檢疫工作,E-mail:liyanmin12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