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超,呂 進,寧國云,祝增榮
(1.長興縣農業局農作站,浙江長興 313100;2.湖州市植物保護檢疫站,浙江湖州 313000;3.浙江大學昆蟲科學研究所農業部農業昆蟲學重點實驗室,浙江杭州 310058;4.浙江大學-湖州現代農業產業技術聯盟,浙江湖州 313000)
長興縣稻田雜草稻的發生、預防與防治
柏 超1,4,呂 進2,4,寧國云1,4,祝增榮3,4*
(1.長興縣農業局農作站,浙江長興 313100;2.湖州市植物保護檢疫站,浙江湖州 313000;3.浙江大學昆蟲科學研究所農業部農業昆蟲學重點實驗室,浙江杭州 310058;4.浙江大學-湖州現代農業產業技術聯盟,浙江湖州 313000)
雜草稻(Oryza sativa f.spontanea)是全球性草害,它與單季稻爭水、爭肥、爭光,可導致水稻減產。廣東、湖南、江蘇及東北等水稻主產區,雜草稻的發生普遍。2012年在長興縣開始出現雜草稻,2016年長興縣30%稻田遭受雜草稻的危害,初步分析雜草稻主要是由跨區作業的收割機從江蘇、安徽等發生區帶入的。目前主要采取人工拔除,未來可考慮通過加強植物產地檢疫,嚴格控制種源,實施深耕輪作,單季晚稻種植前進行化學防治等措施來預防其發生,單季晚稻出苗后主要采用人工拔除。
雜草稻;控制種源;深耕輪作;人工拔除
雜草稻又稱野稻、雜稻、再生稻,農民稱之為大青棵,是全球性草害。在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雜草稻造成水稻減產10%~50%[1];在南美,受雜草稻影響的田塊不能繼續種水稻,一些地區雜草稻已成為比稗草和千金子危害更嚴重的雜草[2];在我國的廣東、湖南、江蘇及東北等水稻主產區,雜草稻的發生也越來越普遍。遼寧、江蘇為重災區,發生量大,危害最嚴重,有的田塊甚至顆粒無收[3]。全國約20%的水稻播種面積發生雜草稻,平均損失在10%左右。雜草稻混雜到栽培稻中后還會導致稻米品質下降,影響稻谷的市場價格。因其對水稻產量和品質的危害性極大,已引起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1]?,F就長興縣稻田雜草稻的發生及防治探討如下。
1.1 生物學特性
雜草稻種株型松散,莖稈較矮柔細,苗蘗期基部呈棕紅或青紫色;分蘗極強,葉片多淡綠色,葉片披垂;單谷稻穗在30個以上,穗小著粒稀,總粒數可達3 000粒;谷長粒型,粒小,稻米呈棕褐或棕紅色,秈型。早期與栽培稻相比有明顯的生長優勢,比栽培稻早發芽、早分蘗、早抽穗、早成熟。它的重要特性就是落粒性強,生命力旺盛,邊成熟邊落粒,種子休眠時間一般可達4~5年,待溫度濕度適宜,它就會破土萌發,生生不息[1-4]。
雜草稻萌發后較栽培稻生長速度快,能很快占有競爭優勢,栽培稻出苗20 d內(含20 d)發生的雜草稻(共生時間10~30 d)則對栽培稻株高、莖高和分蘗發生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不同時間發生的雜草稻均對栽培稻產量有明顯影響[5];同時,雜草稻混雜到栽培稻中后還會產生碎米、紅米,導致稻米品質下降,影響稻谷的市場價格,混入量多時還會喪失食用價值[6]。
1.2 發生情況
長興縣單季稻田出現類似雜草稻問題。2012年發現,夾浦鎮丁甲橋村一農戶的單季晚稻田出現大量異型共生的稻株,鄰近田塊的田埂邊和稻叢中也同樣發現少量同類型的異型稻株。此后,2013—2016年單季晚稻田相繼出現異型稻株(雜草稻)的情況,目前,和平、林城等鎮均有發現,且分布越來越廣,危害也逐年加重。田間踏勘發現,約50%的田塊或多或少地都有這樣的雜草稻,類似雜稻(異型雜株稻)。涉及水稻品種有秀水519、秀水03、嘉花1號、嘉58和農戶從江蘇購買的水稻品種,以及農戶自留種,尤以嘉花1號稻田最多。以散戶為主,規模較大的種植戶也有發生。雜草稻前幾年開始發生時呈田邊、田角聚集發生,逐漸發展成全田發生。在分布上呈區域性發生的特點,一片田畈中如發生雜草稻,則此田畈中所有品種(包括商品種和自留種)的大部分田塊均有發生。
1.3 發生原因
通過田間調查與農戶走訪,發現雜草稻主要分布在散戶田間,且散戶的水稻收割近年間主要由跨區收割機進行收割,這些收割機主要來源于江蘇。而由本地合作社收割機收割的百畝以上的大戶,目前田間發現較少。因此,可初步認定,長興縣的雜草稻主要是由跨區作業的收割機從江蘇帶入的。經過幾年田間落粒殘留,田間雜草稻種源充足。由于雜草稻成熟早,落粒性強[1-4],至正常水稻成熟時,野生稻粒已大量落于田間,2015年浙北地區連日陰雨,水稻收割受阻,可能導致去除不及時,田間有大量落粒殘留。
雜草稻在防治上具有相當的難度。首先,雜草稻生命和繁殖力極強,上年一粒種子可擴展到下年的上千株,并會繼續擴展下去;當年不出苗,但下年只要條件適宜仍會出苗,因而防除極易反復。其次,長興縣直播水稻面積大、淺翻耕甚至不翻耕,在操作上使得單季稻種子與田土里殘存的雜草稻同時萌芽出苗,難于識別,導致生長量大。第三,稻田機械化耕作越來越普遍,雜草稻種子隨機械攜帶擴散嚴重,只要一個區域有一株雜草稻,就會蔓延成一片。第四,雜草稻與栽培稻在基因上差別極小,目前使用的除草劑只要對水稻安全,就對雜草稻安全,起不到除草效果,因而出苗后只能人工拔除或割除。
2.1 預防
嚴格控制種源,建議將雜草稻納入植物產地檢疫檢查名單,加強植物產地檢疫,責成種子生產部門做好雜草稻的防除和種子剔除工作。種子管理部門與種子銷售部門要加強種子安全生產和銷售前質量的把控,從源頭上控制雜草稻直接流向農田,杜絕雜草稻傳播原種田、良種繁殖田。在播種前依據常規粳稻為團粒結構而雜草稻籽粒細長粒形較小,且浸泡后穎殼發紅等特點,人工剔除雜草稻,提高種子純度。
2.2 防治
雜草稻以其極強的生命力與栽培稻爭奪生存環境,嚴重危害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危及糧食安全。而長興縣直播稻面積較大,淺耕或不翻耕的粗放耕作極有利于淺表層雜草稻種子的萌發出苗,收割機等機械的跨區作業頻繁,增加長距離傳播概率,加大防除難度。筆者要求各鄉鎮(街道、園區)高度重視雜草稻危害的嚴重性和防除的艱巨性,切實加強知識普及和技術指導,多途徑抓好雜草稻的防除工作。
人工拔(割)除。該方法是防除雜草稻的最直接有效方法。在雜草稻抽穗開花前,及時人工拔除雜草稻,依據其分蘗期株型偏高、株型松散、葉片長而披、葉色偏淡、抽穗期早于常規粳稻、穗大而下彎等特點[4-6],采取人工連根拔除或齊泥割掉;或在雜草稻抽穗后成熟前人工割除雜草稻穗部,減少雜草稻來年發生量,降低危害。
深度翻耕。根據土壤淺表層雜草稻種子易萌芽,且在土層5 cm以下的出苗率明顯下降的特點[4],可通過耕翻控制雜草稻的出苗。在水稻收割后采用深耕方式,先進行深耕再播種小麥,可有效抑制雜草稻的出苗。如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的甘泉采取每年耕翻或深旋后種麥,連續3年麥套稻田塊均未發生雜草稻危害[6]。
合理輪作。結合除草劑的使用,可減輕雜草稻的危害。比如采用水稻與大豆輪作,同時在大豆田使用除禾本科雜草的選擇性除草劑,可有效降低雜草稻的危害水平[5]。
候芽封殺。對往年已受雜草稻危害的稻田,假如采用直播方式,水稻播種前,先進行土壤灌水處理,促使土壤中雜草稻種子提早萌發,當雜草稻出苗2~3葉時用除草劑封閉噴殺,再行播種;假如采用機插方式種植,可以先深翻,后灌水時間較平時長些,然后進行機器移栽。
調整種植方式。據各地研究,移栽稻田雜草稻發生概率要低于直播稻[5],因而要積極引導農民由直播方式向采用育秧拋栽或機插的方式轉變,壓縮直播面積,減輕雜草稻發生。
[1] 梁帝允,強勝.我國雜草稻危害現狀及其防控對策[J].中國植保導刊,2011,31(3):21-24.
[2] 于丹.輕簡化栽培稻田謹防雜草稻危害[J].雜草科學,2010,28(2):70-71.
[3] 馮成玉.稻田雜草稻的發生及危害分析[J].中國植保導刊,2012,32(6):22-24.
[4] 沈雁君.雜草稻的生物學特性與綜合防除技術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0.
[5] 李貴,伏進,徐金晶,等.不同時間發生的雜草稻對栽培稻生長發育的影響[J].江蘇農業學報,2011,27(6):1254-1260.
[6] 王紅春,婁遠,李宜慰,等.雜草稻的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科學,2009,37(6):190-191.
(責任編輯:吳益偉)
S451
:B
:0528-9017(2016)12-1974-02
文獻著錄格式:柏超,呂進,寧國云,等.長興縣稻田雜草稻的發生、預防與防治[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12):1974-1975.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1209
2016-10-24
浙江省團隊科技特派員項目(浙科發農[2013]215號)
柏 超,農藝師,在職研究生,從事病蟲測報防治等相關工作,E-mail:bai661625@163.com。
祝增榮,教授,博士,從事水稻昆蟲學及生態工程等植保新技術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E-mail:zrzhu@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