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瑞
(710063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淺析親屬拒證權在中國適用
徐 瑞
(710063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新刑事訴訟法188條規定了人民法院可以強制證人出庭作證,但同時也賦予了被告人的父母、配偶、子女有拒絕出庭作證的權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法與情的對立關系,彰顯了法的人倫精神,表明了中國法治進程的重大進步。親屬證人僅有拒絕出庭作證的權利,但在庭審前其仍有作證的義務。為了更好的限制公權力、保障人權,有必要對其適用的主體范圍、適用階段等予以適當的擴大。
親屬拒證權;質證權;人倫親情
親屬拒證權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親屬關系的證人,可拒絕當證人。拒證權包括拒絕陳述與案件有關的事實、拒絕陳述與犯罪相關的證據、免于出庭作證等等。親屬拒證權有以下特征:
(1)親屬拒證權的主體是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親屬關系的證人。具體包括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其范圍比較廣泛。
(2)親屬拒證權的行使的階段沒有限制,可以出現在偵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即近親屬在任何階段具有拒絕作證的權利。
(3)親屬拒證權行使的內容。證人可以拒絕回答任何可能導致其近親屬受到刑事責任追究的問題,證人對于司法人員有可能損害其親屬名譽的事實也可拒絕回答。
而我國新刑事訴訟法188條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出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具體來看,首先,從主體上看,我國拒絕出庭作證權的主體僅限于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期其范圍較小。其次,從行使的階段上看,我國刑事訴訟法中的親屬拒證權僅限于審判階段的庭審過程中。而并沒有涉及到偵查、起訴階段。最后,從權利的內容上看,親屬證人僅有拒絕出庭的權利,其作證義務并沒有被免除。
刑訴法188條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不難發現此處的親屬拒證權并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親屬拒證權,僅限于拒絕出庭作證權。對于在偵查、審查起訴階段并沒有規定,以及并沒有涉及庭外取證問題。即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可以在開庭之前可以對親屬證人進行取證,而且還可以在親屬證人不出庭的情況下,將該證據提交法庭作為控方證據。
對此,我國學者洪道德曾有深刻的論述:“不得強制被告人的親屬出庭作證,首先并不意味著親屬有拒絕作證的資格,其次并不意味著其沒有作證的義務,再次并不意味著偵查人員、起訴人員不能強制取證,最后不意味著控方不能像法庭提交被告人親屬在庭前、庭外的證據。這樣一來其實際效果就走向了立法本意的反面。”我國資深的刑訴專家陳光中先生面對媒體時也表示,“該規定沒有達到否定大義滅親的程度,這樣的規定與國際通行的親屬拒證權相距甚遠,‘頗有猶抱琵琶半遮面之感’。”由此看來,該規定并沒有確立真正意義上的親屬拒證權,只是親屬拒絕出庭作證權,是一種不完全的親屬拒證權。
然而,在中國適親屬證人拒證權也會遇到難題。如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薄熙來案件審理中,在長達幾天的審判中,法院采用了新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彰顯了法治的進程。薄熙來案件中薄谷開來做出了不利于被告人的證言,薄熙來要求其出庭,法院也通知了其出庭,但證人薄谷開來明確表示了拒絕。按新刑事訴訟法188條的規定其有拒絕出庭作證的權利。可見,該權利的行使使被告人的拒證權受到了侵害。
(1)保障知情權。考慮到親屬證人不一定知道其有拒證權,因此為了保障拒證權的行使,這就需要司法機關在對被追訴人訊問、近親屬詢問,調查事實前,應告知其有親屬拒證權,并記錄在案,由相關人員簽字或蓋章。對于未履行告知義務的,該證據的證明力降低。
(2)適當擴大親屬的范圍。我國新刑事訴訟法僅規定了父母、配偶、子女有拒絕出庭作證的權利。但就目前中國的家庭結構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因此有必要將親屬拒證權中的親屬范圍擴大到《民法》的范圍,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
(3)為了更好地維系家庭和諧、保障被追訴人的人權,防止司法機關濫用權力,有必要將親屬的拒證權擴大到偵查、審查起訴階段。
(4)有必要明確規定親屬拒證權例外情形。對于社會性特別嚴重的犯罪,不得拒絕作證。如、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安全的犯罪、恐怖活動的犯罪。此類犯罪行為社會危害性極大,一旦實施將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有必要對此進行限制。另外還應賦予法官一定自由裁量權,對于查明案件事實比考慮人倫親情又更為迫切必要時,也應予以排除拒證權。但為了防止法官濫用其權力,損害被告人的權利,對于法官在行使裁量權時應予以嚴格限制,如在行使該裁量權時應經有關部門負責人批準等。
對于發生在親屬、家庭成員之間的犯罪也不得拒絕作證。如親屬間殺人、強奸罪、遺棄罪、虐待罪等。一方面,因為此種犯罪具有特殊性。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密閉性,證人本身就是家庭成員,若再允許其拒絕作證,則會給辦案機關調查帶來難度,影響辦案效率。另一方面,親屬間的犯罪本身就損害了家庭和諧的內部關系,給社會造成了不安定,破壞了正常的社會秩序,與親屬拒證權的目的相違背的。
[1]洪道德,《無關“親親相隱”》,載《法律與生活》,2011 年9月下半期
[2]陳光中,《刑訴法修改中的幾個重要問題》,載《人民法院報》2011年8月24日。
[3]何邦武,《親屬作證制度在近代中國的演變與啟示》
[4]覃冠文,《親屬免證:究竟是誰的權利》,2015年12月1日載《政治與法律》
[5]趙秉志,《薄熙來案件審理的法理問題研究》,再,《法學雜志》,2014年第3期。
[6]洪道德,《無關“親親相隱”》,載《法律與生活》,2011 年9月下半期。
[7]陳光中,《刑訴法修改中的幾個重要問題》,載《人民法院報》2011年8月24日。
徐瑞(1991.10~),女,漢族,山西臨汾人,西北政法大學2015級研究生,刑法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