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潤
(430074 武漢大學法學院 湖北 武漢)
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規制
肖 潤
(430074 武漢大學法學院 湖北 武漢)
近年來,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糾紛屢屢發生,對我國在此方面的法律規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诖?,本文試就我國在互聯網行業立法以及由此帶來的司法和執法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互聯網;不正當競爭;法律規制
隨著我國互聯網經濟的興起,互聯網領域中的不正當競爭糾紛頻繁發生,并呈現出迅速蔓延的趨勢。而在該領域的法律規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相應法律規范體系的滯后,網絡環境下眾多違反公平競爭的行為已經無法得到有效的規制。因此,找出問題的根源并在法律規制上加以完善顯得迫在眉睫。
(一)立法層面
首先,立法漏洞較多,存在立法空白。例如《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的規定僅僅是一個抽象性的規定,可操作性較弱,因此眾多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糾紛需要靠法官發揮自由裁量權才能審理,而網絡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又兼具法學和計算機技術等其他學科知識,這對法官的綜合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當下的司法環境實現難度較大。而且該條文同時聲明所謂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僅指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并不涵括法律所禁止的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為。由于互聯網領域不正當競爭行為復雜多樣的特點,該款規定實際上并不能很好地解決互聯網領域司法實踐所出現的新的疑難問題。
再者,規制主體限制不當。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制主體限于“從事商品或者營利性服務”的市場主體,但在互聯網行業中,并非所有的市場主體都需要經過合法的工商注冊登記,也并非所有的市場主體實施某一市場行為時都以營利為目的,但這些主體卻往往可能會實施一些不正當競爭行為。對此,由于對主體的限制性規定,《反不正當競爭法》在此類糾紛中并不具有調整和規范的作用。
(二)司法層面
首先,相關的程序法已不能適應互聯網發展的需要。這主要體現在證據的認定上,由于互聯網領域兼具開放性和無國界性,所有的溝通和交流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里都是通過電子數據的形式來傳輸實現的,但電子數據自身具有極易被破壞的特點,因此在司法實踐中,一旦此類電子數據被破壞,則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恢復和認定,這極大增加了司法的成本。
再者,傳統的司法管轄原則已不能適應互聯網發展的需要。例如侵權的民事糾紛,傳統案件一般由侵權行為地或者侵權結果地的法院來進行管轄。但在互聯網領域中,確定網絡用戶所在地無非只有確定網址這一手段,而網址是固定不變,網絡用戶卻是可以流動變化的,若網絡用戶采取流動作案的方式,這將會給定位網絡用戶的工作造成極大的不便,從而也無法準確地確定司法管轄地。
(三)執法層面
執法機構設置不合理是我國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法律規制在執法層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國行使反不正當競爭職權的執法機構主要是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但該設置存在以下弊端: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并沒有單獨內設一個行使反不正當競爭職權的機構,該項職權只是依附其他業務機構兼顧管理。而互聯網本身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領域,將該領域的反不正當競爭職權交由綜合性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來行使,執法效果難以保證;另一方面,地方一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作為當地地方政府的組成部分,必然受到當地政府的行政指導,缺乏獨立性,在執法的過程中容易受到當地政府的干擾和阻礙,從而也無法保證良好的執法效果。
(一)立法層面
首先,完善相關的法律規范。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相應的法條來確立互聯網反不正當競爭行為概念及范疇:“違背網絡競爭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和一般的商業道德,侵害經營者、消費者或者其他市場參與者的合法權益的行為是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另一方面,應當根據當前互聯網領域的現實環境并盡可能前瞻性地預料未來可能出現的行為方式,加快制定互聯領域反不正當競爭的具體性條款,避免因法官在該領域中過分寬廣的自由裁量權而影響案件的審判質量。
再者,擴大反不正競爭適用主體的范圍。應當根據市場主體的行為來認定互聯網領域經營者的主體地位,即但凡是在互聯網領域中從事了市場經營活動的市場主體都應納入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調整范圍,如此一來,才能全面地對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有效規制,防治監管漏洞。
(二)司法層面
首先,建立電子數據采信規則。該規則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則是保證電子數據來源的合法性;另一則是保證電子數據內容與案件事實的關聯性。對于電子數據來源的合法性,主審法官應當及時排除偽造和變造的虛假證據,而對于保證電子數據內容與案件事實的關聯性,主審法官所需要把握的便是查明電子數據所反映的事實與所要查明的事實之間的關聯程度,對于關聯性較弱甚至是毫無關聯的證據應當及時予以排除。
再者,完善司法管轄制度。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建立網絡實名制,從而有效防止網絡不法分子利用虛假身份信息進行不正當競爭行為;其次,可以仿效美國,采用域名和網址相結合的方式來確定具體的侵權管轄地;最后,應當聯合其他國家共同確定在全球范圍內適用的、有利于共同打擊互聯網不正當行為的管轄原則。
(三)執法層面
基于執法機構設置的不合理性,我國應當效仿西方發達國家,建立專門的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機構,或者至少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內部設立專門的部門,由其統一行使職權,重拳打擊混跡于紛繁復雜網絡環境中的一切不正當競爭行為。
互聯網在深刻影響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同時,也帶來了層出不窮的問題。為此,應當結合互聯網發展的特點,從立法、司法和執法三個維度對我國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有效地法律規制,從而營造一個文明有序的網絡環境。
[1]孫晉,李勝利著.競爭法原論[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鄭霞.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規制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