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晶
(5500050 貴州醫科大學神奇民族醫藥學院 貴州 貴陽)
風險刑法的現實風險與控制
楊海晶
(5500050 貴州醫科大學神奇民族醫藥學院 貴州 貴陽)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先進技術出現在人們生活中,改變了人們生活,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定風險,尤其是進入信息時代以后,各種風險不斷涌現,為更好應對風險,法律就成為了十分重要的工具,風險刑法也就不容被忽視。但在風險刑法應用中還存在一些現實風險,這就需要對其開展研究,并做好風險控制。
風險刑法;現實風險;控制
風險是當今社會最常見的,一旦風險爆發將給人們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怎樣應對風險,將不安全因素控制住就成為現階段最重要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風險刑法被提出,然而,在其應用中卻帶來了一些現實風險,因此,有必要研究風險刑法的現實風險,且加強風險控制。
對于風險刑法來說,就是在規制行為人違法規定行為過程中所出現的風險,通常多以處罰危險犯的形式更早或周延的進行保護法益,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所實行且帶有積極防范目的的一種新型刑法體系。
1.來自政治與政策的風險
通常情況下,法律的制定與實施很容易受政治或政策的影響,所以,在實際應用刑法的過程中,一旦出現不被容許的風險行為,便會引起公眾不滿[1]。然而,對于這種刑事立法來說,其實質是象征意義較強,且帶有一定的政治性,作用也只是平復大眾情緒,而無法將問題徹底解決,也就是說風險刑法僅僅是一種象征規定,因此,不少法律學者認為風險刑法就是象征刑法。
2.刑法防衛線的推移
刑法防衛線向前推移是風險刑法最顯著的特征,其實質主要表現為法益保護超前和刑罰前置[2]。從大陸法系角度講,其早期形式就是將危險犯或嫌犯的立法作為行政刑法中的一部分,但這樣的方式卻會帶來刑法被濫用的風險,同時也會讓刑法應用機能不斷被擴大,進而致使人權得不到保障。
3.刑事處罰范圍擴大
導致刑事處罰范圍擴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行為人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一些不被容許的風險行為,通常情況下,一些場合對于風險行為的約束并不是很明顯,兩者的差距也很小,這樣一來就造成兩者間存在劃分不清的問題。此外,逐漸失去對風險進行挑戰的信心,也會促使處罰范圍不斷擴大,有時甚至會影響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一般而言,在風險刑法中,很多新罪名都具有規制性,不僅容易觸碰刑事責任原則,還具有不作為等特點,加之缺少傳統刑法理論的支撐,也導致風險刑法基礎并不穩定,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對于風險刑法來說,在控制風險的同時也會帶來新的風險,因此,在風險控制階段就要聯系實際情況做出精準判斷,以便實現其應有價值。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認真對待風險刑法的確立,切忌過度效仿國外立法,避免將國外與風險犯有關的內容融入到我國刑法中。盡管國外學者已經界定了風險刑法與風險犯,然而在風險刑法的理論界依然有反對聲音,如德國學者就曾對刑法規范范圍提出了之一,認為風險刑法的規范范圍僅局限于個人保護,不然則應參照干預法的設立方式,這也是風險刑法中最顯著的特征[3]。同時,對于風險刑法的規制對象而言,不僅有風險犯,還有嫌犯,然而國外一些學者并不認同這種說法,如,德國學者認為所謂的嫌犯是有悖于罪責原則的,也有學者認為危險犯的提出并不利于依法治國。此外,在我國人民心中,只有給社會或人民帶來危害的行為才是風險刑法規制范疇,所以,在我國的風險刑法中并沒有較為寬泛的規制范疇,這也就決定了不能將國外與風險刑法有關的一切研究都照搬過來。
第二,導致大眾不滿或公憤的主要因素是出現了不被容許的風險行為,進而促使帶有報復性質的惡劣事件不斷涌現。以引發不良事件最多的危險駕駛為例,為減少危險駕駛造成恐慌,我國設定了危險駕駛罪,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醉駕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那么針對這種情況,在處理階段應按照交通法處罰。在我國刑法中規定對于危險駕駛最高可判處拘役,這與部分法律要求相違背,這樣一來就導致在追訴時效的過程中容易引發不良風險。為解決這一問題,在風險刑法的確立中,應做好調查工作,保證論證充分,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報復性等問題的出現,更可以有效避免情緒化立法所帶來的影響。
第三,對于西方國家的風險刑法來說,理論上其特征是增強刑法效率,保護社會,然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卻弱化了刑法在社會中的影響力,降低了社會保護能力,這主要是由于大陸法律系過于重視人權的保護,過于強調其特殊功。尤其是在進入信息時代以后,人們在關心自身安全的同時,也給予了社會更多關愛,這就要求風險刑法發揮更大作用,滿足人們實際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國情與大陸法系國家并不相同,以前我國一直受“左”思想影響,總是用重罰處理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并沒有認識到刑法中還存在與人權有關的內容盲目,面對這一現實,如果我國在刑事立法中依然采用風險刑法理論,就很容易再次陷入“左”思想中,這與我國現代所提出的依法治國理念是相違背的[4]。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應認識到刑法作用,深化對社會保護技能與人權的認識,防止忽視任何一方。
通過以上研究得知,風險刑法的出現主要是為保護人們自身與社會安全,是一種相對先進的刑法理論,研究風險刑法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風險刑法在實際利用中依然存在不少風險,這就需要分析與控制風險刑法的現實風險,本文在研究中介于本人學識有限,難免存在不足,希望其中的良性觀點能為專業人士帶來參考,為風險刑法研究貢獻力量,而分析不到位的觀點希望得到專業人士指點,完善本次研究。
[1]蔡家華. 風險刑法產生的必然性探析[J]. 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04:49-52.
[2]何立榮,蔡家華. 風險刑法正當性探析[J]. 社會科學家,2013,11:102-105.
[3]張亞平. 環境風險的刑法應對[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42-51.
[4]呂英杰. 風險刑法下的法益保護[J].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04:26-33.
楊海晶(1985~)女,山東濟南人,貴州民族大學刑法學碩士研究生,刑法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