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永亮
(276005 中共蘭山區委黨校 山東 臨沂)
經濟法的價值與理念探析
閻永亮
(276005 中共蘭山區委黨校 山東 臨沂)
經濟法的基本范疇主要包括理念范疇和價值范疇。法的基本精神、法的指導思想以及法的立法宗旨即為法的理念;法作為客體、人作為主體,客體對主體即法對人的正確引導即為法的價值。在經濟法學界的理論研究中理念和價值一直是重中之重,準確地認識經濟法的理念及其價值范疇,有利于經濟法理論系統的形成及其創造性的發展。
經濟法理念;價值范疇
在經濟法學界,經濟法的價值、理念解釋一直以來都是經濟法理論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經濟法理念與價值范疇的成熟與提煉,是經濟法理論科學化及其體系形成的基礎。在中國和西方文化中,對于“理念”一詞有著不同的解釋。西方哲學中的理念,是指一種精神性的、永恒的、理想的普通觀念;而中國文化中的理念,則指一種信念、觀念、思想,以及追求和認定的某種方法、原則、目標等。西方學者強調理念的實質,而中國學者則強調的是理念作用或外在形式的闡述。筆者綜合兩種見解,認為理念應當解釋為原則或理念,也就是處理事務時應秉持的原則或信念,以及為達到某種目標所持有的希望。
(一)理念的特性
理念兼具主觀性與客觀性。理念的主觀性主要是由于個人的知識水平與社會經歷等影響,導致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文化、經濟、歷史條件下,也會對同一理念產生不同的看法、認知,使理念具有個體差異性、地域性和年代性,表現出其主觀性。理念的客觀性是因為社會發展水平以及文化、經濟、歷史等發展水平的不同,導致人們對理念的理解定義也就不同,體現出理念的客觀性。哲學思想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的發展水平決定著社會的意識形態,在不同的社會經濟、文化歷史條件下,就要對理念做出相應的調整。
(二)經濟法的理念范疇
經濟法的理念是指“經濟法的指導思想、基本精神和立法宗旨,是對經濟法起長效作用的文化內涵”。
第一,“以消費者為本”是經濟法理念的核心要素。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消費者,經濟法是為了促進社會的整體利益發展,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而產生的。經濟法的制度就是以人為本、以消費者為核心而進行設計、構建的,與現代社會的“以人為本”理念相符合。經濟法貫徹實施經濟民主,經濟民主強調通過達成共識來解決經濟糾紛或經濟沖突,尊重人的個性發展與個人社會需求。
第二,“平衡協調”是經濟法理念的標志性要素。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認為:“法律的目的是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實現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的結合。”而我國的專家學者認為:“經濟法是平衡協調法”。經濟法的核心是以消費者為本,那就要求社會經濟發展能夠與人協調發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實現社會、文化、經濟、歷史之間的平衡協調發展。
第三,“社會責任本位”是經濟法理念的強制性要素。經濟法的核心是以消費者為本,維護消費者的權益,那么也就產生了責任與義務。而且經濟法中的經濟民主原則,不僅強調消費者的權利以及經營者的自由,也要求政府以及管理者對經濟主體的自主權進行尊重。另外,經濟法的管理手段兼具制度化與規范化、人性化與彈性化,因此對于經濟法的法定社會責任與義務,必須強制性的要求貫徹實施好。
要想充分發揮經濟法的作用,首先要對經濟法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如果對經濟法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那么,在實踐中就容易出現忽略或錯誤認識經濟法的功能和作用。所以,只有準確認識經濟法的價值,才能夠在實踐中正確地運用經濟法,并且處理好經濟法與其它法律的關系,真正實現經濟法的價值。經濟法不僅僅具有一般法的價值,同時還有其獨特的價值。在法學研究中,對經濟法價值的研究是近些年才開始的,所以,是一個比較新的研究課題,但在這一課題的研究上有一些很有意義的成果,如“總體價值論”、“和諧價值論”和“二元價值論”等等。筆者基于這些有意義的研究成果,論述如下觀點。
(一)經濟法的基本價值
法作為客體、人作為主體,客體對主體即法對人的正確引導即為法的價值。在當代,對于人們的價值而言,法是巨大的同時也是多方面的。有價值的即為能滿足人們一定的需要,能夠實現人們的目標,簡而言之就是對人們有利的,在立法者的肯定之后便成為了法的價值。人們所期望的社會的理想狀態為社會和諧,這也是人類的一個美好的目標。所以,應該使其成為法的價值,使法能夠推動社會的和諧。形式價值和目的價值構成了法的價值體系,而體現了社會目的和法的本質的是目的價值,它是價值體系的基本,社會和諧則是一種法的目的價值,同時也是經濟法的基本價值。
(二)經濟法的經濟秩序價值
我們常說社會秩序,那么,何為社會秩序呢?社會秩序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種不混亂并且有條理的社會狀態。經濟法中的經濟秩序價值是一種工具性價值,是法的一個基本價值。經濟法的經濟秩序價值能夠為我們創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社會經濟秩序。如果沒有在經濟上對生產者和經營者加以管理和規范以及對各類主體職責的規定,那么必然會造成經濟秩序的失控和混亂;如果沒有在經濟上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沒有價格法、生產法、產品質量法等市場規制法制度,那么生產和交換將會及其任意而不具有穩定性;激烈的市場競爭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夠推動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能夠阻礙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競爭法對社會經濟秩序進行維護,那么就會出現無序競爭的情況,這不利于自由競爭,更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宏觀調控是一項重要的經濟調節手段,它能夠有效的調節各經濟部門的比例,引導健康有序的經濟活動,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一定的宏觀調控能夠有效地維護社會經濟秩序。
(三)經濟法的公平價值與效率價值
可以說,任何法的基本價值都包括公平價值和效率價值。經濟法也不例外,同樣具有公平價值和效率價值,并且要不斷的維護和實現。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的法律部門之中,經濟價值與效率價值的地位是不同的。在經濟法中,公平價值相比于效率價值是優先的地位。
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經濟秩序的維護必須有法律的控制與促進,經濟法的理念與價值范疇不僅與國家以人為本的思想相符合,也具有規范市場秩序、宏觀調控市場經濟發展的作用。正確分析經濟法的理念與價值范疇,有助于國家對經濟體制與精神文明的界定,有助于我國經濟法律條款的制定。
[1]吳萌瓊.經濟法的理念和價值范疇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1(10):193.
[2]徐孟洲.經濟法的理念和價值范疇探討[J].社會科學,2011(01):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