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躍
(100044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
淺析合同的效力之定義及產生原因
王馨躍
(100044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
合同的效力又稱合同的法律效力,包括廣義和和狹義兩種。廣義合同效力指合同之于當事人的一般效力,狹義合同效力指平等主體間約定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效力。合同效力有無通常是針對廣義合同效力而言,而非指狹義的合同效力。合同效力產生的根本在于法律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法律拘束力;原因
合同,又稱為協議、契約,是指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單就調整范圍來看,民法上合同又劃分可劃分為物權合同,債權合同,身份合同等。《合同法》第2條規定: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可見,我國合同法調整的對象不包括身份合同。此外,自改革開放以來,實踐和《合同法》等法律沒有區分過物權合同和債權合同。[1]因此,此處物權合同并不為《合同法》所規制。合同法立法方案及學說認為,《合同法》規范的是債權合同。[2]較之于物權合同的概念,債權合同具有相對獨立的概念范圍,由于我國現行法未采用物權行為獨立性和無因性制度及其理論,[3]故將合同法規制的合同范圍界定為債權合同反而多此一舉。
長期以來,合同的法律拘束力和合同的效力一直是學者們探討的問題。該問題不僅是表面的概念辨析問題,更是實際的邏輯推理問題。合同的法律拘束力應指法律以強制力拘束合同對于當事人的權利確認。主要表現在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時產生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合同的法律拘束力要求合同主體必須為之或不得不為之某種法律行為,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第一,合同當事人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4]第二,合同主體應按約定之內容及時履行其義務;第三,對于以批準及登機為生效要件的合同,當事人應及時合理履行合同外義務,盡快促成合同成立之條件。
合同作為當事人的合意表示,自成立時便有法律拘束力是毋庸置疑的,當然是以依法成立為前提條件。需要指出的是,該理論不能否認在合同成立之前,沒有其他的法律拘束力的行為產生,例如,合同法規定的要約與承諾行為同樣構成對當事人的法律拘束力,但此行為效力與合同本身的拘束力并不等同。
合同的效力,即為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賦予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拘束當事人各方乃至第三人的強制力。合同效力的界定要對合同的有效與無效情況進行分析。合同的有效與無效是指合同符合或不符合法律規定而產生的法律后果,前者是指合同有法律效力,具備法律拘束力,可達成當事人意定的預期合同目的,反之亦然。由此可見,本定義中,合同的效力意指合同的法律拘束力,而并非合主體對于雙方權利義務的實際履行。
合同的效力與合同的法律效力從概念上并無差異,合同的效力即為合同在法律的強制力和約束力。有學者認為,合同的法律拘束力源于合同的效力;法律效力是法律自身規定性的集中體現,是國家強制力采取的較明文狀態,合同的拘束力是法律賦予的,是法律效力較高級的形態。[5]該論證反而進一步證明了二者的有機統一性。
在前文對合同的效力和合同的法律拘束力進行內涵界定的基礎上,本文將對合同效力產生的原因進行探究。合同生效的原因一直未合同法學界爭議探討,然而無論是源于法律拘束力說,還是源于履行效力說至今都尚未得出具有說服力的主流觀點。[6]
筆者認為,合同效力的產生原因的根源在于合同法及相關法律規定的,由國家強制力對于守約方在對方違約時請求強制履行或承擔不利后果。從法律上看,合同法第4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正如羅爾斯強調法律的爭議必須對各種沖突的要求賦予一種次序一樣,法律需要對每個代表人對社會的基本結構及其自身權利進行保護。[7]可以說,合同是法律對于合同當事人合意的評價,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結果,體現了國家意志;也是合同主體將意思表示與國家意志想結合的產物。其次,合同的效力產生的另一原因在于,從法理上看,合同之債作為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法使他人為一定給付的法鎖。可見,合同主體的一方是以請求他人為一定給付的債權人,另一方則是應請求而為一定給付的債務人,這不僅是羅馬法中債的內涵,更是合同之債的實質:合同之間用合同連結受法律約束,以給付為鎖鏈將合同當事人拴在一起,互相履行義務、享受權利。此外,從鼓勵交易功能上看,我國合同法以鼓勵合同自由、保障合同當事人的所從事的自愿交易行為的功能為本質 。美國學者羅伯特·考特等指出:“合同法的基本目標是使人們能實現其私人目的。為了實現我們的目的,我們的行動必然有后果,[8]故合同法的效力實現也是經濟發展的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
在我國,除了以保管合同為代表的實踐性合同和要式合同外,其余合同均在當事人意思表示達成一致時成立,并在主體適格,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的前提下產生合同的效力。如何認定合同的效力與合同的法律拘束力產生的根本原因及兩者關系不僅有助于理解把握合同的實質,更有利于界定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1]王勝明.物權法制定過程中的幾個重要問題.法學雜志[J],2006(1):37.
[2]梁慧星.民法學說判例與立法研究(二)[M].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9.122.
[3]崔建遠.無處分權辯.法學研究[J],2003(1):5.
[4]趙旭東.論合同的法律拘束力與效力及合同的成立及生效.中國法學[J],2000(1):27.
[5]蘇惠祥.合同效力探討.吉林大學學報[J],1990(2):25.
[6]孫文楨.論合同效力類型體系的重構:蘇州大學學報[J],2015(1):32.
[7][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133.
[8][美]羅.伯特.考特.尤倫.法和經濟學[M]張軍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3:940-944.
王馨躍(1991~),女,吉林人,工作單位: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15級法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