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真
(450000 鐵道警察學院 河南 鄭州)
公安文化與警校學生思政工作融合研究
劉寶真
(450000 鐵道警察學院 河南 鄭州)
本文分別分析了公安文化和警校學生思政工作,在分析中得出雙方之間關系的紐帶在于文化,從這一紐帶出發,研究了二者融合的基礎,從而對二者融合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公安文化;警校;思政;融合
警校具有強烈的職業性特點,在新時期警校思政工作存在一定的難度。而警校的重要使命就是為警隊提供思想政治、專業素養過硬的精英人才,因此在警校學生思政工作中必須要面向公安,為警隊培養合格警務人員。現階段公安文化建設一直是公安事業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公安文化與警校思政工作有著一定的聯系,這是雙方融合的基礎,因此,這是值得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1.內涵
闡述公安文化首先需要了解文化的內涵。文化主要是相對于經濟、政治的人類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包括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如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非意識形態部分如文字、語言、自然科學等。公安文化是文化中的一個特定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體包括人民警察與公安機關的職業精神、行為規范和組織哲學。這種特質取決于公安權利的規定性,也就是無論公安文化的主體(警察或公安機關)、客體(群眾),都處于公共權力的范疇之中。
2.結構
公安文化根據文化界對文化的結構分類。可分為三個層次,具體如下。
(1)機關物態文化。所謂物態文化,簡而言之就是具有實質,可感知的文化物體,直白講就是精神活動的產品。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用于導視的符號系統,如警徽、國旗、門牌、指示牌、建筑等。從建筑外觀看,通常為白色,有藍色燈箱標示,《全國公安派出所建筑外觀形象設計規范》在這方面有著明確的要求。另一方面,展示文化的內部辦公系統,如建筑空間、IT系統、程序、儀式、典禮、典范人物、章程、辦公用具(筆記本、傳真紙等)、容止境、容止格言、服務設施等,通過這些物化產品表達,強化、塑造公安機關的內在理念、價值追求、人文關懷。此外,宣傳告示系統也是公安文化中的重要展示手段。具體就是利用圖像、文字、音視頻以及物化產品公開宣傳公安的結構、制度、價值觀以及信念等,促進群眾對公安的認同與信仰。如形象禮品、活動文化衫、臺歷、掛歷、開放日活動等。
(2)警察行為文化。是指公安人員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工作中表現出來的職業精神、態度、情感、作風以及人際關系模式等。這些是公安文化的外化表現。簡要概括可以將這種外化表現歸為外在職業形象以及內在工作風貌。
(3)制度文化。制度的作用在于規范組織成員行為、地位、責任,從而潛移默化塑造良好品行。警察系統內部管理強調紀律,制度文化的重點就在于民警保持紀律的同時要自覺認同組織、制度,要充分信任組織,能夠容忍、支持并接受不利于己的政策輸出。
3.功能
公安文化是體現公安機關、成員使命、價值、性質、形象的重要工具。主要具備六個方面的功能,包括導向、約束、凝聚、激勵、輻射以及塑型六個方面的功能。
4.建設途徑
公安文化的建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提高認識,加強理念。重點在于要強化全體民警對公安文化的認識,全面理解公安文化的內涵、作用,與時俱進,促進警察隊伍的科學發展。緊抓“文化育警”工程,結合形象建設、隊伍建設、業務建設以及人才建設結合起來,強化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促進公安文化建設。
(2)打造品牌,突出特色,要將宣傳告示系統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為民眾樹立凸顯“忠誠、為民、公正、廉潔”核心價值觀的公安形象,積極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如繪畫、攝影、棋類等,建立公安文化陣地與設施,如圖書室、健身房、榮譽室等。突出“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努力打造學習型機關、警隊以及民警,反映公安“精、氣、神、韻”,構建出獨有文化品牌。
(3)加強隊伍建設。重點就是合理篩選、培養和使用人才。強化警民合作,吸收優秀經驗,加強警校的教育工作,建立堅實的人才基礎,同時對骨干人員進行專業培養,加強認識,更新理念,突出特色。
1.警校思政工作內涵
以目前國家教育現狀來看,警校學生思政工作的內涵與高校思政教育有一定的共性,根據《思想政治教育探本――關于其源起及本質的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合亮)的分析,探索警校思政工作的內涵,可從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入手,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認識在于其本質是為階級統治服務的工具,這種認識較為片面,還需要認識到其作為一種教育活動,具備建設人自身的屬性。簡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工具性,又具備目的性。
2.警校思政工作現狀
警校作為向公安機關輸送人才的基地,有一定的特殊性,思政工作一直是警校主抓的重要工作。近幾年來思政工作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學生的思想也在變化,增加了警校思政工作的開展難度。以下主要分析警校學生主要存在的思想問題。
(1)價值觀方面存在偏差,功利主義、個人主義有抬頭趨勢。在市場經濟不斷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社會思潮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尤其是現今正是信息大爆炸時代,各種思潮沖擊涉世未深的學生,使其價值觀出現一定混亂。最典型的就是個人主義滋生迅速,我國大部分警校實行軍事化管理,考核分制,部分學生對分數看得比較重,一些不加分活動,參加的積極性不高。
(2)意志力、抗挫折能力較弱。警校的學生是預備役警察,對心理素質的要求較高,部分學生步入警校時,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相對較弱,在日常的訓練中跟不上節奏。
(3)意志消沉、沉迷網絡。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身處這一信息大爆炸時代的學生,將面對網絡上的正能量和負能量的沖擊,造成的影響很大,極其容易造成學生思想上的混亂。
3.提高思政工作效率的途徑
要加強警校學生的思政工作,有以下途徑可供參考。
(1)堅定學生理想,貫徹政治思想。一方面,以目前步入警校的學生年齡來看,主要集中于95后,成長在信息時代,接受著各種網絡上的信息,也沒有經歷過前輩們所經歷的艱苦奮斗,總體上缺乏使命感。警察隊伍作為國家民主權利機關,至關重要的就是需要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與使命感。因此,可以將“校風校訓”、“忠誠、為民、公正、廉潔”、“公安工作精神”、“入警宣誓”等手段結合起來,堅定學生理想,貫徹政治思想。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兩學一做”專題教學,將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充分發揮起來,促進思政工作。
(2)培養學生警察意識,落實警務化管理。警務化管理通俗講就是一切警隊為標準,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管理中,抓著裝、儀容儀表、警容風紀、警務禮儀、警容風紀等方面,培養學生的職業習慣于職業素養,以此配合思政工作,著重培養學生的警察意識,包括忠誠、紀律、奉獻等。可建立相關查寢制度、內務衛生、請銷假以及路隊評比等制度,引入獎懲機制,落實警務化管理,規范學生日常行為。
(3)結合校園文化,推進文化育警。警校校園文化,對于推進思政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要積極發揮發揮出文化的導向作用,加強宣傳,使文化占領學生的思想陣地,建立良好的警校氛圍。同時要將思政工作同校園文化結合起來,積極開展文化活動,如講座、心理活動月、社團活動月、各類體育比賽等,緊密圍繞培養學生警察意識、技能、心理以及廉政文化、團隊精神等,豐富思政工作內容,促進警校學生綜合素質與政治覺悟。
1.關系分析
從上文兩個部分的闡述中可以看出,公安文化與警校學生思政工作有著一定的聯系,這種聯系為兩者的融合提供了必要基礎。最直白的一種聯系就是公安隊伍需要文化,警校學生思政工作也需要文化。可以說“文化”成為兩者之間的紐帶,將二者緊密聯合起來。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公安文化為警校思政工作提供必要的警校文化來源。可以說公安文化是警校的重要基礎。這是警校的性質決定的。警校辦學有著特殊的背景,最終是為公安部門提供培養思想政治過硬、專業素養高的人才。因此警校辦學需要緊緊依靠公安領域,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堅持面向公安的理念,方能成為公安領域可靠的人才基地。
(2)警校文化推動著公安文化的發展。這方面主要是警校為公安隊伍提供了大量綜合素質高的精英,這些精英會反哺公安文化,促進公安文化的建設。筆者在搜尋資料時發現,公安文化建設的一大障礙就是人才比較匱乏,而經過以公安文化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警校文化熏陶的預備警員,必將為公安隊伍帶來新理念,新方法,從而促進公安文化的發展。
2.必要性分析
針對警校的辦學性質,將公安文化融入警校文化中,幫助警校學生思政工作的順利有效地開展,十分必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國家緊抓精神文明建設的方針。公安文化對于公安領域的作用越發凸顯,公安機關、警務人員屬于國家權力機構,代表著國家形象。新形勢下,公安工作和形式發生了重大轉變,任務艱巨,迫切需要革新警務機制,警校是為公安隊伍培養人才的,若是兩者脫離,顯然無法為警隊提供高素質人才。因此,必須要以公安文化為基礎,警校把握新時期公安領域的新政策、方針,轉變人才培養模式,為警隊提供思想政治、專業素養過硬的綜合型人才。
3.融合途徑
通過上文的分析不難看出,要實現公安文化與警校思政工作的融合,有效途徑可以下兩個方面考慮,僅供參考。
(1)警校與公安機關緊密合作,是實現公安文化與思政工作緊密融合的基礎載體。通過科學合理的合作機制,將公安文化貫穿于警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公安文化配合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思政工作。
(2)完善警校文化與公安文化的融合機制。從上文的分析中可知,警校思政工作需要結合校園文化進行。要從公安文化建設的高度,合理安排與警校文化的融合機制,并將警校文化建設同公安文化建設納入公安事業發展的議程中,可從警校招生、就業、在職民警培訓等方面考慮。
新時期公安文化與警校學生思政工作的融合有著必然性。這是警校的辦學宗旨以及性質所決定的。警察隊伍需要高素質人才,促進公安文化的建設發展,公安文化又能促進警校思政工作的順利進行。二者通過文化這一紐帶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良性循環,對我國公安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1]丁衛華.公安院校校園文化與公安文化的互動融合及其實現途徑[J].公安教育,2013,07:64-68.
[2]李曉娟,王學才.大學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公安教育,2013,11:67-70.
[3]戴寧.公安院校文化建設之思考[J].公安教育,2012,03:69-72.
劉寶真,女,河南鄭州人,鐵道警察學院治安系教師,主要從事治安學和教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