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林 吳宗駿
桂林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技術大隊,廣西 桂林 541001
試論法醫檢驗與痕跡物證的結合運用
崔春林吳宗駿
桂林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技術大隊,廣西桂林541001
摘要:在案件現場中,法醫檢驗與痕跡物證檢驗是兩種相互獨立的技術手段,不過在分析案件發生的過程時,這二者缺一不可,需要二者相互配合,綜合對案件進行分析,查找到對案件處理有利的證據。在本文中,首先簡單的介紹了法醫檢驗與痕跡物證,接著分析了二者結合運用的措施,從而有效地提升案件現場檢驗的效果。
關鍵詞:法醫檢驗;痕跡物證;結合
對于案件處理工作來說,無論是法醫檢驗,還是痕跡物證檢驗,目的都是盡快的完成案件處理,將案件偵破。然而在案件分析的過程中,如果將法醫檢驗與痕跡物證對立起來,將會對案件處理的進度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實際上,法醫檢驗工作可以與痕跡物證工作相結合,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提升案件處理的速度,盡早破案。
一、法醫檢驗與痕跡物證
(一)法醫檢驗
在我國的刑事訴訟法中明確規定,凡是有尸體的現場,勘驗過程中必須要有法醫在場,由法醫對死者進行檢驗,檢驗的內容包含尸體的表象情況,比如衣著特征、傷痕情況、指紋、掌紋等,同時,還需要對尸體胃部、血液中可能存在的物證進行提取,如死者無法確定身份,需要依據死者的樣貌特征、生理特征等進行詳細的排查,盡量的確定死者的身份。此外,通過法醫檢驗的開展,確定死者的死因、受到的傷害程度等,并在法醫鑒定報告中給出結論性的意見。
(二)痕跡證物
所謂痕跡證物,是指客觀存在的痕跡,依據痕跡具體的形狀、大小、位置等,可將當時發生的情況推斷出來。痕跡證物通過表面結構的變化、具體形態的改變等,將其具體的特征反應出來,而這就是其屬性[1]。實際上,痕跡證物是一個新出現的名詞,目的是與人身物證、物品物證等相區分。從宏觀結構上來看,痕跡物證可劃分為兩種,一種是立體的,一種是平面;從制造痕跡的對象來看,痕跡物證可以劃分為三類,一是人體痕跡物證,包含手印、牙印等,二是器械痕跡物證,包含車輛痕跡、工具痕跡等,三是動物痕跡。痕跡的形成因素不同時,所表現出來的形狀、結構等也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在案件偵破中,痕跡物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法醫檢驗與痕跡物證結合運用措施
(一)做好現場協調部署工作
對于法醫檢驗人員和痕跡技術人員來說,要想在案件現場能夠良好的配合,首要的一點是要對對方的基本知識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在現場檢驗工作中,不忽略任何細節,避免檢驗工作中留有空白,提升檢驗的效果。案件現場勘察的過程中,指揮員作為總體的指揮者,要協調好法醫與痕跡技術人員之間的工作,對這兩項檢驗人員的工作進度進行良好的掌握,在進行部署與分工時,保證合理性,并對法醫與痕跡技術人員反饋的意見進行迅速的處理,部署下一步的工作。
(二)明確法醫與痕跡技術人員的工作
從日常工作來看,法醫及痕跡技術人員之間的差異比較大,而在案發現場中,這二者也擔任不同的工作,勘察現場的過程中,盡管二者工作的最終目的相同,但很容易出現各司其職、缺乏合作的現象,當出現這一現象時,將會對現場取證與現場還原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诖朔N現象,在進行這兩項工作結合之前,首先要明確二者具體的工作,從而促使二者在實際勘察的過程中,不僅注重自己檢驗工作的重點,同時也留意對多方比較重要的證據,相輔相成,提升現場取證工作的有效性[2]。對于法醫來說,案件現場中主要的工作即為尸體檢查,法醫進入案發現場后,首先對尸體表面進行檢查,并記錄重要的特征,而且還要對尸體的位置進行明確的繪圖記錄,隨后,將尸體搬運到尸檢中心,進行全面的檢查,提取破案證據。而對于痕跡技術人員來說,案件現場中主要的工作就是尋找發現痕跡證物,對痕跡進行檢驗。
(三)加強法醫與痕跡技術人員的溝通
法醫與痕跡技術人員在案發現場工作的過程中,都是為現場分析而服務,二者之間要相互溝通,資源共享,在分析與論證時,將自己的判斷大膽的表達出來,比如法醫形成尸檢報告之后,如果痕跡技術人員對其中的結論性意見存在不同的看法,應及時的將意見表達出來,積極的討論,提升現場還原的真實度[3]。此外,法醫與痕跡技術人員還應該明確對方工作的基本內容,避免破壞對對方有價值的證據,比如痕跡技術人員在提取痕跡物證時,如果在某個痕跡物證的表面上既存在痕跡物證,如指紋,又存在生物物證,比如細胞,需要先無損提取指紋,之后在提取細胞,當指紋無法無損提取時,可以通過照相的形式留取痕跡證物,再提取生物物證,當這兩種方法都無法實現時,應分析這兩種物證的價值,提取最有價值的物證。
三、結論
對于案件處理來說,法醫檢驗與痕跡物證的提取都十分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在案件現場中,應該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促使法醫與痕跡技術人員相互配合,在提取各自物證的過程中關注對方的物證,避免顧此失彼的情況發生,提升物證提取的有效性,最大限度的還原案發現場,為案件偵破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促使案件迅速的偵破。
[參考文獻]
[1]歐桂生,蔡劍雄,鄒偉波等.煙蒂痕跡物證在犯罪現場作用的探討——煙蒂痕跡物證的檢驗分析[J].廣東公安科技,2010,02:9-12.
[2]張雷,董祖鑫,李彬.道路交通事故現場調查中法醫.痕跡技術的綜合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02:13.
[3]李云波.火災痕跡物證的發現提取與檢驗[J].安防科技,2011,09:18-20.
中圖分類號:D919.4;D918.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7-0160-01
作者簡介:崔春林(1989-),男,漢族,云南曲靖人,法醫師,本科,桂林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技術大隊,主要從事法醫DNA檢驗和法醫臨床學檢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