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高元
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對當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影響
白高元
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中國法律文化豐富久遠,具有鮮明的東方文明的色彩和不可替代的法律思想價值。本文在思考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對當代法治建設的影響。
關鍵詞:傳統法律文化;法治中國;影響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對法律文化的建設尤為重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法制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法律體系逐漸完善,法律環境改善,公民的法律意識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距離“法治中國”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在實踐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立法監督不夠,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的現象層出不窮,社會法律意識淡薄等。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法律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不同的民族對法律文化的理解和評價標準不同。在《論美國的法律文化》中:“法律文化這個概念包括人們對于法律、法律機構和法律判決的制作者,諸如律師、法官和警察等人的知識、價值觀念、態度和信仰;人們使用法律的意愿,以及人們遵守法律判決的程度;所有這一切都同法律文化緊密地聯系著”。[1]而在中國,法律文化被理解為是文化有機的復合體,它有兩個層面組成,其一是物質性的法律文化,諸如法律制度、法律規范等,即制度形態的法律文化;其二是精神性的法律文化,諸如法律學說、法律心理、法律習慣等,即觀念形態的法律文化。
二、我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特點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在漫長的古代禮法文化中所凝結成的物質、精神和思想文化意識的總和,是當代社會主義的法律文化的源頭。它始于“皋陶作刑”,經歷了夏、商、周時代的君權“受命于天”及天罰和神判思想,逐漸到“明德慎罰”“以德配天”,隨著歷代王朝的更迭,成熟于隋唐,融入了傳統禮法的精神內涵,一脈相接、獨樹一幟,為人類法律文化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中國法律文化內涵豐富,特征多樣,不能簡單的從傳統法律文化的概念整體上概括,而要進行多方面的分析。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特點主要從五個方面來闡釋:第一,禮法互補、綜合為治。古代禮樂刑政綜合為治的核心是禮刑并重,因此歷代明君推崇“禮主刑輔,明德慎罰”的理政之正道。禮是政之本,法是政之行,保證王權的穩固,成為傳統法律文化的主旨。[2]第二,德主刑輔、明德無訟。此處的“德”是符合帝王至高無上的法權利益之德,“德主刑輔”是漢代所確立的理政思想,被歷代統治者所推。明德息訟是德主刑輔的必然發展,孔子主張“聽訟吾猶人也,必也是無訟乎”,[3]明德無訟成為歷代政治清明的符號。第三,執法原情,法情并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等等就是執法原情的重要原則。法順民情,情在法中合乎帝王貴族和民眾的法律信仰,被認為是社會的禮法準則。第四,立法差等、良賤有別。“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西周宗法體制下的等級特權制度的體現,隨后又形成“五服”“八辟”“八議”“官當”之制,構成古代法律的重要原則。第五,皇權至上,法自君出,自秦統一天下皇權成為封建專制制度的核心,天下之法皆出皇帝之口,直到清王朝的分崩離析。
三、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正能量與負面因素
法律文化具有民族精神的特點,正如法國著名法學家達維德曾說“在法問題上并無真理可言,每個國家依照各自的傳統自定制度與規范是適當的。但傳統并非老一套的同義語,很多改進可以在別人已有的經驗中汲取源泉。”[4]中國傳統的法律文化一樣有積極進取的精華,也有消極守舊的一面,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一)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正能量在于親民和諧的價值思想和權力監督的制度架構。《禮記·大學》中“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即統治者對子民要有仁德之心,才是治國之道。這與當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目標“執法為民,發揚民主,推進社會的公平正義”相一致。其次,傳統法律文化中對權力監督機制的運行尤為重視,君王為確保吏治清明,政令順暢,設置專門監督機構,來約束權力。同樣社會主義法治也要求把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加強黨內和國家權力機關的反腐監察,汲取古代制度的正能量讓反腐監督成為一種新常態。
(二)傳統法法律文化的負面因素主要在傳統禮法合體,講三綱五常,人分貴賤的封建文化思想根深蒂固。百姓的自我的法律權利意識淡薄;傳統法文化中“上下親疏”重人情,衙門受賄、徇私枉法斷“人情案”的現象層出不窮等等,與當代社會主義法治核心價值“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相違背,必須在法治建設中割除。另外,古代司法機構重實體,輕程序,導致權力濫用無度,而在我國的法制完善過程中往往也如此,只講求效率,使得當事人的權利遭到損害,甚至造成冤假錯案,應當拋棄負面傳統文化思維的影響,以“程序正義有序是保證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線”為準則。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廣大人民的共識,是實現社會主義法治的中國夢,因此要對傳統法律文化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高社會主義現法治價值觀念,從而全面實現依法治國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李.s.溫伯格,朱迪思.w.溫伯格,潘漢典譯.論美國的法律文化[J].法學譯叢,1985.
[2]張晉藩.中國法律的傳統與現代化—93中國法律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3.
[3]<周易·訟>.
[4][法]勒內·達維德.當代主要法律體系[A].王人博.法治論[C].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389.
中圖分類號:D9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120-01
作者簡介:白高元(1989-),男,漢族,河南禹州人,本科畢業于南京大學,現就讀于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2015級法律碩士(非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