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勇
河南名人律師事務所,河南 許昌 461099
?
律師服務法治政府建設探析
鄭智勇
河南名人律師事務所,河南許昌461099
摘要:發揮律師作用,不斷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促進社會管理創新、社會建設發展。充分認識律師在法治政府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為律師法律服務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不斷完善律師服務法治政府建設的各項制度和運行機制,以提升行政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
關鍵詞: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民主法治;律師服務
我國目前處于社會轉型期,法律意識已深入經濟、政治各個領域,并逐步成為社會治理的主要手段。黨的十八大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提出2020年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標任務,強調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深刻闡述和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建設法治中國、法治政府,這就為律師提供了廣闊空間和良好機遇。作為法律服務提供者,律師承載著推進國家民主法治進程的使命。在法治政府建設中,律師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律師為政府提供法律服務的必要性
(一)政府依法行政的內在需求
根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志,這就要求政府及其部門的行政行為必須具有合法性。但現實中,一些地方政府的行政行為出現了種種問題,根本原因是公權力在行使時,沒有認真審視法律規定。建設法治政府,離不開律師的專業服務。政府可以聘請律師作為法律顧問,在行政過程中,針對社會經濟發展和民生的重大問題,提供法律意見;對政府起草或擬發布的規范性文件,從法律角度提出修改建議,以實現依法行政。
(二)發展經濟的內在需要
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責,引導經濟發展中必不可少地涉及政府規章、政策性文件的制定。這些文件的合法性,是建立良好法治環境、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律師提供法律服務可以彌補政府在立法中的不足,減少法律風險,保證其合法性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三)解決社會矛盾的內在需要
當今社會,隨著公民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其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關注和質疑日益增多。其中部分質疑,最終要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這一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律師特長,建立律師參與政府行政行為的長效機制。
二、律師服務法治政府的作用
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提出:“律師是法治國家維護社會公益和支撐社會良知、傳播平等觀念、權利意識、化解社會矛盾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律師是法治國家維護社會正義的重要力量,是法律職業共同體的重要成員”。隨著我國民主法治的推進,律師必將在法治政府建設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代理個案化解社會矛盾,夯實法治政府建設基礎
不同社會群體的不同利益訴求,使社會產生各種矛盾。糾紛固然可以通過司法解決,但法院判決不能從根本上化解社會矛盾。特別是農村、鄰里糾紛和突發性、群體性事件,法院判決往往治標不治本。化解此類矛盾,最有效方式是調解。律師通過代理個案,在調解中尋求合理合法的平衡點,可以起到化解矛盾的作用。律師服務于社會各階層,對不同群體間矛盾和沖突的原因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因而可以利用自己易于取得不同群體信任的優勢,幫助社會成員在社會交往中依法辦事,從而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為法治政府建設夯實基礎。
(二)參與地方立法、政策制定和信訪,促進政府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的基本內涵是依法行政。由于歷史原因,我國規章以下的地方政策和部門規定、辦法大量存在,且往往政出多門,時有矛盾。所以,保證地方法規和政策的可實施性,是建設法治政府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律師在參與地方立法、政策制定過程中,可以為行政機關出謀劃策,使地方政府、人大和行政機關建立“以人為本”的立法和行政運行機制,鞏固以情、理、法相容為原則的行政執法理念,并摒棄以權壓人的陳舊觀念,樹立以德服人的權力行使理念,促使公權力在法律規則范圍內運行。律師參與信訪工作更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消除信訪者的“怨氣”。這要求律師提高綜合素質,不僅要利用本身職業優勢,更要熟悉行政機關的運行規律和特點。
(三)代理刑事案件,維護人權,促進社會正義
人權是法治社會的首要權利,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要求,一個社會只有尊重和保障人權,整個社會才有生機與活力。因此,法治政府必須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基礎。律師代理刑事案件,可以制衡公權、保障人權,維護法律尊嚴,實現司法公正??梢哉f,律師的執業過程就是對國家機關執法的監督和制約過程。與法官、檢察官不同,律師以維護委托人合法權益為己任,并在這一過程中成為“私權”和“人權”的壁壘。律師是維護法律正確實施及司法公正不可替代的力量。
三、律師服務法治政府建設的渠道和方式
律師服務法治政府建設的渠道和方式多種多樣,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采取不同方法保障律師服務法治政府建設,并用建立律師參與政府法律事務的制度,形成“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補救”的政府法律風險防范體系,使政府決策規范化和法治化。以下是筆者所在律師事務所在服務政府法治建設過程中的幾種渠道和方式:
(一)積極參政議政
我所近十年來,始終積極參政議政。截止2014年,我所共有省、市兩級人大代表一人,市區兩級政協委員四人,市黨代表一人。我所律師在歷屆人大、政協會議上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提案、議案,推動了法治政府建設。
(二)擔任政府法律顧問
我所近十年來,一直擔任市、區兩級政府的法律顧問,為市政府重大工程項目、民生工作和大額資金使用,提供合法性、可行性論證,協助政府依法行政,保證政府決策合法性,充分做好“事前防范”工作。
(三)擔任專項法律顧問
與為政府提供綜合性法律服務不同,律師為政府某一機關提供的是專項法律服務。例如我所擔任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專項法律顧問,僅提供有關工傷認定的法律服務,通過參與工傷認定、有關工傷的行政訴訟來保證該局依法行政,達到“事中控制”的效果。
(四)起草、審查政府法律文書
各級政府對一些大型基礎設施負有投資、建設、管理責任,這些項目風險巨大,涉及法律文件眾多。律師在政府簽訂合同過程中,審查條款是否完備、權利義務是否明確、是否對政府明顯不利等,使這些法律文書更合法、規范。
(五)參與信訪接待
我所歷年來一直參與市政府信訪接待,特別是每周一市長接待,我所均指派經驗豐富的律師提供法律服務。在信訪接待中,律師從法律角度為信訪者分析利害關系,打消其過激行為念頭;同時對無理上訪、纏訪戶做好息訪工作,并為符合條件者提供法律援助。這樣不僅能分流相當一部分涉法信訪,緩解社會對立情緒,而且提高信訪效率,減輕了政府接訪壓力。
(六)代理行政訴訟
部分政府機關和公務人員,在執法過程中,不同程度違法、越權行政,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甚至權力尋租,受賄貪污,嚴重破壞依法行政的實施。隨著我國法治進程推進和人民群眾法律意識增強,“民告官”現象屢屢發生。律師代理“民告官”案件,分析案件事實,查找勝訴、敗訴原因,出具“案件分析報告”、“法律風險提示書”等,啟發政府法律意識,對促進依法行政有獨特效果。
(七)協助政府普法工作開展
為協助政府普法工作,履行律師社會責任,我所和20多家中小企業簽訂法律服務協議,同時開展免費法律咨詢、專題講座、以案說法等法律宣傳,有效協助政府普法工作開展。
最后,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過程中,律師積極參與和做好服務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其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讓我們廣大律師努力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的職責使命,砥礪前行,開拓創新法律服務模式,為推進法治政府、法治中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宋衛,周巖.法律服務法治政府建設[J].法制與社會,2010(21).
中圖分類號:D9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161-02
作者簡介:鄭智勇,河南名人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河南省律師協會建筑與房地產業務委員會委員、刑事業務委員會委員,中級律師,具有二級建造師、房地產經紀人、物業管理師等執業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