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麗霞
吉林財經大學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
論第三人撤銷之訴
樊麗霞
吉林財經大學法學院,吉林長春130117
摘要:2012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經過三次審議,最終將第三人撤銷之訴作為一項新的第三人權利救濟途徑寫入第三人參加訴訟中,此前,關于第三人權利的救濟我國立法并非一片空白,分別有案外人申請再審制度和第三人執行異議制度作為事后救濟途徑保障第三人的權益,至此,我國對第三人權利的事后救濟總共有三種方式。我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主要是借鑒臺灣地區相關立法規定,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已經存在的第三人救濟制度的不足,但是作為一項新移植的制度在立法體系和司法實踐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通過對第三人撤銷之訴立法的剖析,與現存救濟途徑相銜接,構建合理的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進而有效的保障第三人的權利,重新構建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
關鍵詞:第三人撤銷之訴;權利保障;完善
一、引言
由于當今社會交往的日益多元化,復雜的人際關系導致民事訴訟主體間的關系也日益復雜,不再僅僅局限于單一的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雙方當事人之間,越來越多的第三人參與到案件的審理中來,案件的處理結果也往往波及案外第三人。但我國立法對于第三人的救濟規定仍然存在很多漏洞,當事人共謀侵犯第三人利益的情況也經常出現,雖然此前有案外人申請再審制度和案外人執行異議制度保障第三人權利,但兩種制度之間仍存在“空白地帶”。此項制度由此應運而生,鑒于此,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設立有其緊迫性。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作為一項新移植過來的新制度從立法上來看漏洞百出,不但沒有融合其他三項第三人救濟措施,而且規定的過于籠統,司法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達不到有法可依的程度,由此帶來的界限不明,法官裁量權過大,重復救濟等多種弊端。但是其設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后我國法律人智慧的集中體現,從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部分救濟制度的缺陷,有其存在的現實意義。但要想使其發生預期的效果我們應當與相關制度的銜接和對域外第三人撤銷制度的比較研究,在今后司法實踐中逐漸發現問題并加以完善,形成系統,找到適合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存在的途徑,使它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現行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立法亮點
第一,擴大了作為“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之范圍。雖然我國法律僅規定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作為適格的原告主體,但其在關聯性上不僅包含了對執行標的享有權利的第三人也包括與案件結果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因此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雖然從表面上看比較狹窄,但其將涉及利益的有獨三和無獨三皆盡囊括,從這個層次來說擴大了其范圍。
第二,彌補了其他第三人救濟程序之不足。第三人撤銷之訴主體必須是“非因本人原因沒有參加訴訟”即如果是本人怠于行使權利則他就自然的失去了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權利。案外人申請再審和案外人執行異議制度雖然同屬于事后救濟措施,但兩種制度均有其自身無法彌補的缺陷。
第三,案外人申請再審有嚴格的程序限制,而且必須是判決的內容確有錯誤才可以申請法院再審,再由法院或者檢察院安審判監督程序進行,當事人在此時并沒有主動權,其是對原判法律關系的重新認定。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中的第三人只要認為判決侵犯到其權益均可提起撤銷之訴,僅僅是對原判決的撤銷或者改判,并非是對原審的全面的重新的認定,實質是存有糾正錯誤的意圖。這樣的設定放寬了第三人提起撤銷之訴的限制,并且從審理上來看節約了司法資源。
三、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存在的缺陷
第一,法律效果規定不完善。我國臺灣地區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法律效果是從法國移植而來,因此二者產生的法律效果基本相同,訴訟的效果并不當然引起中止執行,是否中止由法官自由裁量,如果第三人勝訴則會取消對其利益有損害的部分判決。相對法國和臺灣地區而言,我國對其法律效果的相關立法并不完善,存在明顯缺陷。例如民事中僅允許對原判決、裁定、調解書進行改判、撤銷。但這樣的立法太過于籠統,撤銷之訴啟動之后的審理范圍和效果是否及于原來的法律關系根本無從確定,與案外人申請再審沒有區分的界限。
第二,防止權利濫用的機制缺失。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立法目的是美好的,旨在全面有效的保障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但在現實中我們不能排除第三人濫用權利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我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中沒有對此作出明確規定。從比較法角度考慮,法國和臺灣地區都設立了相應的權利規范機制,例如法國就有罰款的規定。
第三,沒有銜接我國其他救濟途徑。法國和臺灣地區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啟動都采取窮盡一切救濟的原則,也就是說如果有其他救濟途徑就應當適用其他途徑。我國第三人的救濟途徑共有三種,案外人申請再審、案外人執行異議與第三人申請再審,但由于法律不夠完善,第三人申請再審制度與其他兩種程序存有部分競合的情形,但我國《民事訴訟法》中并沒有規定如何對三種進行適用,沒有對我國現有第三人救濟程序進行銜接。
四、完善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的建議
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作為一個新生力量遭到各方非議,但法制的健全就是不斷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和思考,希望通過本文對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提出完善建議,尋求適合我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
第一,明確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法律效果。通過對上述國家相關法律規制的比較分析,其法律效果僅僅針對涉及其權益的部分生效,并不必然導致原判決失去效力。我認為此處應當借鑒法國和臺灣地區的相關立法,將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法律效果限定在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部分,并且第三人撤銷之訴并不能當然引起中止執行,建議立法上給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允許法官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對于其中情況緊急且不立即中止執行將會對案外第三人利益造成不可彌補的重大損失的,經過合議庭討論,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做出中止執行的裁決。這樣既能保障原判決的穩定性,又適度保護了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建立惡意第三人撤銷之訴懲罰機制。目前我國《民事訴訟法》在新增設的112條對于惡意訴訟有相應的懲罰機制,根據情節給予不同程度的制裁。但我國現行對于第三人撤銷之訴中的第三人沒有規制其濫用權利的內容,權利濫用導致的不僅是司法資源的浪費,也有可能間接影響原審當事人的利益。我認為,對于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進行惡意訴訟的行為應當進行懲罰性規制,相應的實施細則可以參考112條的相關規定。如此,第三人救濟機制能夠發揮其應有的制度功能。
第三,賦予第三人程序救濟選擇權。由于我國對于第三人程序救濟有三種,存在一定范圍上的競合,如果發生救濟程序的重合應當賦予第三人對程序救濟的選擇權,在出現兩種以上救濟程序的時候第三人應當選擇一種救濟途徑保護其合法權益,選擇之后即喪失其他救濟功能,不能兩種救濟同時提起,也不能先后適用。這樣的立法規定不但避免了司法資源的浪費,提高司法效率而且能夠保障第三人權益。
五、結語
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的設立是我國在第三人權利保障的立法上一次大膽的嘗試,也是司法進程的巨大進步,雖然此項制度在國際上沒有得到普遍適用,但我國將其增設到第三人參加訴訟中有其現實的意義和緊迫性。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出現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已存的兩種第三人救濟制度的不足,發揮了部分應有的作用,但是我國三種第三人救濟制度并沒有得到完美的銜接,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法律規范也過于簡陋,僅僅只是一個籠統的法條并沒有與其相配套的司法解釋和程序框架,對于這項制度在司法實踐中的具體實施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參考文獻]
[1]李浩.民事訴訟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姜世明.任意訴訟及部分程式爭議問題[M].北京:元照出版社,2009.
[3]林劍鋒.新民事訴訟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4]姚娟.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適用問題探析[D].安徽大學,2014.
[5]劉穎.論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及其適用[D].廈門大學,2014.
[6]谷麗萍.第三人撤銷之訴研究——兼評<新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3款之規定[D].煙臺大學,2014.
中圖分類號:D9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172-02
作者簡介:樊麗霞(1992-),女,漢族,山西臨汾人,吉林財經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方向: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