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崇翰
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上海 200135
?
淺析貨損索賠中的船舶適航性舉證責任
周崇翰
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上海200135
摘要:船舶的適航性是一個涉及諸多方面繁雜而龐大的事實問題,事實上的不適航,能否在法庭中得到肯定,進而被認定為“法律上的不適航”并據此成為支持訴訟請求的重要依據,受制于證據能夠被搜集、調取和固定的有限維度。
關鍵詞:海商法;承運人適航義務;舉證責任
一、承運人適航義務的性質
“謹慎處理”(due diligence)“使船舶適航”(make the ship seaworthy)是《海牙/維斯比規則》和我國《海商法》要求承運人承擔的一項基礎義務,即適航義務。其履行與否直接關乎承運人能否享受公約或法律規定的各項免責的權利及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因此,被稱為承運人的“首要義務”,亦是為承運人設定的一項最低法定義務之一,同時,適航義務還是一項“不能通過合同予以排除的公共秩序的規定”。
二、承運人適航義務的范圍
《海牙規則》第三條第一款及我國《海商法》第四十七條均將承運人的適航義務限定為:“承運人須在開航前和開航時謹慎處理:使船舶適航(使船舶處于適航狀態);適當(妥善)地配備船員、裝備船舶和供應船舶;使貨艙、冷藏艙(冷氣艙)和該船其他載貨處所能適宜和安全地收受、運送和保管貨物。”
按學界通說及國內的司法審判實踐,承運人開航前和開航當時,謹慎處理使船舶適航的義務大致包括適船/適員/適貨三個方面:其一、船舶本身結構堅固、性能良好,能夠抵御合同規定的航次中通常出現的或能夠合理預見的海上風險;其二、按照船舶技術要求和《STCW公約》及其規則中安全配員要求,配備了充足且適任的船員,船載設備與屬具齊全、完好,供應品配備充足;其三、船舶的載貨艙容適宜安全的運送貨物并保證運輸質量。
公約及我國海商法對于承運人“在開航前和開航當時,謹慎處理(恪盡職責)使船舶適航(處于適航狀態)”之適航義務的三個方面的不甚明確。至于而何種狀態為適航?則將此種問題拋給了實踐,需要在個案中對船體、船機、屬具和船載儀器的配備及運行狀況、助航設備、備件、備料、油水、船員配備及適任情況、船載貨物性質及載貨艙位狀況、船舶所處的航區、航線、以及船舶所處地點的氣象、水文特征等諸多因素加以衡量等諸多因素進行分析,由此,證據的價值在此凸顯。
三、我國《海商法》中貨損索賠糾紛有關船舶適航性的舉證責任
在與適航有關貨損貨差索賠的案件中,我國法律采用的是謹慎處理的適航標準;并且,要求船舶不適航的客觀事實與貨損之間具有相當之因果關系。承運人和索賠人的舉證順序應作如下分配:對承運人而言必須舉證證明自己謹慎處理使船舶適航,否則應承擔因不適航而導致貨損的賠償責任;而索賠人必須首先舉證證明貨物已發生實際損害,其次應舉證證明船舶不適航及不適航與貨損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一)舉證責任分配
我國《海商法》對于適航性的舉證分配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根據司法實踐、學界通說及《海商法》第五十一條第二款之規定,謹慎處理使船舶適航之義務的履行;貨損與不適航狀態間無因果關系,皆由承運人舉證證明。只有索賠方對承運人舉證之適航事實不予認可時,始發生舉證責任轉移,由索賠方反證推翻承運人擬證明的謹慎處理使船舶適航之事實。
(二)承運人的舉證責任
在發生貨損貨差后,承運人如欲免除這種賠償責任,需舉證證明,在開航前和開航當時船舶實際具有適航性;或船舶雖不具備適航性,但此種不適航狀況是由于經妥善履行謹慎處理之責仍不能或無法發現之潛在缺陷所導致,即承運人在履行謹慎處理使船舶適航的義務上不存在瑕疵;或船舶雖不具備適航性,但貨損貨差不是由于此種不適航狀況所導致,即貨物損害與船舶不適航之間無因果關系;或在證明船舶事實上具備適航性或承運人已妥善履行謹慎處理使船舶適航的義務上的基礎上,舉證證明貨物損害結果的發生系公約或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中的事實所導致。
(三)索賠方的舉證責任
索賠方應舉證證明其與承運人存在運輸合同關系或享有對于受損貨物的代位求償權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即訴的利益;舉證證明貨物受損/短溢的實際情況以確定損失的大小及索賠的數額;舉證證明貨物損失與船舶不具適航性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提出與承運人舉證事實相反的證據。
(四)船舶證書的效力
在實踐中,承運人為證明船舶實際適航,或在履行謹慎處理使船舶適航之義務上無瑕疵或無過失,以船舶船級證書、噸位證書、載重線證書、構造/設備/無線電安全證書、航行安全證書、危險品適裝證書、防污證書、船舶起重/起貨設備證書、最低安全配員證書、安全管理證書等一系列船舶證書擬證明船舶的適航性;根據司法實踐的觀點,只是證明船舶適航的初步證據(Prima Facie Evidence),不能單獨據此斷定船舶的適航性,允許對方當事人加以反證推翻;另一方面,如不能舉證證明上述初步證據與實際狀況存在矛盾或出入,則需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
[參考文獻]
[1][加拿大]威廉·泰特雷著,張永堅等譯.國際海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64.
[2]蔣正雄.論船舶適航的認定及其法律規定[J].海大法律評,2008:214.
[3]司玉琢.承運人責任基礎的新構建—評鹿特丹規則下承運人責任基礎條款[J].中國海商法年刊,2009(3):7.
中圖分類號:D922.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305-01
作者簡介:周崇翰(1990-),男,陜西西安人,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海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