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婧
沈陽工業大學,遼寧 沈陽 110870
?
自然辯證法原理的邏輯
梁婧
沈陽工業大學,遼寧沈陽110870
摘要: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理論基礎,以自然辯證法為核心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體系,自然辯證法原理是對自然辯證法的繼承,研究理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自然辯證法原理的研究重點是人和自然與科學之間的關系,者形成了主要的邏輯結構,本文在自然辯證法的基礎上研究了自然辯證法原理的邏輯結構。
關鍵詞:自然辯證法;自然辯證法原理;自然辯證法邏輯
一、引言
1925年蘇聯出版了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一書,我國于1932年第一次將這本書進行了翻譯并且在國內出版,在這幾十年間,由出版了許多版本,1956年我國在制定全國十二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時第一次明確的將恩格斯所創立的自然辯證法當做一門獨立的學科,許多研究學者對這一門科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自然辯證法原理的邏輯
(一)科學實踐
自然辯證法主要研究了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因為在自然辯證法理論中,人和自然之間存在一種特殊的關系,從微觀結構來說,自然辯證法原理中的科學實踐由科學勞動者、科學工具和科學對象三部分組成,從宏觀結構來說,自然辯證法原理中的科學實踐是由科學觀察、科學實驗和思想實驗三部分組成的,所以說自然辯證法中的科學實踐是科學勞動者在進行實踐活動的時候以研究問題和目的為支撐,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實踐觀察,所以說實踐是自然辯證法的本質。
(二)理論
自然辯證法的理論部分主要有兩個部分:第一,辯證科學觀的理論。辯證科學觀主要包括科學理論、科學結構和科學發展模式三個方面。從這三個方面的研究中主要解釋了科學理論的基本特征、確立和作用,科學的微觀和宏觀結構,科學模式的原則、根本與非根本理。第二,辯證自然觀的理論。辯證自然觀主要解釋了大自然中出現的各種自然現象,研究了自然科學,以自然科學為研究的主要媒介,比如態與變換、吸引與排斥、有序與無序、平衡與不平衡等內容。
(三)實踐
實踐是自然辯證法研究的主要目的,因為人們認識自然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改造大自然,將從大自然學習到的理論充分的在實踐中運用,然后改造大自然,按照人們所想的,將理論充分的轉化為實踐能力,從而獲取改造自然的技術和方法,然后對自然進行有效的改造,實現大自然的變革,所以說實踐是人們生產的重要途徑,而研究自然辯證法原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踐,實踐包括科學實踐和生產實踐兩部分。
三、自然辯證法原理邏輯的判定
(一)人和自然
自然辯證法原理邏輯的第一個圈就是人和自然,任何自然之間有非常復雜的關系,人是自然界的主人,但是自然界也是人的主人,人和自然兩者之間的關系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生轉變,經過人和自然雙重關系的科學實踐和科學認識,自然在人的認知中從主體轉向課題,人成為人與自然之間的主人。自然辯證法之所以能夠發展,就是因為任何自然之間關系的變化,自然界隨著發展逐漸又有了新的變化,人和自然關系重回起點,但是隨著自然辯證法的發展,任何自然之間的關系也有新的研究價值。
(二)人、自然、科學實踐
自然辨證法原理的第二個圈就是:人、自然、科學實踐。在人的發展中,隨著和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多,逐漸從生產實踐中分化出科學實踐,科學實踐對于人類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科學實踐指導下產生了科學認識,經過對科學實踐進行有效的微觀考察和宏觀考察,就可以形成清晰的科學實踐整體,科學實踐是自然辯證法的范疇,在科學實踐的過程中將自然辯證法進行了要素分析和整合。
(三)科學實踐、理論、實踐
自然辯證法的第三個圓圈是科學實踐、理論、實踐。在這一個邏輯關系中,實踐和理論進行了有效的結合,從科學實踐過渡到科學的理論、結構模式及自然辯證法的范疇和原理,從三者之間的關系研究中可以發現科學實踐和理論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以理論指導實踐,在理論產生之后就要用實踐來證明,只有接受了實踐證明的理論才有參考的價值。人對自然的改造依賴于實踐的水平,而實踐的水平又作用于理論,兩者之間相互作用。
(四)自然科學、自然辯證法的范疇和原理
自然辯證法原理的第四個邏輯圈是自然科學以及自然辯證法的范疇和原理。在這一圓圈中,可分為科學理論及自然辯證法的范疇和原理,這兩者對于實踐可以產生不同的作用,自然辯證法理論來源于自然科學,但是又是對自然科學的進一步升華,自然辯證法直接面向自然科學,并通過自然辯證法與自然科學的結合而運用于實踐中,它有效的揭示了自然辯證法常規研究的程序和研究內容。
四、結語
自然辯證法對人們的生活實踐有指導作用,隨著自然辯證法的進一步發展,自然辯證法將沿著恩格斯所開創的道路,隨著實踐的深入發展,社會逐漸進步,而隨著自然科學的日益進步,各種生產技術變得越來越發達,人們對于自然辯證法的理解也會發生改變,但是只有辯證自然觀、辯證科學觀繼續發展,才嫩和推動辯證技術觀、辯證工程觀和辯證產業觀不斷地向前發展,從而推動自然辯證法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猷桓.自然辯證法的邏輯——從<自然辯證法>原著到<自然辯證法原理>[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9,10:7-11.
[2]桂起權,沈健.論科學哲學前沿與自然辯證法傳統的一體性[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1-10.
中圖分類號:N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314-01
作者簡介:梁婧(1985-),女,漢族,沈陽工業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環境哲學、生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