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麗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 成都 610041
?
基于會計計量視角下探討環境會計在我國的發展
韓秀麗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基于環境持續惡化而資源是有限的以及對傳統會計批判的背景下,在會計領域掀起的“低碳經濟風潮”日盛,環境會計因此得到迅速發展,而針對環境會計的一系列研究主要體現在基本理論的探討、環境會計制度的構建以及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等,本文主要從會計的計量方面來看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并探討可能存在的問題,對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環境會計;保護環境;理論;問題;研究
一、環境會計計量的理論發展概述
傳統會計的核心問題是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而環境會計作為會計領域的一個分支自然也不例外。一方面,環境會計的確認標準有效界定了環境會計要素與非環境會計要素,為會計的計量與核算提供了理論依據;另一方面,環境會計要素的確認存在一定的實踐難度,反過來制約了環境會計計量的發展。這使得會計計量面臨兩難困境。
在對環境會計的計量方面,學者們主要圍繞以下三方面進行討論。
首先體現在環境會計計量基礎上。學者們認為環境會計的計量基礎與傳統會計的計量基礎有相同之處,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等,除此之外還引入了經濟學中的概念,如機會成本和替代成本等。朱學義(1999)提出,環境會計以實際成本、現行成本、重置成本和機會成本等作為計價基礎。他認為資源價值包括自然資源價值、人力資源價值和旅游資源價值。
其次體現在環境會計計量單位的選擇上。大多數學者認為以貨幣計量為主,以實物單位甚至文字說明等為輔,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單位選擇,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更利于環境會計計量的確認。徐泓(1999)將環境會計的核算內容劃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微觀、中觀和宏觀,他認為凡是能夠用貨幣計量的事項都是環境會計的核算內容,其基本理念仍是在遵循傳統會計基本假設即貨幣計量的基礎上進行的。
再次體現在環境會計計量方法的運用上。對于環境會計計量方法的選擇,大多數學者為應該充分考慮到環境資源的一些特點,如稀缺性、非交易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再生性和效用性等,再結合其他學科的基礎進行計量,在這一點上,很多學者達成共識。李祥義(1998)認為通過交易很難確定環境會計的收益與成本之間的價格,因而需要研究新的會計計量方法。比如實物指標、數字模型、勞動指標或者文字說明等方式,來進行環境會計的衡量。而孫興華、王維平(2002)認為,要測量某一環境要素的價值,首先需要按照環境計量標準對環境質量做出評價,在此基礎上采用一定的方法(如直接市場法或替代性市場法)進行計量。由于環境會計對自然資源方面的計量存在一定難度,故而需借助一些方法(如支付意愿法、接受意愿法及價格替代法等)來進行確認,甚至對于環境污染指數需要建立一定的模型來進行估算。魏素艷等(2005)認為,基于環境會計的特殊性,環境會計要在借鑒發展經濟學、環境經濟學、數學、統計學以及西方經濟學等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計量,概括起來就是要采用交叉計量的方法進行計量。湯濱(2007)認為環境會計的計量方法可以建立在邊際價值理論與勞動價值理論相結合的基礎上,對于包含勞動結晶的環境諸要素,按勞動價值理論建立的計量方法計量,對不是勞動結晶的環境要素,可按邊際價值理論建立的計量方法計量。
二、存在問題及建議
近20年來,我國環境會計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一直到取得較大成就的今天,這與國內學者們的潛心研究是分不開的,然而現實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目前我國對環境會計計量的研究大多是在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的研究成果基礎之上進行的,從本國角度出發進行研究的理論尚少。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環境會計的確認與計量有其特殊之處,在吸收借鑒外國經驗的同時需要本土化,這樣才能使環境會計更為適合國情發展的需要。
其次,我國多數學者對環境會計的計量研究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其具體可操作性比較弱,在今后應在研究中引入成功的案例,更加注重其實際可操作性,唯有如此,環境會計的研究才具有現實意義,也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從而為推動環境會計的深入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此外,還要注意到宏觀環境的變化——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環境也呈現出復雜多樣性,這就對環境會計的計量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總結
總之,學者們在研究環境會計的計量基礎、計量單位和計量方法的選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對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做出了相當的貢獻。然而在理論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實踐中的可操作性上尚未得到廣泛的驗證,這將為學者們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向性。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在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成果的同時,結合當前我國具體國情,腳踏實地,才能取得更多有價值的成果,為推動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1]王立彥.環境成本核算與環境會計體系[J].經濟科學,1998(6):10-15.
[2]徐泓.環境會計計量的基本理論與方法[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9(2):56-59.
[3]許家林,王昌銳.論環境會計核算中的環境資產確認問題[J].會計研究,1999(1):25-29.
[4]孫興華,王兆蕊.綠色會計的計量與報告研究[J].會計研究,2002.3.
[5]沈洪濤.公司社會責任和環境會計的目標與理論基礎[J].會計研究,2010.3.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315-01
作者簡介:韓秀麗(1990-),女,內蒙古人,西南民族大學,研究方向:稅務與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