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十八大四中全會關于編纂民法典的精神"/>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姚 昌
上海海事大學,上?!?00120
?
我國民法典編纂出臺的問題研究
——結合十八大四中全會關于編纂民法典的精神
姚昌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200120
摘要:編纂民法典,在我國法律學界由來已久,缺少民法典,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一大缺陷。2014年10月20日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加強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再一次將民法典編纂擺到了新的歷史舞臺上。在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中,市場經濟的日新月異帶來的會是社會關系的豐富多彩,若有相對完善的民法典出臺,也是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本文將以十八屆四中全會的精神為出發點,分析我國民法典編纂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關鍵詞:民法典編纂;法治社會;民事立法
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會議指出,要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制定和完善發展規劃、投資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礦產資源、農業、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法律法規,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公平交易、平等使用。依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反對壟斷,促進合理競爭,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等一系列政策。不過,中國民法典的編纂,的確處在充滿挑戰的時代。
在1999年新出臺的合同法的法律思潮引領下,21世紀初,中國民事法規的立法邁出了新的一步。無論是立法機關、司法機關還是法律學界,都希望2010年中國民法典可以出臺。2002年12月23日,全國人大法工委將起草的民法草案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這標志著中國民法典的設立開始了立法上的漸進程序。由于諸多因素,包括在審議時眾多委員對一系列法律名詞和法律概念非常陌生,立法過程被一再擱淺。有學者提出,十余年的民事立法,曾經采取“分步走”的法典計劃最終卻淪為了“碎步走”。雖然中國的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建設完成,但是對于我國復雜的社會形態和經濟形態來說,還只是一個雛形,內外制度的設計和層次的分割依然存在著大量的不科學和自相矛盾。
不過,《物權法》的出臺,被譽為“向中國民法典邁出的關鍵一步”。雖然立法過程曲折,但那些“物權平等保護”或者“權利平等”的原則,更多的可以在憲法層面得到表現。這是中國法治理念的一大進步。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權利的保護并不來自于所謂平等原則的落實,而是取決于救濟手段是否多樣化。這就使法治的作用被大大減少,其根本原因,還是法律尚缺乏足夠的執行力和說服力。
所以,在現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長的時代,法律同樣需要與時俱進。由此,十八屆四中全會及時提出了“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這樣一個政治主題,是對時代情勢的正確解讀,也是對法治進步的重要決定。
一、民法典編纂問題的出現
2011年11月24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到2010年底……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商法學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北娝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民法理所當然地成為法治經濟下的重要保障。既然法律體系已經在2011年就宣告完成,那么民法內部的體系建設是否也已經完成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所謂民法體系,是指民法通過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形成具有內在有機聯系的規則體系,也可以說是將民法的各項規則有機地組合在民法典中的邏輯體系。不過需要明確的是,體系化與系統化是當代民法典的內在要求。也就是說,即使系統的法律體系建設完成,也只不過是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法律適用體系,并非是法律內部的體系化已經完成。
二、民法立法體系中的問題和缺陷
——《德國民法典》帶來的影響和啟發
眾所周知,于1896年8月18日公布、并于19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德國民法典》,是世界民法史上最為輝煌的民法典之一。其以完整的體系、科學的理念和準確的文字,對20世紀各國民法典的編纂和制定都有著重大的影響。瑞士、奧地利、日本、東歐各國和中華民國時期的民法典制定,都在不同程度上參考了《德國民法典》。
改革開放后,我國曾有過兩次《民法典》具體的編纂行動。第一次是在1982年,由大量的立法委員和學者參與,完成了一部“民法草案”,共計465條。相對于如今的民法通則,那時的民法草案略顯簡單,內容也并不豐富,但卻體系完整,體現了大量的權利義務,著實是一次非常嚴肅的立法行動。第二次則是在中國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后的199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漢斌邀請了大量民法專家共同討論關于民法典出臺一事,再次在中國法學界引起了民法研究的軒然大波,但2002年“民法典草案”的頒布卻讓許多人大失所望,被稱之為“將原本已經存在的各類部門法,用民法典的形式,生硬的照搬和組合”。
2002年距今已經有十余年,在這十余年中,法律學界對于民法典編纂的談論愈加熱烈?,F階段,立法能力和條件已經愈發成熟,有關人才也是層出不窮,同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又更加顯出民法典出臺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終于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中提出了“編纂民法典”的政策,雖然只是簡單一句話,卻是我國依法治國和法治社會建設的巨大進步。
但說到立法我國民法體系中,仍然存在著大量的缺陷和問題,對于民法典的出臺來說,這是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一)民事法律的體系性缺失
首先,我國已經先后頒布了如《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等若干民事法領域中的單行法,越來越多的法律開始涉及到人們的社會生活,使得人民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但這些法律,更多的只有單行法的特征,實質上則是缺失了最為重要的體系性。最明顯的,就是仍然欠缺《民法總則》。這就使得整個民事立法缺失了其作為法律最根本的邏輯性。缺乏總則精神的指導,也就使得各個分則在分析具體問題時候難免出現前后矛盾的問題。有人說《民法通則》起到了總則的作用,作者則認為《民法通則》相對而言有一種不合格的民法典縮影。也就是《民法通則》更多地重視了民事權利和法律適用,而非總的指導。
《德國民法典》主要分為總則、債務關系法、物權法、親屬法和繼承法。我國現有的民事立法中,總體上較為輕視債權規則,也沒有債法總則。債法是在法律實踐中不可或缺的法律部門,我國立法的輕視不僅會阻礙法律的學習,也會妨害司法的落實。而《德國民法典》的體系中,總則的指導性作用自然不用多說,但有關債務關系法的制定則是可以成為我國民事立法借鑒的不二選擇。我國民法體系中,并無債權法或債務關系法,僅有合同法及侵權責任法。
(二)民法內容繁簡不一
且不說《民法通則》中有關權利義務內容之廣與具體規定之簡的反差,像《合同法》、《物權法》與2009年頒布的《侵權責任法》之間的失調問題也非常嚴重。國際上,相對先進的《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中,《侵權責任法》僅僅只有十多個條文,而我國《侵權責任法》卻規定了12章92個條文,雖然規定具體會提高適用效率,但法律冗長帶來的理解和宣傳問題,卻會使在“有法可依”的情況下“有法看不懂”或者“有法不會用”。
對比《德國民法典》中的債權關系法,或許我國合同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與其相提并論,但《德國民法典》中關于侵權行為只是在債務關系法的最后部分以一個章節來表述有關規定,這與我國現行的《侵權責任法》冗長復雜體系大相徑庭。根本原因在于,我國侵權行為的解決方式并沒有積極落實意思自治的原則。《德國民法典》中只是對侵權行為做出相關定義、對侵權行為人做出分類討論以及侵權責任的輕重分析,相對于我國的法律,只是做了初步的指導性規范。或許在我國民法典的制定過程中,侵權責任法的體系建設會是重要的討論環節。
(三)仍然帶有計劃經濟的烙印
法律條文中出現的有關政治色彩的詞匯也比較多。除了到2009年才刪去的“計劃原則”以外,哪怕第80條“土地不可買賣”都沒有被廢止,這與現實社會有太多的出入。另外《民法通則》中有關“意思自治原則”的內容也被極端的壓制著,究其原因,則來源于“民事法律行為”這個概念的模糊?!懊袷路尚袨椤眮碓从谇疤K聯法律,本意是為了壓制“意思自治原則”,我國法律將“民事法律行為”和“行政法律行為”并行討論,但“行政法律行為”本身并不是“意思自治”得來的,這也就導致了“民事法律行為”有關意思自治受到了極大的壓抑。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自由和平等早已成為了人權的話題,意思自治被廣泛使用,但我國民事法律理念在這個問題上還是相對落后的。
我國民法典在制定過程中,也一定是將會普遍適用于全國范圍,但現階段地方性法規較多,在地方政府的頻繁干預下,大量的民事關系將被轉變為行政關系,諸如房地產買賣登記、機動車買賣登記等,這就需要我國在民事立法過程中注意相關的政府干預問題,并運用行政法的職能發揮規制政府行為。同時,借鑒德國民法典的制定方式,我國民事立法也應當擺脫普通法的舒束縛,更多地考慮現代社會和經濟的問題,克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中殘留的計劃經濟影響、維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全面繼承我國政策的有關指導,將民法典的制定更多的賦予社會責任。
三、民法典的編纂是我國法制社會進步的一大標志
根據十八屆四中全會的精神,編纂民法典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法治理念的落實,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著重要的法制意義。雖然我國民事法律還未成體系,但這不能成為拖延民法典編纂的借口。
社會發展瞬息萬變日新月異,本身就具有滯后性的法律若不能及時更新,采取更為先進的法治理念,那么最終法治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一個現代法治國家的民事法律中,民法典是繞不過去的。因為,民法典不僅是一部法律,它還包括很多價值取向、基本社會理念、基本法律精神和基本原則等,對整個民族和國家起到指引和教育的作用?!?/p>
民法典的編纂,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法治中國落實的必由之路,是全民守法的法律保障。開始民法典的編纂,出臺一部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法典,使我國民法制度體系化制度化,有利于充分貫徹實施法律。在編纂的過程中,需要吸收發達國家的經驗,遵循基本的法理,更要在制度建設上充分吸收國慶因素。
雖然我國民法體系中存在諸多問題,只要我們敢于擔當,有所作為,但相信根據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指示和黨的正確領導,從2002年就開始擱置的民法典編纂工作再次興起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王利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立后的民事立法”[J].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前沿論壇”.
[2]梁慧星.決不能放棄制定民法典的目標[EB/OL].法制網,2011.
作者簡介:姚昌(1988-),男,安徽阜陽人,上海海事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3-0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