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翔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 400045
?
我國影子銀行的風險及監管研究
仲翔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400045
摘要:本文首先定義了什么是影子銀行,并依據我國實際情況進行分類;然后深入分析了我國影子銀行迅猛發展的原因、監管現狀和存在的風險;最后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構建宏觀審慎監管框架、深化商業銀行監管改革、拓寬金融統計范圍、完善征信體系建設、建立保險機制等監管建議。
關鍵詞:影子銀行;風險;監管
一、影子銀行的界定
影子銀行最早是2002年英國劍橋大學的Geoffrey Ingham在《貨幣的未來》一書中提出的術語,然而真正讓影子銀行開始被廣泛提及并進入更多人視野的是2008年次貸危機的發生,許多經濟學家在不同的經濟背景下,從不同的角度對影子銀行的概念進行了不同界定。據此我們可以總結出對影子銀行的幾點共識:第一,具有信用中介功能;第二,能夠通過與銀行類似的信貸業務或者類信貸業務滿足社會融資需求;第三,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受到監管較少或者沒有納入監管體系。根據影子銀行這三個特點和我國實際情況,本文將影子銀行界定為:與傳統銀行具有類似期限、信用以及流動性轉換功能的信用中介機構,但這類中介機構相比傳統銀行來說受到的監管程度較低或者根本不受監管。
從影子銀行和商業銀行之間不同聯系的角度,我國的影子銀行可以分為以下類型:
(一)銀行體系內部的影子銀行:主要是源于銀行的某個部門或某些產品,這個部門或這些產品能夠通過各種方式繞開貸款規模管控,比如包括銀行理財產品在內的表外業務。
(二)銀行體系外部的影子銀行:這類影子銀行和銀行體系之間沒有任何直接關系。包括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信托公司、典當行還有各種投資公司等開展的影子銀行業務,是我國影子銀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接受金融監管部門的直接監管卻行使和開展著與銀行業務類似的金融活動。各類民間借貸、P2P網絡借貸、私募基金等也屬于此類。
(三)銀行體系內外部結合的影子銀行:資金來源于銀行體系之外,銀行在參與過程中是以中間人的角色促成資金籌集機構和需要貸款的企業之間的合作,比如委托貸款、銀信合作等。我國影子銀行體系下的行為主體和主要業務形式可概括如表1:

表1 我國影子銀行體系下的行為主體和主要業務形
二、我國影子銀行的發展現狀及原因
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4年地區社會融資規模數據報告》,我國社會總融資規模已經從2002年的2萬億增加到了2014年的16.46萬億,但其中銀行新增貸款所占的比重卻在下降,從2002年的占比92%到2014年的59.41%。這說明了我國影子銀行業務發展迅猛。
以江西省鷹潭市為例,截至2014年12月末,該市各類影子銀行業務余額合計達163.9億元左右,為該市各項存款的26.62%、各項貸款的38.52%。具體見表2:

表2 2014年年末江西省鷹潭市影子銀行業務
數據來源于鷹潭市各商業銀行、金融辦、商務局、中國人民銀行民間借貸監測管理系統。
我國影子銀行之所以快速發展是因為:
(一)銀行業之間日趨激烈的競爭促使銀行不斷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為影子銀行創造了發展機遇。銀行間的同業同質競爭,各行紛紛以表外業務創新作為掌握市場主動權的重要手段;利率市場化所導致的存貸利差縮小使得傳統銀行業務的收益不斷減少;基金、證券、保險、信托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產品對銀行業產生明顯的分流作用,銀行業“反脫媒”壓力增大,需要發展自身的影子銀行業務。
(二)銀行體系難以滿足投資主導型經濟的旺盛資金需求,為影子銀行創造了發展機遇。商業銀行一直存在“貸款歧視”,更愿意把貸款放給國企、上市公司和大企業以保障資金的安全性,中小型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在這樣的情況下各種非銀行金融機構、民間借貸就異常蓬勃的發展起來,甚至出現了一些大企業先從銀行獲得貸款再用更高的利息轉貸給中小企業以獲取利差的現象。
(三)儲蓄收益低,投資渠道缺乏,為影子銀行成長創造了發展機遇。理財產品以遠高于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的年收益率,成為穩健型居民的投資首選。民間借貸、以合伙企業形式存在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網絡平臺借貸的資金池等都是居民為了獲得高收益的投資選擇。
三、我國影子銀行的監管現狀與風險
總的來說我國的影子銀行處在監管部門的視野中,制訂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管理辦法,但在監管標準和監管能力方面遠低于傳統銀行體系。
(一)商業銀行表內外業務監管存在差異。對于表內業務,監管部門有著嚴格的監管標準,比如已經實行了20年的75%存貸比法定監管指標(即將改為流動性監測指標)、貸款的規模、投向等限制性政策規定。由于表外業務寬松的監管,銀行往往通過表外業務的創新來降低風險資產權重,使銀行風險資產的各項指標都符合標準,還可以規避限制性政策規定。
(二)對作為非金融機構的影子銀行的監管不力。與嚴格的銀行監管相比,數量眾多,種類繁多的社會各種影子銀行有的只有名義上的管理部門或多個管理部門,具體業務處于無效監管的狀態下,有的根本沒有業務監管或指導部門。比如小額貸款公司的審批權限屬于省政府金融服務(工作)辦公室,而監管職責則由金融辦、人民銀行、銀監局、工商局等部門以聯席會議的形式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進行監督管理;融資性擔保公司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由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法制辦、銀監會組成,銀監會牽頭。多頭監管,可能造成監管的虛擬化,無人監管或監管不力的局面。
影子銀行體系的特點決定了在整個信用中介活動鏈條上,由于監管不到位,一旦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帶來整個體系的坍塌,從而形成系統性風險。影子銀行的發展意味著信貸的大規模體外循環,完全不受央行控制,總量不受控制,乘數效應更不受控制,所以將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效果;銀行理財產品短期化,而貸款投資長期化,這種期限錯配加劇流動性風險;影子銀行高息貸款給急需資金的中小微企業,最終將使實體經濟空心化。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和典當行均出現了接近或超過央行基準利率4倍的貸款利率,一些民間借貸的利率甚至更高。
四、對我國影子銀行的監管建議
為適應我國影子銀行迅猛發展的現狀,針對監管主體不明確和標準不統一所導致的監管不力,防范和緩解可能存在的風險,提出以下監管建議:
(一)銀行在很多方面類似或有關聯性,在事實上的混業經營下,現行的分業監管模式無疑有很多弊端而導致監管效率低下,因此要建立影子銀行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有效規范金融產品創新、促進資產與負債結構的期限匹配、建立嚴格的注冊登記制度、限制部分業務活動和貸款集中程度等都是實施過程中的有效手段。
(二)繼續深化商業銀行監管改革。2015年6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刪除了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取消存貸比最大的意義在于鼓勵融資走貸款的正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弱化影子銀行的發展動力,實體融資成本也將有所改善。按照巴塞爾協議的方向進一步改革,在資本充足率和資產負債率基礎上增加流動性覆蓋率(LCR)、凈穩定資金比例(NSFR)作為對銀行風險的主要監控指標,而取消貸款規模管理。
(三)拓寬金融統計范圍。逐步建立涵蓋影子銀行體系所有機構的資金來源和運用的統計監測體系,納入人民銀行金融統計范圍,使社會融資規模的統計數據更加全面和準確,監測也更加有效且具權威性。
(四)完善征信體系建設。一方面要將準金融機構在近年來的運營中獲得的豐富的企業或個人信用信息納入到央行的征信系統,另一方面要允許具備資格的準金融機構通過可行方式接入征信系統,使其更快更準確地了解企業、個人貸款和擔保情況,促進其經營決策科學化。
(五)逐步建立保險機制。目前影子銀行業務無法享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因此提高保險意識是保障影子銀行流動性的一個重要方式,可以引導甚至要求經審查登記、正規的影子銀行強制辦理商業保險,這種保險雖然只能在一部分業務中為影子銀行提供保障,但卻往往能為影子銀行度過困難時期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建軍,徐賽蘭,田光寧.中國影子金融體系研究報告[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2]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辦公室課題組.影子銀行問題研究——以浙江為例[J].宏觀經濟,2012(4).
[3]劉金鑫.影子銀行體系監管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
[4]莊長興.從法律關系的視角看我國“影子銀行”的表現形式[J].金融法制,2012(10).
[5]潘琦敏.Y市影子銀行風險及監管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5.
[6]左小蕾.中國影子銀行潛在風險警笛已鳴響[J].中國外貿,2013(2).
[7]張坷.影子銀行對我國金融穩定性的影響與監管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3(2).
[8]蔡穎,劉振冬.銀行業監管改革釋放制度紅利[N].經濟參考報,2015-06-25.
作者簡介:仲翔(1995-),男,漢族,江蘇沭陽人,重慶大學法學院,2013級法學專業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F8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3-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