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瀾瀾 田麗莎 張青龍 藍偉利
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
打車軟件使用中的爽約行為及其規制探析*
祝瀾瀾田麗莎張青龍藍偉利
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摘要:打車軟件使用過程中,爽約問題尤為突出,規制爽約行為勢在必行。“爽約”是指乘客或者司機在通過打車軟件成立出租車客運合同后,違反合同約定的行為。爽約主要有履行不能、遲延履行、不完全履行和拒絕履行四種形式。爽約問題的產生,除了乘客和司機單方面的原因外,還存在許多共同的原因。可以用定金制度約束違約行為,設立統一的打車軟件“信用記錄系統”,聯網并公開乘車信息,成立第三方信息管理公司,通過政府部門的監管以及行業自律等措施,以規制爽約行為。
關鍵詞:打車軟件;爽約;定金;信用記錄
自2012年滴滴打車軟件問世以來,市場上出現了多種打車軟件,人們出行的方式選擇變得更加豐富。伴隨著打車軟件的使用,也出現了諸多問題,其中爽約問題尤為突出。目前,爽約者的行為沒有受到有效制約,爽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治理。從2012年起,學界開始對打車軟件的管理、規制等問題加以研究,但對打車軟件使用中的“爽約問題”關注較少。本文從合同法角度,試圖分析何謂“爽約”、“爽約”的表現形式及其成因,并從乘客與司機之間的權利義務、違約者的責任、政府監督等角度提出應對之策。以期在理論上豐富關于打車軟件使用中“爽約問題”的研究,同時也為妥善規制“爽約問題”提供可資參考的路徑選擇。
一、打車軟件使用中的爽約行為與樣態
(一)何謂“爽約”——出租車客運合同的成立方式和時間
1.出租車客運合同的成立
(1)締約方式。合同的成立方式,指的是合同締約當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合意的方式。根據《合同法》第十三條,“當事人訂立合同,采取要約、承諾方式。”由此可知,要約、承諾是我國《合同法》中法定的締約方式。
在出租車客運合同中,同樣適用要約承諾的締約規則。出租車處于空車狀態時,為要約;乘客招手攔車時即為承諾。在使用打車軟件的情況下,要約與承諾的角色發生轉換,乘客使用打車軟件發出乘車信息,為要約;出租車司機通過打車軟件接單,為承諾。
從要約的構成要件看。要約人為乘客,受要約人為不特定的出租車司機。乘客以締結出租車客運合同為目的向不特定出租車司機發送其具體位置和需要到達的目的地的信息,并以此為要約的內容,乘客在約定地點等待出租車司機的到來,表明其受約束的意旨。
從承諾的構成要件看,出租車司機通過打車軟件看到召車信息后接單,其接單的行為,是針對發出乘車需求的具體乘客而言,乘客發出召車的要約后,系統將該要約內容反饋到出租車司機的平臺,司機接單應理解為未對要約的內容作實質性變更,否則司機也不會選擇接單。
因此,在使用打車軟件召車的情形中,出租車客運合同成立的方式仍為要約和承諾。乘客使用打車軟件發出乘車信息,為要約;出租車司機通過打車軟件接單,則為承諾。
(2)成立時間。我國《合同法》第25條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
在使用打車軟件召車的情形,乘客借助手機打車軟件向出租車司機發出要約,司機同樣借助該打車軟件接單,當事人雙方是以數據電文的方式發出要約與承諾。我國《合同法》第26條規定:“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承諾到達的時間適用本法第16條第2款的規定”,即“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據此,乘客通過打車軟件叫車發出要約,司機通過該打車軟件看到乘客要約時,為要約的到達;司機通過打車軟件接單,表明其同意要約內容的意思表示,系統向乘客提供司機的手機號、出租車車牌號等顯示“訂單成立”的信息時,承諾到達要約人,出租車客運合同成立。
2.爽約行為
根據上述,在使用打車軟件的情形,出租車客運合同的成立時間為系統顯示“訂單成立”的時間。合同既已成立,“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在乘客發出乘車要約時,其已將其位置及其所要到達的地點通過打車軟件發送給待接單的司機,司機接單后,要約內容即為出租車客運合同的內容。乘客應當在約定的地點等候接單司機,司機應當按照約定將乘客送往目的地。在此過程中,乘客或者司機一方違約,則構成通常所說的“爽約”。那么,在使用打車軟件過程中常暴露的“爽約行為”,即為《合同法》上的違約行為。
(二)爽約行為的具體樣態
1.履行不能
履行不能指的是履行期限屆至時,債務人在客觀上沒有履行能力或者法律禁止債務履行。乘客和司機通過打車軟件達成出租車客運合同,當約定使用出租車的時間屆至,一種情況是,乘客一方由于某些原因不需要出租車;另一種情況是,例如司機一方由于發生交通事故、違章被查處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到達約定地點履行合同義務,這種情況屬于客觀上沒有履行能力,構成履行不能。
2.遲延履行
遲延履行指的是債務人能夠履行,但在履行期限屆滿時卻不能按期履行債務。在合同一方能夠履行的情況下,沒有正當理由未按照約定時間到達約定地點,致使合同雙方的目的未能及時達到,“爽約”方應當承擔遲延履行的違約責任。此情形多發生在出租車司機一方。
3.不完全履行
不完全履行指的是債務人雖履行債務但履行有瑕疵或者造成債務人損害的情形。以南京市和武漢市為例①,加價不再是出租車司機選擇訂單的必要考慮因素,但是乘客以加價作為要約內容,司機接單承諾,那么在出租車客運合同成立之后,加價屬于合同內容的一部分。若乘客乘車后不履行加價義務,不完全給付約定的對價,則是不完全履行的“爽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除外,司機一方沒有將乘客送到約定的目的地,也構成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4.拒絕履行
拒絕履行指的是合同履行期到來之后屆滿之前,債務人無正當理由明確表示不履行任何合同義務的行為。這種行為在打車軟件的使用中尤為常見,乘客和司機都存在拒絕履行的情形。乘客和出租車司機通過打車軟件訂立出租車客運合同之后,乘客等待出租車司機的過程中,選擇路邊空駛的出租車或者其他的交通方式,就構成拒絕履行。司機在前往約定地點途中選擇路邊招手攔車的乘客或者其他優質乘客的行為,是拒絕履行的另一種情形。
二、爽約行為的成因
(一)乘客爽約的原因
1.等車時間過長
在使用打車軟件召車的過程中,乘客在通過打車軟件完成訂單后,系統即將乘客所在的位置發送到司機端,司機根據系統信息前往接客。按照合同的約定,乘客要等待接單出租車司機駕駛出租車來到自己的位置,這個等待的過程有長有短。當司機遇到一些特殊情況,例如,“天氣情況特別惡劣的時候,乘客發出預約之后司機卻遲遲未到,情急之下乘客就會取消訂單,而司機已經在接到訂單后向乘客的方向行駛”;又如前述所說的“履行不能”的情形,司機一方由于發生交通事故、違章被查處,不能到達約定地點履行合同義務,而導致乘客等車時間過長。此時乘客就有可能取消訂單或者轉向路邊召車。在取消訂單的情形中,出租車客運合同成立為其前提,取消訂單為合同的解除,此情況需要合同雙方當事人的一致同意,那么乘客單方面解除合同(取消訂單)的行為則構成合同法中的違約,即造成“爽約”。轉向路邊召車是乘客單方面不履行合同義務,此情況也構成合同法中的違約。
2.路邊召車更為便捷
乘客通過打車軟件與司機訂立了出租客運合同,按照合同內容,乘客應當在約定的位置等待司機,但如果遇到路邊的空車則有可能立即乘坐空車出行,而拒絕履行已經成立的出租車客運合同。對于乘客而言,是否乘坐事前通過打車軟件訂好的出租車對其并沒有約束力,那么“爽約”行為就會頻繁發生。
3.無乘車需求
乘客通過打車軟件約車之后,因某些原因不需要再乘坐出租車了,那么乘客就可能會不履行之前的約定。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乘客無法提前告知司機或者沒有告知司機的意愿,導致司機在到達約定地點之后找不到乘客的問題的產生。
(二)司機爽約的原因
1.交通不便導致成本增加
在出行高峰期或者天氣環境惡劣時,司機接單后可能會遇到交通擁堵,這不僅增加了空駛時間導致耗油量上升,還增加了司機的疲勞程度,從而導致運營成本增加而經濟效益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司機會放棄通過打車軟件達成的協議,而將服務對象轉向路邊召車的乘客或者其他性價比更高的訂單。
2.遇到路邊召車乘客
司機通過打車軟件“搶單”成功之后,即與乘客之間訂立了出租車客運合同。在司機前往約定地點的過程中,如果此時遇到路邊召車的乘客,司機爽約的幾率會增加。一些司機就會放棄網上成立的訂單,轉接路邊的乘客,導致乘客在約定地點等不到司機,構成司機一方的“爽約”。
(三)共同存在的因素
1.當事人契約意識不強
契約意識不強,也是導致乘客與司機之間發生爽約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對于締約雙方而言,乘客不知道自己通過打車軟件召車的行為是要約;司機不知道自己通過打車軟件接單的行為為承諾。司機和乘客雙方都不知道,在合同成立之后應當嚴格履行合同義務,否則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因此,在一些情況下,乘客很容易違背誠實信用的要求而造成爽約;而司機遲到、接送其他乘客的行為也會頻繁發生。
2.出租車司機與乘客之間即時信息交互系統不完善
當前我國的電召服務過程中司機與乘客之間的信息交互不完善,從而增加了交易過程中爽約現象發生的幾率。
在打車軟件系統中,司機只能通過軟件平臺的“司機端”中顯示的乘客信息知道乘客的位置,從而決定是否接單。乘客通過打車軟件召車,其對于接單司機的位置一無所知。同時,乘客與司機之間的聯系,僅在于訂單成立后,司機所掌握乘客的電話號碼后打電話向其核對乘客的具體位置、訂單信息等。在這種信息交互不對稱的情況下,一旦乘客或者司機一方“爽約”,對方都無法提前知曉,從而取消訂單。
目前,信息交互系統并沒有完全建立,司機與乘客之間的信息交互仍不完善,司機接單前后對乘客的動態信息不能及時了解,乘客也不能對司機的動態有詳細的了解,從而使得雙方之間爽約現象頻繁發生,受害方的損失也無從獲得補償。
3.違約成本較低
在使用打車軟件的過程中,無論是司機還是乘客,違約成本都相對較低,從而導致爽約概率增加。在司機方面,對于乘客爽約導致司機空跑而產生損失的情形,司機無處主張;投訴機制和懲罰機制對乘客的約束不大,乘客爽約的問題尚得不到有效解決。在乘客方面,政府部門雖設立了投訴平臺,但該投訴平臺的運作不成熟,因此乘客投訴司機后,司機雖受到相應的懲罰,由于懲罰力度不大,司機爽約的情況屢見不鮮。
三、規制爽約行為之對策措施
(一)運用定金制度約束違約行為
《合同法》第115條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在打車軟件召車服務中,可以運用定金制度以約束違約行為。
乘客在使用打車軟件召車時,應當首先向系統支付一定數額的定金。根據《合同法》第115條的規定,如果乘客按照約定乘坐出租車,那么事先支付的定金則應當抵作乘車的價款;如果在司機前往接客的過程中乘客爽約,那么乘客將無法取回定金。此時乘客事先支付的定金則作為爽約的懲罰,同時也作為司機空跑而獲得的賠償。相反,司機也應受到定金制度的制約,如果司機接單之后沒有按照約定載客的,那么根據法律規定應當按照定金的雙倍數量返還給乘客,其中的一部分定金返還給乘客,另一部分則是對乘客的補償。通過這樣的相互制約,才能約束實際使用過程中乘客和司機之間的違約行為。
(二)設立統一的打車軟件“信用記錄系統”
出租車電召市場中,由于各類打車軟件之間相互競爭,導致各個打車軟件對“爽約”者所采取的措施的不一致。這導致了乘客、司機爽約之后為避免受到處罰而選擇其他打車軟件的投機行為。
因此,各類打車軟件之間應當形成統一的“信用記錄系統”。乘客和司機無論使用何種打車軟件,其在注冊打車軟件的賬號時,應當使用其身份信息綁定“信用記錄系統”的賬號。那么在使用打車軟件的過程中,其信用情況可以通過統一的“信用記錄系統”查看。
“信用記錄系統”將信用從高到低按照統一標準的梯度分為幾個不同的等級,并規定最低等級標準。那么,對于司機而言,其信用等級越低,則可能不能繼續使用打車軟件搶單、獲得福利,當低于最低等級時,甚至不能再繼續使用打車軟件;對于乘客而言,其信用情況等級低于最低標準時,則不能使用打車軟件召車。
(三)聯網并公開乘車信息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促進手機軟件召車等出租汽車電召服務有序發展的通知》(2014)第2條規定“通過信息同步等技術手段,逐步實現對出租汽車電召服務的完整記錄、及時跟蹤和全過程監管。”此規定應當在實際操作中得到落實。打車軟件公司可以“乘車信息查詢”平臺并聯網,出租車的運行路線、接單的司機工號等可以在接單后通過訂單號在網上查詢。任何一方爽約,通過“乘車信息查詢”平臺即可追蹤,“乘車信息查詢”平臺追蹤路線等的記錄一旦形成不可變更或消除,這些將成為爽約方被追責的證據。
將乘車信息聯網并有限制地公開化,不僅能保障乘客的乘車安全,還能避免司機繞遠路而損害乘客的合法權益。
(四)成立第三方信息管理公司
成立第三方信息管理公司,對上述的“信用記錄系統”和“乘車信息查詢”等平臺進行管理,該第三方公司受交通部門和社會公眾的監督。第三方公司對乘客與承運人的信用和交易記錄可及時掌握,對違約者進行提醒;對于違約次數達到政府部門規定和行業規則中的標準的,將違約者的違約記錄、身份信息等交給相關的政府部門,由政府部門按照規定采取懲罰措施。
建立聲譽評價機制,乘客和承運人相互監督,對彼此的情況給予評價打分。第三方公司與打車軟件公司簽訂統一的協議,在乘客與司機的客戶端設置評分功能,乘客與司機之間相互評分的數據直接歸于第三方公司管理,該數據的管理情況受公眾監督且經公正部門公正。第三方公司對這些打分情況做好數據整理和匯總,并將相關數據交由相關的政府部門來實施獎勵或者懲罰。
(五)加大政府部門監管力度
政府部門在管理打車軟件的使用時,可以參照“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在制定相關的規定時,應當充分尊重合同雙方的意思自治。
政府部門應當制定有關承運人和乘客在使用打車軟件時的禁止性規定,違反規定的懲罰措施;同時對受害人的救濟方式加以規定,但在受害人的救濟處理中,應當充分尊重合同雙方的意思自治。例如,在處理“爽約”問題上,政府部門可建立投訴平臺并規定受到投訴的上限及懲罰措施。對于遭到投訴達到上限的相關主體,政府部門按照規定嚴格進行懲戒;在乘客與承運人因使用打車軟件發生爭議時,乘客與承運人可以自行解決糾紛,在糾紛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再向政府部門反映或者采用受害人的救濟方式,政府部門根據相關的規定進行處理。
(六)強化行業自律
成立打車軟件使用監管協會,該協會對出租車在使用打車軟件的過程中進行監管。通過打車軟件使用監管協會對出租車使用打車軟件的行為進行監管,從而達到行業自律的效果。
打車軟件使用監管協會可以制定打車軟件使用規則和行業自律標準,發揮規范和引導作用,例如:引導出租車司機遵守職業道德;加強對出租車司機的法制教育,使行業內的出租車司機明確出租車客運合同中違約行為的性質、后果。同時,通過法制宣傳維護司機的合法權益,例如:“開展行業法律咨詢和服務,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
打車軟件使用監管協會還要承擔協助政府部門對被投訴司機的處罰的任務,監督和督促受罰司機自覺、主動地承擔責任。
[注釋]
①數據來源:中南民族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課題.出租車電召服務的法律規制——以滴滴打車軟件為例(項目編號GCX15020)調研數據.
[參考文獻]
[1]李曉卿.出租車運輸合同成立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法學院,2012.
[2]李慶海,劉秀.淺談使用打車軟件過程中的締約過失責任問題[J].法制博覽,2015(17).
[3]汪曼.“打車軟件”爽約問題的法律規制[J].法制博覽,2015(21).
[4]唐清利.“專車”類共享經濟的規制路徑[J].中國法學,2015(4).
[5]王利明.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與私法自治[J].中國法學,2014(5).
[6]姜愛林.論出租車行業的管理體制、運營模式與改革方向[J].攀登,2009(2).
作者簡介:祝瀾瀾(1994-),女,侗族,廣西柳州人,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本科生;田麗莎(1996-),女,漢族,湖北武漢人,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本科生;張青龍(1995-),男,漢族,內蒙古赤峰人,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本科生;藍偉利(1993-),男,畬族,江西贛州人,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D9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3-0025-03
*中南民族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編號GCX1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