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璐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北京 100193
?
社會性別視角下女性參政比例設定政策問題淺析
趙雅璐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北京100193
摘要:隨著女性群體意識的覺醒,女性開始積極參與政治生活,因此擁有平等的政治參與權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幾年來,女性的政治參與比例逐漸被學者們重視,并開始成為一系列政策的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本文通過社會性別視角下女性參政比例的設定來研究男女不平等的深層次原因,提出有效的措施來真正實現女性參政的平等。
關鍵詞:社會性別;女性參政比例;公共政策
女性政治參與是我國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標志,女性參政作為一種政治行為,主要包含著參政意識和能力,女性參政是一種客觀的政治活動,參政比例的提高有助于女性在政治生活中占據更多的話語權。從性別意識的角度來看,女性參政已經被納入政策范圍,同時受到很多學者的廣泛關注。在我國的參政選舉中,也會特別提出關于女性參政的平等權利。
在男性主導的社會政權中,呼吁增加女性參政比例是社會各界積極努力的方向,隨著良好的社會管理,女性參政比例正在逐步提高,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分別規定了參政女性比例和配額,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也有所攀升,社會各界組織中女性也占有一定名額。從總體數量上看,女性的社會地位有所提升。但是從目前對中國女性政治參與的研究中來看,主要側重于對比女性和男性在領導職位中的比例和差異,更多的是從數字差別的角度去扭轉男女比例失衡的現狀。然而僅僅采用“一刀切”模式去扭轉女性參政的比例并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女性的參政比例,增加女性政治話語權仍然是需要我們深入研究的領域。
從社會性別的視角下來看,受男女兩性之間不平等的權利關系和不同限制的制約,反思傳統性別規范對于自身發展的束縛,才能切實的進入各級領導機關,或者是在行動上真正參與或影響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才是完整意義上的參政。從制度層面來看,制定了許多相關的政策,保證了女性參政的底線,但就操作層面來講,不少地方在執行時將婦女發展和社會發展分開,明顯弱化了性別平等的標準。
性別比例的設定并不是積極幫助女性適應社會性別視角下的不平等,而是以強制的規則改變社會性別的結構,改變社會秩序,達到表面的平等,并沒有從男女在參政過程中的優劣勢出發,發現深層次的機會不平等,僅僅依靠女性占有比例去改變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因此在社會性別意識政策中,將男女性別的社會差異和社會性別結構聯系在一起,從當前女性的社會地位出發,通過改變根深蒂固的社會性別結構來改變社會秩序,從社會規范導致男女不同角色和期望,推動在家庭、工作、社區及整個社會中消除歧視的根源,推進兩性均衡發展。從根本上挑戰傳統的社會性別結構和性別分工。從市場的角度出發,實現女性在社會性別結構下女性主體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增加社會性別意識,從社會性別的角度審視和衡量政策的公平性。并強調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男女兩性要共同參與,在增加女性比例的同時,核準女性參政的合理性。
一、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中忽視不平等的真正原因,簡單增加女性人數,看似公平的背后其實是對女性的不公平對待。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公共政策,增強政策制定者的社會性別意識,使他們具備分析和預測某項公共政策對兩性的影響及后果的自覺意識和能力。[1]認識增加女性比例實質意義的關鍵在于領導者,只有公共政策主體樹立性別意識,才能將性別平等意識自覺融入所有的決策中,這樣的增加性別比例就不是單純的數量增加,而是女性真正在社會認可的良好環境中參與進去。
二、完善女性參政的法律和政策,提高女性參與意識
拓寬性別保障政策在女性參政領域的覆蓋范圍,既要保障性別比例的剛性需求,又要堅持實事求是,進行一個合理的、可持續的、可行的發展比例。在確定比例的時候,既要考慮該部門的屬性,又必須考慮從地方特色和實際情況出發,同時,采用女性參政比例制和配額制的確可以提高女性參政比例,但是配額制目標的實現還需要一些配套措施來保障。優化選撥機制,完善平等競爭機制和公務員制度,培養女干部的后備力量。[2]進一步加大黨和政府對男女平等就業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提高女性的參與意識,由被動變主動,讓女性參政比例的設定具備真正的意義。
三、充分發揮婦女組織的作用
完善婦聯組織在參與決策中的制度化渠道,提高婦聯組織參與和影響決策的能力。提升女性的組織化程度,將分散的力量凝聚起來,爭取政治參與中合理平等的資格。憑借在國家架構中的地位以及與政府的良好關系,在主流渠道上運用社會性別意識審視公共政策,用有說服力的研究成果和建議報告影響政策,聯系代表推動立法,最大限度地將代表維護婦女利益的思路轉化為政策和立法,通過政府行政指令推動婦女發展,促進社會公正,而不是被動接受女性性別比例的設定。
四、總結
在社會性別的結構中,女性固有的角色定位需要根據不同時期的現實狀況去整合,讓人們清楚在社會性別的結構中女性擁有和男性平等的社會機會,而不是以固有的觀念去衡量社會的發展。提高女性的參政比例不僅僅是在各個社會機構組織中增加人數,而要從社會分工的角度出發,根據市場的需求和現代女性的能力范圍制定合理的比例,讓女性真正在政治舞臺上擁有話語權。
[參考文獻]
[1]付翠蓮.社會性別視角下女性參政的公共政策分析[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8,05:119-123.
[2]吳洪鋒.社會性別視角下女性參政的公共政策分析[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10,03:7-9.
作者簡介:趙雅璐(1990-),女,漢族,山西晉城人,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區域發展規劃和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D4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3-02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