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青
在歌廳被人打傷加害人不明怎么辦
□楊青
2014年2月5日晚,原告喻某與朋友馮某等人來到被告徐某經營的歌廳唱歌,在唱歌時,馮某與第三人發生糾紛。歌廳工作人員在糾紛發生過程中報了警,并對糾紛雙方進行了勸阻。但喻某仍在糾紛中被第三人毆打致殘,在醫院住院治療十余天。事發當日該歌廳的監控設備損壞。喻某認為徐某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且因監控設備損壞無法確定侵權第三人,導致喻某無法向第三人主張權利,徐某作為歌廳的經營者應承擔全部賠償責任,遂將徐某訴至法院,要求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殘疾賠償金等各項費用共計7萬余元。
法院經審理認為,因徐某疏于監控設備的維護導致監控設備在事發當日不能正常工作,致使事后不利于公安機關查找直接侵權人,導致喻某無法向直接侵權人主張權利,故徐某作為經營者未盡到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應對喻某的受傷后果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結合本案實際,確認徐某對喻某的損失承擔30%的賠償責任。在扣除徐某墊付的費用后,法院判決被告徐某賠償原告喻某1萬余元,駁回了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點評】
安全保障義務人主要包括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其負有創造安全活動環境,消除或防范不安全因素,保障具有一定關系的當事人人身和財產安全的法定義務。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受到人身或財產損害的,安全保障義務人應承擔侵權責任。在第三人侵權行為介入的情況下,若安全保障義務人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在第三人不能賠償、賠償不足或者下落不明時,受害人可以向安全保障義務人請求賠償,但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的是補充責任,其只承擔與其過錯程度和行為的原因力相適應的有限補充責任,而非第三人所不能承擔或不足承擔所余下的“全部”賠償責任。
1.安全保障義務人未盡到保障義務,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根據國務院《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第十五條、公安部《娛樂場所治安管理辦法》第十四條等相關規定,歌舞娛樂場所應當在營業場所的出入口、主要通道安裝閉路電視監控設備,并應當保證閉路電視監控設備在營業期間正常運行,不得中斷。本案中,盡管娛樂廳的工作人員在糾紛發生時對雙方進行了勸阻并報警,但娛樂廳未能保障監控設備在事發時正常運行,違反了法定義務,雖然該違反法定義務的行為與喻某受傷結果之間并無因果關系,但增加了公安機關查找直接責任人的難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直接責任人的確定。且在本案中,事發場所屬于被告徐某的管理和控制范圍,雖然娛樂廳工作人員對雙方進行了勸阻并報警,但是未能有效預防或阻止侵害后果的發生和擴大,徐某作為娛樂廳的經營者,其未在合理限度范圍內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存在一定過錯,應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本案娛樂廳工作人員所采取的保障和防范措施可作為判斷安全保障義務人過錯程度大小的依據。
2.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的補充責任應與其過錯程度和行為原因力相適應。
根據補充責任人應承擔責任的范圍劃分,補充責任可分為完全的補充責任和有限的補充責任。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當直接責任人不能承擔或全部承擔賠償責任時,前者中的補充責任人應當就全部賠償義務或不足部分承擔補充責任,如《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有財產的被監護人致人損害時監護人所承擔的責任;后者中的補充責任人只承擔與其過錯程度或行為原因力相適應的有限責任。本案中,第三人的直接侵權責任與徐某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產生競合,受害人喻某本應首先要求第三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若第三人承擔了全部或部分賠償責任,則安全保障義務人徐某的賠償責任歸于消滅或在相應的賠償范圍內免除責任。但在本案第三人無法確定而無法承擔賠償責任的情況下,徐某只在其能夠防范、制止第三人的加害行為以及采取措施防止損害后果進一步擴大的合理范圍內,承擔與其過錯程度和行為原因力相適應的有限補充責任。若不考慮安全保障義務人的過錯程度、行為原因力等因素,無論是要求安全保障義務人在第三人下落不明、無賠償能力時承擔全部賠償責任,還是要求其在相應的補充責任范圍外承擔責任,都會不合理的加重安全保障義務人的負擔,不符合我國民法的公平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