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浩翔
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1700
?
安全生產事故中玩忽職守行為因果關系的認定
高浩翔
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檢察院,天津301700
摘要:隨著社會對安全生產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司法部門對安全生產事故中相關政府監管人員的追責力度不斷加大。本文通過對玩忽職守罪因果關系理論中偶然說、中斷說、監督過失說的分析,以及對玩忽職守罪行為構造的分析,得出最能確定玩忽職守罪中因果關系的理論就是監督過失理論。
關鍵詞:玩忽職守;因果關系;監督過失
最近,社會對安全生產問題的關注度前所未有,天津港瑞海公司事件、江蘇昆山爆炸案等各種安全事故令各界對安全生產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司法部門對安全事故中相關負責人、監管人員的打擊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不斷有監管人員因為玩忽職守而被追究刑事責任。涉嫌玩忽職守的犯罪主體在犯罪客觀方面往往表現出一定的共性:第一就是行為人嚴重不負責任,怠于行使職責而導致事故發生。這種行為一般表現在相關工作人員履行監督管理責任之時并沒有真正行使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第二就是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使得公共財產、社會利益遭受巨大損失;第三就是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玩忽職守犯罪屬于結果犯,如果不存在因果關系,僅有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那么并不能據此二者而認定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一、當前玩忽職守罪因果關系的理論認定
(一)偶然因果關系理論
所謂偶然因果關系理論,就是指行為并不能產生危害后果,在行為發展過程中,介入了其他一些對于結果發生有重要推動作用的偶然因素,這種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關系就稱之為偶然因果關系。一些專家表示,在其他罪中也許這種偶然因果關系的出現并不構成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但是一旦涉及到玩忽職守罪,認定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就確定無疑,因為在危害結果與玩忽職守行為二者之間存在相當數量的偶然因果關系。玩忽職守本質上可以定義為一種不作為,如果不作為,則危害結果可能不會發生,但是作為,那么結果一定不會發生。①因而這種偶然因素也就具有刑法意義。
(二)因果關系中斷理論
因果關系中斷理論認為,在刑法因果關系的發生過程中,由于某種介入行為,當這種介入行為事實支配著因果關系時,致使原來存在的因果關系發生方向上的變化,最終會中斷先前的因果關系。
(三)監督過失理論
監督過失理論認為,在認定監督者能否構成玩忽職守犯罪時,倘若是由于行為人疏忽大意不負責任,沒有采取相關監督措施從而使得損害結果發生,那么則有必要針對這種監督過失進行追責。這種過失責任一般而言適用于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上級的過失,上級沒有使從業人員充分注意到這種責任,致使損害結果發生,那么可以依據“懈怠監督責任”而適用監督過失責任理論;另一方面則是出于安全生產事故對整個社會安全體系的重要影響,依據監督過失理論可以對企業的相關責任領導進行追責,追究其“組織和營運制度上”的監督過失責任②。
二、玩忽職守罪的行為構造
玩忽職守罪的行為構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從而導致對玩忽職守罪因果關系認定存在不同的偏差。一方面,行為本身并不能直接導致危害結果發生。玩忽職守行為的表現形式有以下兩種:1.不履行職責,包括拒絕履行職責,不及時履行職責以及擅離職守等;2.不認真履行職責。行為人雖然履行了職責,但是不嚴肅認真,缺乏履職的態度和能力。另一方面,玩忽職守罪危害結果的發生往往是由于中介因素的介入。行為人本身單純的玩忽職守行為不會直接促使危害結果發生,這其中有中介因素的推動力,或者表現為自然力、或者表現為第三者的違法或犯罪行為。所以,在分辨玩忽職守罪的因果關系時,不能僅僅考慮玩忽職守行為以及危害結果,而是要將玩忽職守行為與中介行為、中介行為與危害結果整體進行考慮。
三、玩忽職守罪因果關系的認定
通過上述關于玩忽職守罪因果關系的論述和行為構造的分析,可以看出,偶然因果關系理論對判斷玩忽職守罪的因果關系并沒有提供可依據的標準。中斷理論也并不能很好的解釋,因為針對大多數過失瀆職犯罪而言,其中的介入因素才是造成結果的直接原因,如果考慮概率的話,這種介入因素在一般情況下都是不會發生的。因此中斷理論無法準確判斷玩忽職守罪中的因果關系。而關于相關性這一理論,缺少明確的判斷標準,不能充分發揮司法指導作用。
由此可見,玩忽職守罪中因果關系的理論就是監督過失理論,這需要追究監督者的過失責任。其目的就是通過對監督者過失責任的追究,從而達到強化監督者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防范意識,促使其謹慎、盡職地履行自己職責,達到防范安全事故發生的目的。與其他理論不同的是,監督者對被監督者的行為負有過失責任。安全事故的發生固然是被監督者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但是監督者的過失行為即監督者沒有及時、正確、全面履行監督職責,導致被監督者的行為沒有得到遏制,最終導致安全事故發生。因此監督者與被監督者同為產生危害結果的原因。監督過失理論對于玩忽職守罪因果關系的認定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監督者嚴重不負責任,缺乏應有監管措施導致安全事故發生,就應當追究監督者監督過失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夠預防和減少因玩忽職守行為而導致犯罪,也可以使一般預防與特殊預防二者兼顧。
[注釋]
①賀剛飛,張景華.玩忽職守罪中因果關系疑難問題研究[J].大眾科技,2012.
②唐煜楓.玩忽職守罪的因果關系問題研究[C].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
中圖分類號:D924.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3-01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