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焱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
試論人民警察職務行為中正當防衛的幾個問題
王炳焱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摘要:作為社會穩定和國家內部安全的重要維護力量,人民警察具有國家法律賦予的行使特定職權的權力,這是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建設現代國家的需要,但是我們應當看到的是在我國刑法或者警察法的相關規定中,充分規定了人民警察在一定情況下要積極履行職責,但對于人民警察的自我保護性的規定則不多,這就造成了人民警察在特殊情況之下只能積極的履行職責,對于侵害其自身的行為無法有效對自身進行保護。為了對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過程中對自身進行有效的保護,應當允許正當防衛的規定在人民警察執行職務的過程中可以適用。本文就針對人民警察職務行為的相關內容,探討在行使職務過程中警察的正當防衛問題。
關鍵詞:職務行為;正當防衛;警察職責
我國社會發展在現階段已經相對平穩,社會穩定程度明顯增加,但是在當前我國的警察職業自身的危險因素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當前社會犯罪的復雜化、高智商化以及團體化的特點之下,警察在行使職務的難度和危險程度都有了明顯的增加,同時因為我國警力不足的現狀,警察執行公務時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這就要求我國通過現有法律或者制定法律來充分保障人民警察職務行為的安全。另外有學者提出警察是具有警具的人員,其可以通過警具來行使職務,那么警察的危險性明顯降低,所以沒有必要對警察的正當行為進行單獨論述,其實警察的行為是建立在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礎上的,警察不可能在一些表面不會有危險的情況下主動使用警具,警察自身可能遭受的危險性也是突然性發生的,此時不一定來得及使用警具,所以對警察職務行為的正當防衛的規定是非常必要的,允許人民警察通過正當防衛的方式保護自身或者他人的身體、財產權益。
一、人民警察的職務行為和正當防衛的概述
在理論界的分析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對于人名警察能夠在履行職務的過程中通過正當防衛對國家、人民財產和生命進行保護,這種爭議的分歧點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主體資格,另一個是行為區分,只有充分解決這兩個問題,才能對人名警察的職務行為是否適用正當防衛做出認定。
(一)對正當防衛的認識
我國刑法第二十條規定了正當防衛的內容,即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權益、財產權益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制止侵害的行為,同時我國法律規定了對特殊暴力范圍可以采取較為嚴厲的措施。但是對一般的防衛行為如果明顯超過了限度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可見我國法律規定的正當防衛是針對社會公民的一種權力賦予。因為人民警察本身就具有履行職責、維護社會穩定的權力,但是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面積較大,人民警察很難全面的對地區情況進行掌握,因此規定其他公民可以通過正當防衛的方式制止不法侵害行為正是基于此的規定。
(二)人民警察職務行為的分析
我國人民警察法中規定了人民警察行使職務行為的目的以及相關職責,從這些法律條文中可以看出人民警察執行公務的目的是為了有效的打擊范圍、維護社會的穩定,但是從這一特征來看,人民警察履行職務也是一種義務性的規定,如果應當履行而不履行的情況下,是一種不作為的體現,構成范圍的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相關法律中規定了嚴格的內容,主要體現在要求人民警察履行職務,但是對于人民警察在執行公務時遇到危險如何進行自身救濟缺少規定。
(三)人民警察行使正當防衛的特殊性
防衛是一種針對暴力行為的強制措施,在這種措施規定下,人民警察可以行使一定的防衛權利,但是我國相關規定中,針對人民警察正當防衛和刑法中的正當防衛是有一定區別的,也就是說人民警察行使正當防衛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人民警察的自身防衛具有保護自身和控制犯罪的雙重性質,我國刑法中規定的正當防衛僅指對于不法侵害的制止,而人民警察的行為則不僅于此,人民警察在行使正當防衛的過程中對自身進行保護,防止責任受到侵害,同時還應當積極將犯罪人抓捕歸案;其次,在防衛手段上人民警察具有更多的選擇,我國人民警察法規定人民警察在遭遇到威脅、攻擊時可以采用一定的警具制止犯罪行為,因為警察職業的高危性決定了其在正當防衛過程中與普通公民不同。
二、人民警察行使正當防衛的限度
正當防衛權的行使不能沒有限度的執行,即使是未來制止犯罪和維護國家、公民合法權益的過程中也是如此,人民警察應當在合理的范圍內行使職權。正如我國刑法中規定的公民在行使正當防衛權的過程中除了特定幾類犯罪之外,正當防衛權的行使不能明顯超過必要的限度。對于人民警察行使正當防衛權的限度問題其實主要集中在正當防衛的手段方面,比如是否應當適用警具進行防衛的問題,筆者認為人民警察行使職務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使用警具的方式進行防衛,原因如下:
(一)犯罪的危險程度
普通公民面臨的危險與人民警察是有區別的,這和兩者的身份有直接的關系,人民警察在行使職務的過程中遇到不法侵害的危險程度明顯高于普通公民,因為犯罪人在針對公民權益的侵害目的是為了獲得利益,而針對警察的侵害則是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處于對自身安全考慮,很多行為是本能發生的,也是不計后果的,所以人民警察遭受到危險的程度較高,通過使用警具一方面可以加強對自己的保護,另一方面則是能夠有效的控制罪犯。
(二)使用警具的目的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應當以制止違法犯罪行為,并盡量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為原則。這里主要講的是使用槍支的情況,必須嚴格控制人民警察使用槍支的條件,并與提高警務戰術和射擊技能相結合。在某種意義上,警察的防衛權應受到更加嚴格的限制,原因在于他們本來擁有強大的國家權力,一旦這種權力找到借口,偏離了正義的軌道,與一般的違法犯罪相比,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危害。比如,警察在防衛時,如何正確判斷自己遇到了生命危險、如何有效避免傷及無辜,這都是必須考慮的。
三、人民警察使用正當防衛的社會性分析
(一)特殊沖突情況下正當防衛權
正當防衛針對的對象特定,那么我們也應當看到一些特殊的問題,比如人民警察在執行公務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對其他普通民眾的利益造成損壞,繼而發生沖突,在發生這些沖突之后,人民警察是否可以通過正當防衛權對自身利益進行保護以及可以采用多大限度的防衛權、能否使用警具等,都是需要明確的問題。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一方面如果人民警察在行使職責的過程中沒有有效的控制群眾情
緒或者行為的手段,會造成一些不法人員的行為更加囂張,而如果采用過于強硬的方式,又有可能造成社會的恐慌,引起更大的矛盾,綜合兩者,筆者認為在此情況下應當從社會穩定性和社會法治的觀念出發,不能行使正當防衛權或者不能沒有限度的使用警具進行正當防衛。
(二)正當防衛權的具體限度闡釋
警察職務行為中即使遇到可以采取正當防衛的情況,也應當考慮防衛行為所產生的社會效應問題。特別是對于老人、婦女、青少年的防衛行為,應當低于必要限度,以保護自身為主要原則,盡量避免重大傷害的發生。在手段上,應當以控制為主,不能因為情緒而產生報復性的攻擊行為。
(三)正當防衛的認定
人權保障是當代刑法的鮮明主題之一。對人民警察個人權利的保護,也應成為刑法對人權全面有效保障的一部分。正當防衛會對實施不法侵害的人造成一定的損害,損害程度也決定正當防衛的性質,司法認定時應當綜合考慮。人民警察依法采取的正當防衛不僅是個人行為,還具有職務性質,不能只看是否給實施不法侵害的人造成了某種損害,而應當看到正當防衛行為是否會給社會造成了某種不利影響,也就是要強調正當防衛的社會效益。
四、結語
人民警察是我國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國人民可以完全信任的保護著,在強調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打擊范圍保護國家、人民利益的同時我們也要積極呼吁對人民警察的合法權益進行維護。
[參考文獻]
[1]李鐵軍,周志業.從正當防衛權看人民警察履行職責的特殊性[J].法律評論,2009.
作者簡介:王炳焱(1992-),河南安陽人,河南警察學院,2012級指揮戰術系,警務指揮與戰術專業。
中圖分類號:D924.1;D92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3-01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