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瑞豪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 400044
?
淺析網絡主權內容
姜瑞豪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400044
摘要: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世界各大國的利益角逐場,在承認網絡主權的前提下,闡明網絡主權的內容有利于維護本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國家利益。本文結合傳統國家主權理論,從維護國家利益出發,將網絡獨立權、網絡平等權、網絡管轄權、網絡安全權、信息安全權概括為網絡主權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網絡主權;國家利益
隨著互聯網在全球范圍內的興起和對現實社會越來越大的沖擊,各國在互聯網領域展開新的角逐。針對網絡空間,它并不像公海或外太空等屬于全人類公域,民族國家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網絡空間話語權。但是“網絡主權”目前只是作為一種有待接受的概念,其具體內容包括哪些尚不明晰。本文認為“網絡主權”本質上是國家主權在網絡空間的延伸。與現實的領土主權類似,“網絡主權”的興起也反映了網絡空間中的國家利益要求國家主權理論對此種利益進行保護。“網絡主權”的具體內容可以由以下幾部分構建。
一、網絡獨立權
網絡獨立權首先包括主權國家對本國網絡空間的治理權力,主要治理對象為本國籍人,主要轄域為本國領土。治理權力可以體現為不同的形式,如政策、法律、道德規范等,主要是維護國家在網絡空間的最高權威。其次還包括禁止外國干涉本國網絡管理的權力。網絡空間雖然無邊界,但對本國網絡管理其他國家不應該強制干涉,堅決抵制網絡霸權是維護各國主權獨立的重要途徑。
二、網絡平等權
網絡平等權應該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網絡資源享有平等,網絡資源屬于全人類共同的智慧結晶,在不侵害其他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情況下,任何國家的人民得有自由使用互聯網并不受歧視的權利。其次是網絡規則制定平等,各國不僅在全球網絡治理體系中享有平等話語權,而且制定本國網絡規則時也應避免侵害對其網絡服務有依賴的國家的利益,網絡規則制定不平等勢必導致一些國家受到網絡強國的不平等待遇。最后網絡平等權還要強調網絡空間中的國家行為豁免,這是傳統國家豁免理論在網絡時代的延續,間接體現國家主權平等。
三、網絡管轄權
管轄權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權利,每個主權國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政策和法律行使其根據屬地和屬人的優越權所具有的管轄權。由于網絡空間的無界性和網絡參與者的復雜交互性,網絡管轄權的對象發生部分變化,根據屬地優越權,主權國家對設立在本國領土上的網絡物理基礎設施享有當然的管轄權。根據屬人優越權,本國網民及在本國境內注冊備案的網站和網絡中介服務組織均屬于本國主權管轄范圍。
四、網絡安全權
網絡是否安全關乎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習近平同志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
(一)網絡基礎設施的安全
互聯網中的物理層可以置于國家主權之下,鏈接層和網絡層的部分設施位于一國之內,但國際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負責IP的分配,決定這些設施的功能能否實現。本文所稱“網絡基礎設施”主要指建立于本國境內的用于支撐網絡空間的物理設施,包括存儲數據的服務器、電纜、基站以及其他硬件設施。網絡基礎設施是互聯網的基石,是網絡信息流的物質存儲站,一旦受到破壞將影響整個互聯網的運行。網絡關鍵性基礎設施一定要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強制性要求。
(二)虛擬網絡系統的安全
如果將網絡基礎設施比作互聯網的“硬件”,那么虛擬網絡系統就是互聯網的“軟件”。網絡空間在客觀上是由技術手段創造的與現實人類活動交互的虛擬空間,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類在虛擬世界的活動越來越頻繁,這些活動散布于各種網絡平臺和網絡系統。金融、軍事、能源、醫療等國家關鍵領域大部分依靠這些平臺和系統運轉,一旦網絡系統如長城防火墻遭受攻擊,將對國計民生產生極大的破壞。因此,一方面要保護好物理設施的安全,另一方面還要革新技術手段,不斷提高網絡系統的安全性。
(三)國際網絡集體安全
與傳統的安全類型相同,網絡安全也面臨著全球性的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世界已經互聯互通,通過互聯網結合成一個虛擬的整體,維護網絡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世界各國應該共同遏制信息技術濫用,反對網絡監聽和網絡攻擊,利用網絡空間進行的各種危害國際安全的行為都應該根據相關法律和國際公約予以堅決打擊。各國聯合創造安全穩定繁榮的網絡空間對發展世界經濟,維護世界和平有著積極意義,應當盡快將網絡安全納入安理會主導的國際集體安全體系中。
五、信息安全權
信息安全權簡而言之是指國家對本國信息收集、分析、存儲、流轉等行為的監督和管理。受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革命的沖擊,網絡空間儲存的數據信息成為有效治理國家的必備資源,在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這些信息如果為國外敵對勢力利用,將引起本國安全危機。故有必要將一國對維護本國網絡空間信息安全納入主權范圍,從國家層面予以保護。
由于信息的龐大與復雜性,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應列入國家主權的保護范圍,首先應對信息安全級別做出分類分級,按歸屬分為國家信息(可參照國家機密設置),企業信息和個人信息。網絡主權中的信息安全權的客體應該是國家信息,但侵害企業信息和個人信息導致國家重大利益受損的行為也應通過網絡主權聲張國家主權利益。
總之,網絡空間的新疆域要求重新解釋傳統國家主權理論,闡明網絡主權的內容才能在國際社會中切實維護國家利益,也是占領“互聯網+”時代的利益制高點,維護國家網絡主權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2-17(002).
作者簡介:姜瑞豪(1991-),男,漢族,河南信陽人,重慶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研究方向:國際法。
中圖分類號:G206;D5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3-02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