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可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北京 100193
?
美國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借鑒
陳 可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北京 100193
隨著轉基因食品越來越多地步入人們的生活,關于轉基因的討論愈演愈烈。因為轉基因食品安全存在不確定性,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給予其充分自由的選擇權,各國紛紛提出了轉基因食品標識的法律制度。美國聯邦政府采取的是自愿標識制度,同時其中幾個州采取的是強制標識制度,本文將通過介紹美國的相關法律規定,對比其與我國的不同。從其不完善的地方進行反思,同時也學習其先進的法律規定,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轉基因食品;標識;自愿標識;強制標識
轉基因技術是21世紀的明星產物,所謂轉基因技術是指,應用人工方法將某種生物的遺產物質分離出來,在體外進行切割、拼接和重組,將重組的遺傳物質通過各種途徑導入并整合到某個宿主細胞或個體的細胞核中,有目的的改變它們的遺傳性狀。[1]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產的產品不僅品質性狀好,而且價格低廉,廣受大眾歡迎。所謂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簡稱GMF),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將某個基因從生物中分離出來,然后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使其在性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方面向人類所需的目標轉變,符合人們的需求。[2]轉基因食品包括轉基因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所生產的食品。
所謂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是指,對食品的生產過程和生產方法進行標識,以提示消費者食品是否是使用轉基因生物生產而成的。關于標識制度,目前在世界上,主要存在兩種法律制度模式。首先是寬松型,采取“自愿標識制度”,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代表。其次,是嚴厲型,采取“強制標識制度”,以歐盟為代表。
美國采取“自愿標識”為主,“強制標識”為輔的制度。在美國聯邦法律中采取的是自愿標識制度,只有三個州通過了轉基因強制標識法案,分別是緬因、康涅狄格和佛蒙特。在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時采取的是“實質等同原則”,主要是指所有轉基因食品都必須經過一項以科學為基礎、針對產品特性尤其是特殊成分的評估,倘若轉基因食品與同類的傳統食品無實質性差異,則無須加以標識;否則,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可進行特別復檢,視復檢結果決定是否必須加以標識。[3]
(一)自愿標識制度
所謂自愿標識,是指法律并未規定必須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生產者或銷售者可以根據市場趨勢或消費者偏好,自行決定是否對產品加以標識。[4]美國的這一制度最初是建立在消費者開放的價值觀上的,但是面對今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提出質疑,美國聯邦政府仍堅持實行“自愿標識”的原因在于:
首先,美國種質公司的巨大收益。美國的主要農作物中轉基因作物占了絕大比例,90%以上的玉米、大豆、棉花、甜菜和油菜都是轉基因的。美國最大的種子公司——孟山都,占了美國市場上約80%的玉米和90%以上的大豆,這些作物都是用含有孟山都專利的種子(無論是孟山都自己、還是通過它授權經銷商銷售)種植的。[5]由于這些種子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利潤,而且也能創造巨大的稅收收入,所以美國聯邦政府在制定法律時會向種子公司傾斜。
其次,強制標識操作層面工程巨大。強制標識會增加食品包裝出產的流程。尤其在美國,轉基因食品在市場上的比例達到80%以上,如果進行強制標識制度,包裝過程中就會帶來巨大的工作量。而且配套的檢測和監督措施等也要實施起來,才能保證強制標識制度正常運轉。于此同時強制標識也會引起食品成本增加,這些成本無疑會增加到消費者頭上。
(二)強制標識制度
在進行強制標識的三個州的法律規定中,大致對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規定。首先,在進行轉基因食品標識時字跡應該清晰明顯。標識的字體應與產品其他說明的字體同等大小。如果同其他說明相比不夠明顯,則被認定為錯誤標識。其次,在標識的方式上,法律規定主要在附隨運送的賬單上或者包裝外進行標識。比如,對于種子,在盛裝容器或其它能夠反映其所有者的包裝中標明“通過基因工程制造”;對于原始農產品,在包裝外或附發貨單或者零售容器外進行標明;對于零售商,要在包裝外進行顯著標明。[6]
(一)我國轉基因食品的標識制度
2007年時,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食品標識管理規定》,其第十六條規定,屬于轉基因食品或者含法定轉基因原料的,應當在其標識上標注中文說明。這是我國第一次提出關于轉基因食品標識的規定。但是該規定法律位階較低。2015年我國新修改的《食品安全法》也增加了轉基因食品標識的制度和相關的罰則,將轉基因食品標識的規定提升到了法律層面。其規定: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當按照規定顯著標示。對于違反標識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并可以沒收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7]這一法律規定奠定了我國對轉基因食品標識的態度。即實行強制標識制度。
(二)我國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新法規定了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該按照法律規定進行顯著的標示,并設置了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一規定有助于改進我國轉基因食品的標識制度,對消費者的知情權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并沒有細化的法律規定。
首先,關于轉基因食品的界定。我國新修改的《食品安全法》中,對于轉基因食品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目前,只在學理上對轉基因食品有相應的定義。對于究竟什么是轉基因食品,包括哪些哪些領域的食物,通過怎樣的流通手段產生,都沒有確切的定義。
其次,轉基因食品的材料來源界定。2002年,農業部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制定了首批標識目錄,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類17種轉基因產品,進行強制定性標識,其他轉基因農產品可自愿標識。自首批標識目錄發布至今,我國批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準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5種作物。根據規定,凡是列入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中標識目錄的轉基因生物都應該按規定進行標識。但是轉基因食品的材料來源是否只限于這5類17種,法律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規定。
最后,追溯體系不完善。我國在今年新修改的《食品安全法》中,提出了建立食品安全的全程追溯機制。比如,其四十二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保證食品可追溯。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產經營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農業行政等有關部門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協作機制。”全程追溯機制對于掌控食品來源情況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于轉基因食品這一特殊產品。但是在操作中如何保障信息采集的連貫性沒有具體的規定,如何確定各生產者之間的責任,標識義務在生產者之間如何分配問題沒有細化的規定。這就會引起各生產者、加工者之間的相互推諉和責任追究不到位。
(一)美國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帶給我們的反思
結合上述對于自愿標識制度的介紹,筆者并不贊同美國聯邦政府采取的自愿標識制度,該制度存在諸多不足。具體如下:
1.對消費者權利的侵犯
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根據這條規定可知,消費者對于商品的特性有知情權。自愿標識制度無疑是對生產者的權利的放縱,而將風險都轉移到消費者一方。
在自愿標識制度下,美國民眾已經發起了多起訴訟要求聯邦政府進行強制標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Shalala案。2000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以下簡稱FDA)在發表聲明中表示,“通過rDNA過程制造出來的轉基因食品被視為是安全的,而且不受食品添加劑法規的調整”。美國一個叫做BIO-INTEGRITY的聯盟對FDA的聲明非常不滿,并訴至美國哥倫比亞區法院,主要提出三點疑義,1.FDA關于不標識rNDA轉基因食品的決定是否武斷2.FDA關于不標識rNDA轉基因食品的決定是否違反《自由行使法規》3.FDA關于不標識rNDA轉基因食品的決定是否違反《宗教自由恢復法》。在本次訴訟中,法院最終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法院認為,FDA的聲明本身只是一個建議性的意見,并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所以FDA具有自由行使權。而且該聲明因為沒有法律約束力,所以不是重大聯邦行動,也就不存在“武斷”與否的情況。法院同時認同了FDA的解釋,認為添加到rDNA轉基因食物中的唯一物質是核酸蛋白質,這種物質是安全的,除非有相反的證明。FDA指出,rDNA食品沒有材料變化,法院認同這一觀點。只有材料發生變化時,標識與否才關乎到顧客是否購買,所以,可以不標注rDNA食品字樣。由于《聲明》是中立的、可適用的,所以不違反自由行使條款。《聲明》沒有對任何一個人造成實質性的“負擔”,也沒有強迫他們放棄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不違反宗教自由恢復法。[8]
本案是美國第一起直接針對轉基因標識提起的訴訟,從此案中可以看出,美國民眾已經對自愿標識制度標識不滿,而且該制度不足夠保障消費的利益。筆者認為,自愿標識制度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同時也侵犯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
2.不利于風險預防
美國對轉基因食品進行自愿標識的立法背景是建立在“合理的科學原則”基礎上的。所謂“合理的科學原則”是指,在進行具體的法律制定時,應建立在學科的基礎上,而不是對潛在風險進行懷疑。不贊同因為存在不可證明的風險來規避轉基因技術的使用。對轉基因食品進入市場前不進行風險評估,這樣制度不利于對風險進行及時有效的把控。
首先,不進行強制標識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比如,西方很多人對花生過敏,轉基因食品中如果加入花生的基因,但是不進行標識的話就會導致消費者誤食而出現過敏的癥狀,從而引發健康問題。[9]所以,1992年FDA發布的《來源于新的植物不同性的食品的政策申明》規定,實質不等同的轉基因食品和致敏性轉基因食品需明確標識,其他轉基因食品不用標識。但是,除了致敏性的其他轉基因食品還可能產生非期待效應的問題,其后果根本無法防控。其次,對環境方面,如果轉基因食品任意在市場中流通,很有可能會造成基因污染。從而導致傳統食物受到污染,遺傳序列發生改變。
因為目前轉基因食品安全的不確定性,如果不進行強制的標識,很有可能無法防控風險,造成無法估量的態勢。則會造成無法防控的風險。將來對人類和生態環境造成什么樣的傷害不得為知。
(二)美國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對我國的借鑒
我國的規定均是對標識制度的原則性規定,沒有具體細化的規定,是目前我國立法最主要的問題。美國三個州的強制標識的細化制度在具體操作層面對我國有借鑒意義。目前在實踐操作中,我國標識制度的實施存在不足。
標識不醒目。在市場中,商家為了降低標識的力度,要么標識很小,消費者很難注意到;要么有些商家亂標識,以“非轉基因”作為炒作噱頭。2012年我國一項關于深圳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標簽的調查顯示,43.5%的消費者完全沒有注意過食品上是否有轉基因標識,29%的消費者會偶爾特異注意轉基因標識,27.5%的消費這注意過。[10]超過一半的消費者不能從現有的轉基因食品標簽中獲得充分有效的信息。[11]這一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我國對轉基因食品標識沒有具體細化的規定,包括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字體、顏色、字號,是否有圖案標志提醒,由于這些細化規則的缺失,導致商家在具體的操作中故意模糊標簽,使消費者不容易辨別或者根本無法看清。
關于這一點,美國緬因、康涅狄格和佛蒙特的相關規定對我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首先,標識字跡應該清晰明顯,在字號上,標識的字體應與產品其他說明的字體同等大小。其次,在標識的方式上,應在附隨運送的賬單上或者包裝外進行標識。包括,在盛裝容器、包裝外、附隨賬單、發貨單、零售貨架或者零售容器外進行顯著標明。
關于轉基因的管理,農業部的態度一直是“積極研究、慎重推廣、依法依規、加強監管”。根據這樣的基調我國建立了強制標識制度,在該制度的基礎上我國應該加快建立轉基因食品標識專門法律規定,對監督、實施中的一系列問題進行細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轉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同時也是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由選擇權的尊重。
[1]魏偉,錢迎倩.轉基因生物安全嗎 [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1.
[2]羅承炳,邵軍輝.轉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研究 [M].長春:中國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2.
[3]張忠民.美國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法律剖析[J].社會科學家,2007(06):71.
[4]同上.
[5]http://www.fortunechina.com/business/c/2014-07/01/content_211895.htm,2015-12-1.
[6]茆巍,劉博.州立法視野下美國轉基因食品標識政策的可能變化與展望[J].中國軟科學,2014(8):80-89.
[7]<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九條、第一百二十五條.
[8]ALLIANCE FOR BIO-INTEGRITY,et al.v.Donna SHALALA,et al.,116_F.Supp.2d_166.(2000).
[9]楊新瑩.我國轉基因食品安全立法模式探討[J].貴州農業科學,2011,39(10):183-192.
[10]阮金麗,程晨,陳麗華等.深圳市居民對轉基因食品及其標識認知的再調查與分析[J].現代食品科技,2013(04):848-852.
[11]吳艷.歐盟轉基因食品標識法律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中國海洋大學,2013.
D922.16
A
2095-4379-(2016)33-0021-03
陳可(1991-),女,蒙古族,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