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穎 王伯勇
1.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1800;
2.天津市公安局寶坻分局林亭口派出所,天津 301800
?
輕傷害犯罪案件審查逮捕工作難點與對策
張紅穎1王伯勇2
1.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1800;
2.天津市公安局寶坻分局林亭口派出所,天津 301800
司法實踐中,輕傷害犯罪是常見的案件種類之一。其法定最高刑為三年有期徒刑,雖相對較輕,但由于傷害犯罪必然有對應的受害者,且經常存在雙方過錯,因此往往形成難于疏導的矛盾。與言辭證據占有重要地位,且容易形成傾向性偏差、難于固定等特征相結合,在審查逮捕階段可能導致證據采信、措施適用等難點問題。其改進重點,在于準確把握核心證據,重視開展和解工作,盡可能化解社會矛盾。
輕傷害犯罪;審查批準逮捕;證據固定;刑事和解
(一)因家庭婚戀、同事工友日間瑣事矛盾糾紛升級引起的輕傷害案占大多數
從案件涉及到的當事人的關系看,輕傷害犯罪案件大多發生于具有同事、親屬、鄰里或者朋友等社會關系的熟人之間,當事雙方關系一般較為親近熟悉,雙方素無積怨或積怨不深,由于工作爭執或日常生活瑣事等矛盾,行為人由于一時沖動造成傷害后果,犯罪行為的影響范圍較為有限,造成的損害后果也相對較輕。
(二)酒后滋事引發故意傷害案占近五成
通過分析近年來的故意輕傷害案件,發現酒后滋事是引發此類案件的一個重要原因。據統計某檢察院階段性批準逮捕情況,酒后糾紛導致的故意傷害案將近50%。
(三)臨時起意、突發性犯罪占多數,主觀惡性較小
行為人主觀上往往并無事先預謀,大多系突發型犯罪。多屬初犯或偶犯,其主觀惡性一般較小。行為人犯罪往往是因為民間矛盾糾紛無法及時得到妥善解決,引發雙方爭執,或者因瑣事糾紛突起爭斗,行為人情緒失控引發犯罪。
(四)部分被害人存在事先過錯
據統計,公安機關提請逮捕的輕傷害案件中,有將近40%的被害人先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言語攻擊或挑釁,而嫌疑人因沖動導致對被害人動手而致被害人受傷。
(五)案件處理不當極易引發更大矛盾,影響社會安定
輕傷害案件雖屬于輕微刑事案件,且社會危害后果不大,但如果不妥善處理,極易產生信訪、申訴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此類案件多涉及鄰里關系、家庭關系、同事關系、朋友關系等維系社會穩定的基本社會關系。如果處理不當則會激化雙方的矛盾,使得基本的社會關系受損、難以修復,致使社會矛盾加劇惡化,增加不穩定因素。
(一)個別案件先期證據固定問題導致后期工作難度
公安機關案多人少矛盾較為突出,個別偵查人員在接到傷害案件警情后,因對案件重視不夠,再加上其它工作的繁忙,收集、固定相關證據不全面、及時的情況偶有發生,因該類案件需要法醫對傷情進行鑒定,而在此期間犯罪嫌疑人有機會謀劃應對策略,并且存在串供的情形,最終造成證據再補充時已滅失,導致案件偵查工作陷入僵局。個別偵查人員在調取相關的言詞證據時,對案件當事人、證人等帶有強烈個人感情色彩的陳述、甚至是歪曲事實的陳述,未能仔細予以甄別,所取得的關鍵證據經常出現自相矛盾的狀況,致使案件事實無法查清。司法機關發現關鍵性的證據之間存在矛盾后補充偵查時,案件雙方當事人有時不理解,情緒對立、不予配合,緊盯辦案動向,補充偵查工作常常遇到極大的干擾,改變強制措施常被誤讀為辦案不公,稍有不慎即導致矛盾激化。
(二)證據之間矛盾排除難,致使證據采信遭遇“瓶頸”
在輕傷害案件的事實認定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各執一詞,證人證言尤其是目擊證人的證言就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證人證言之間很多都存在矛盾,甚至大相徑庭。有的目擊證人因害怕得罪當事人而不愿作證,有的愿意作證但表述不準確,有的因與一方當事人素有交往、關系較好,就會在作證時不如實陳述,只提供對該當事人有利的證言。還有部分相互串證,與其他目擊證人的證言完全相反,給審查證據尤其是關鍵證據的采信帶來困難。
(三)輕傷害案件自訴率低,且未達成和解均提請逮捕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輕傷害案件是屬于自訴和公訴并行的案件。如果走自訴的法律程序,被害人負有舉證的義務,并且要承擔舉證不能的敗訴后果。因大部分群眾對如何固定證據等不清楚,而且如果請律師還要支付律師費,對于群眾來說這也是一筆額外的開支。基于上述原因,被害人在案發后一般選擇報警,走公訴程序。另外公安機關在雙方當事民事達不成和解的情況下,為防止被害人有過激行為,往往將該案提請檢察機關逮捕嫌疑人,一旦檢察機關依法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被害人往往認為執法不公,質疑檢察機關的執法公信力,甚至有的被害人會上訪、纏訪。
(一)督促公安機關及時、全面收集證據
對于被害人到檢察機關反映公安機關未對輕傷害案件進行立案偵查的,檢察機關應當督促公安機關對輕傷害案件及時受理,對案件全面、規范取證,避免證據的滅失、變化或證人之間證言的串證[1]。尤其要督促公安機關重視對證人證言的收集,證人證言主要是目擊證人的證言,如找不到目擊證人,可積極尋找間接證人,通過間接證人再去尋找目擊證人。即使以后被害人被鑒定為輕傷,走自訴程序,也可以依法向法院提出申請調取公安機關收集的證據材料。
(二)及時主動消除證據之間的瑕疵,加強對鑒定意見的審查
檢察機關在審查逮捕過程中,在書面審查的同時,對于明顯相互矛盾的證據,應當及時核實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供述,盡力消除三者之間的矛盾點。發現故意作偽證的,除了建議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外,還應當建議公安機關重新取證。對于承辦人認為存在瑕疵的鑒定意見,應當及時將鑒定意見送交技術部門進行文證審查,經審查發現鑒定意見確實存在問題的,應當建議公安機關重新委托鑒定。
(三)多舉措做好輕傷案件的刑事和解,健全和解銜接機制
在傷害案件發生后,經鑒定為輕傷的,對于社會危害不大、犯罪嫌疑人認罪態度較好,具有悔罪表現且雙方有和解意愿的,公安機關即應積極主持調解。對于無法達成和解,但一方仍有和解意愿的,可以通過給不愿意和解的一方做思想工作,并通過邀請基層組織的有關人員、雙方當事人親屬共同參與調解。對因賠償數額問題無法達成和解的,司法機關要根據現有法律規定,依法確定一個適當的賠償數額。對于犯罪嫌疑人愿意進行合理賠償,且已經向政法機關預交足夠的賠償金,能夠提供保證人或保證金,有固定的職業和居所,且有認罪、悔罪表現的,可以不批準逮捕。對于犯罪嫌疑人不愿對被害人進行賠償的案件,應結合其行為及可能會給被害人造成的損害,并綜合考量其犯罪情節及悔罪程度,審慎適用逮捕的強制措施。
(四)切實降低輕傷害犯罪案件逮捕率
一是堅持少捕慎捕,通過辦案積極促成社會矛盾的化解,在逮捕質量的把握上應樹立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相統一的質量觀;二是在審查逮捕輕傷害案件的過程中,應主動聽取各方的意見,說服引導各方修復損害,積極開展檢調對接,促成和解,努力化解雙方矛盾,實現案結事了人和;三是要做好各訴訟階段的協調銜接工作。受案前應建立與公安機關的類案溝通協調機制,促使公安機關高度重視矛盾化解工作,要及時查清案件事實,分清是非對錯,引導和促成當事人達成和解,并對是否有逮捕必要性進行查證把關。在審查逮捕階段,應主動與案發地的基層組織聯系溝通,掌握雙方產生矛盾糾紛的原因、有無達成和解的可能以及加害方被監禁對矛盾化解的利弊等信息。在批準逮捕后,應建立與公訴環節的跟蹤溝通協調機制,建議繼續做好矛盾化解工作,若逮捕必要性條件消失,建議及時變更強制措施。
[1]周依苒.輕傷害案件辦理中若干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5(26).
D926.3
A
2095-4379-(2016)33-0161-02
張紅穎(1976-),女,天津人,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科,副科長;王伯勇(1976-),男,天津人,天津市公安局寶坻分局林亭口派出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