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浩 李 哲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6
?
“賣契”制度防范“一船二賣”風險分析
劉浩李哲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遼寧大連116026
摘要:從“一船兩賣”案例入手,發現我國船舶登記提交的文件為“買賣合同”,與國際上“賣契”并不相同,對“賣契”引入船舶登記進行分析,以此來防范“一船二賣”的風險,并提出自己看法。
關鍵詞:賣契;船舶登記;一船二賣
一船二賣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國際上都是很普遍存在的,而這勢必會導致其中的某一買方的權益受到損失,產生相應的法律糾紛。通過一個案例給出相應的法律關系。原告A公司與被告B公司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被告B公司將兩艘船舶賣給原告A公司。同年,被告與第三人C公司簽訂了一份船舶買賣合同,又將這兩艘船舶賣給了C公司。C公司取得該船舶后,尚未來得及辦理船舶所有權登記即被法院扣押。船舶交接前,被告B公司向海事局申請注銷了船舶所有權和國籍登記機①。這是典型的一船二賣,該船舶作為特定的物,只能賣給一個買方,勢必會損害另一個買方的權益。
船舶物權的公示方式是為船舶登記在國際上呈現統一化的趨勢,各國的船舶登記與物權法都有相應的承接。根據我國《船舶登記條例》第13條規定,購買取得的船舶申請船舶所有權登記的,需要提供購船發票或者船舶的買賣合同和交接文件。顯然,我國的船舶所有權證明文件是“買賣合同”,而不是國際上的“賣契”。進行船舶登記需要提供船舶買賣合同,這就極易造成一船二賣的事情的發生,而國際上“賣契”作為船舶登記的文件則更能避免類似事情發生。
“賣契”在《元照英美法詞典》中的定義為:“將財產所有權或動產絕對地或通過擔保的方式轉讓他人的一種契據。在實踐中最常見的是指將動產賣契進行抵押以作為債的擔保。當債務履行后,受讓人依約定將賣契返還讓與人。與質押或典當不同的是,動產的占有不轉移到讓與人手中。”[1]賣契是重要的法律文件,在國際上是作為權利轉讓的重要證明。[2]
賣契具有證據作用,契據制作人所要表明的含義以及所要實現的交易能立即被其他人或者機構所了解。公證員在公證時對賣契中信息,要進行審查并且核實,如果發現其中的虛假信息,要通知契據制作人,對此進行的公證并不能通過。如此,公證基本上可以確保誠實交易與信任交易的發生,可以極大的減少買方與賣方之間的不信任,減少錢貨兩虧的發生,而且認證程序能夠確保公證機構公證的真實性以及其資質。在極少的情況下,除非公證機構在公證時疏忽或者存在非法的行為,經過公證員公證、認證之后的文件存在虛假的可能性極小。
船舶買賣過程中,買方與賣方相互協商之后,交換文件。賣契是船舶物權變動的重要證明文件,買方與賣方檢驗船舶、支付款項、交接船舶等環節都是依據賣契來進行的,這些環節貫穿在船舶買賣的始終,其中的賣契在國際上更是有這其獨到的作用,相較于買賣合同而言,賣契在其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實踐中更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依據此種船舶交易程序,除非買方對風險防范絲毫不注意并且對船舶買賣操作不按照規范的程序進行,賣方一船兩賣事件的發生是很難存在的。因此,明確賣契制度在船舶登記法律中意義,有利于規范船舶買賣交易的相關標準,減少甚至避免交易風險的發生。
從我國《船舶登記條例》第5條“船舶所有權的取得、轉讓和消滅,應當向船舶登記機關登記;未經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可以看出登記對抗主義是我國船舶所有權登記效力所采用的。船舶登記物權發生變動未進行相應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這對于登記機構而言,在對船舶登記時進行相應的審查依然是必須的。而《船舶登記條例》第14條“船籍港船舶登記機關應當對船舶所有權登記申請進行審查核實,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應當向船舶所有人頒發船舶所有權證書……”從此條例規定中可以發現,船舶登記對于采用形式審查亦或者實質審查并沒有明確的規定。
船舶登記機關對當事人所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查核實,對合同雙方意思表示是否真實核實,在實際中是不現實的。航運市場是逐漸完善并且發展的,隨著船舶只會越來越多,以及細節上的區別,提交的資料也會逐步增多,如果都進行鑒定,這需要投入極其大的人力物力資源,無論對當事人還是登記機關都都造成很多的不便,在實踐中是難以進行的。船舶登記機關實質審查無論理論上還是實際中可操作性不強,而賣契中公證實質性審查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將賣契這一概念引入在船舶買賣進行的船舶登記實務中,在國際上已經成為慣例。我國雖然一直對于船舶登記所要求的文件是買賣合同,但相比于賣契而言,有著一定的弊端。將賣契制度引入我國船舶登記程序,對于減少“一船二賣”這類事件的發生,具有顯著的作用。通過借鑒國際上的賣契,對于我國的船舶登記實踐上來說具有很大的意義,以賣契作為參考,逐漸完善船舶登記制度。
[注釋]
①(2003)青海法海商初字第214號.
[參考文獻]
[1]薛波.元照英美法詞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52.
[2]初北平.“賣契”概念應引入我國船舶登記法律[J].現代法學,2014.1.
中圖分類號:D923.2;D99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218-01
作者簡介:劉浩(1993-),漢族,山東日照人,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商法;李哲(1992-),漢族,山東濟寧人,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