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貝貝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
論我國取保候審制度保證方式的完善
鄺貝貝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摘要:2012年的新刑訴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規范和完善了取保候審制度,但實踐中仍存弊端,取保候審的運用不足也使得高羈押率、刑訊逼供、超期羈押等問題更為嚴重。借鑒國外有關保釋制度的相關規定來完善我國取保候審制度的保證方式,以期能夠有所提高取保候審的適用率。
關鍵詞:取保候審;保釋;保證方式
作為一種審前羈押的替代措施,取保候審制度的完善能更好地貫徹無罪推定原則,推動我國司法制度中關于人權保障的深入研究;而且隨著取保候審適用的增多,更有利于推動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
一、國外的保釋制度
保釋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國,雖然該制度最初的產生直接淵源于現實的需要,而與人們對于抽象的自由的熱愛無關,與公民基本人權的保護、現在公認的無罪推定原則沾不上邊,[1]但是在《威斯特敏斯特條例(一)》實施之后,保釋制度逐漸向著提高司法效能和保障被羈押人權利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在被羈押人觸犯法律規定的可以保釋罪行的情況下,保釋制度提供了最大的不受羈押的機會。《人身保護法》的頒布明確地將保釋規定為一項基本的法律制度,《權利法案》進一步明確了保釋金的數額,使保釋真正成為一般民眾可以享有的權利,從一般人權上升到自由權利的高度,并考慮到該權利行使的可行性。1976年《保釋法》總結了英國在保釋制度方面的立法和實踐經驗,取得了一些突破,首次將保釋作為一項公民權利加以規定,加之后續一些關于保釋制度的特別法的制定,英國構建了以《保釋法》為核心的現代保釋制度。英國的保釋制度有權利保釋和裁量保釋之分,在保釋的保證方式上主要有具結釋放、保證人擔保和財產保。美國的法律制度是在繼受英國普通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保釋制度也是如此。由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和下級法院的判例可知,美國保釋制度從無罪推定原則出發,為使嫌疑人、被告人有充分機會進行辯護準備,特別是協助其辯護律師收集證據、調查案情,只有允許保釋才能避免在被定罪之前受到拘禁。具體的保釋方式主要是“具結”釋放、現金保釋、百分之十替代(定金保釋)、保證人保證。
在英美法國家,嚴格法所具有的個人主義特征,以無罪推定為前提的正當程序模式和對抗制的訴訟結構使得保釋作為公民的權利制度日益臻于完善。而采取犯罪控制模式的大陸法系國家,出于打擊犯罪、保護社會的需要,保釋與否完全由法官來決定。比如在德國,保釋只是作為免除羈押的一種替代措施存在于羈押制度之中,不構成一種獨立制度,實踐中很少適用這一非尖銳性措施;具體的保證方式有交納現金、有價證券、設定質押權的財產保和由適當人員作出擔保的人保,同時根據德國憲法的平等原則,保證金的數額必須與被告的收入和財產相適應。
二、我國取保候審制度中保證方式的現狀
2012年新《刑事訴訟法》第六章強制措施中,第65至71條以7個條文規定了我國取保候審制度的內容,《高檢規則》、《公安部規定》、《關于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定》等司法解釋進一步細化了我國取保候審制度的相關內容。然而,在取保候審制度的具體適用上:
首先,我國現行刑訴法只規定了保證人保證和保證金保證,且沒有對它們的適用作出具體區分。實務中考慮到保證人的信譽,公安司法機關大多采取財產保的方式,只有在必須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取保候審而其又交不出保證金時才采取人保,于是形成了以財保為主、人保為輔的現狀。
其次,我國規定擔保金的擔保方式只有現金。當有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一時拿不出現金又不能以其它財產作為擔保時,他們將不被取保候審,嚴重侵害了其合法權利。
再次,刑訟法未明確規定保證金的數額。就財產保而言,《高檢規則》第90條中規定了最低限額為1000元,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為500以上。其他不論2012年新刑訴法還是目前的司法解釋,對于保證金均沒有規定具體數額的標準,也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使得保證金的收取、金額的確定、沒收等在操作上很不規范,隨意性很大。
三、完善我國取保候審制度的保證方式
(一)引進具結釋放的保證方式
根據英國學者的解釋:“具結釋放指某人在法官或治安法官面前簽署的一種保證書或者承諾書。據此該人保證自己實施或不實施某一特定行為,或者交納一定數額的金錢作為履行該保證書或承諾書的擔保。”[3]可見,具結保釋是被保釋人自我擔保形式,且主要是信譽的擔保,也可以實行金錢擔保(先保釋后交錢)。
(二)允許非貨幣擔保
英國的擔保物除現金外,還有旅行支票,任何其他易保管且易被兌換成英國貨幣的有價物[4]。在德國,保釋可以交納現金、有價證券、設定質押權或者由適當人員作出擔保。
(三)設定保證金的最高限額
我國可考慮基于保證金下限1000元,對上限予以明確規定,綜合考慮犯罪嫌疑人的社會危險性,案件的情節、性質,可能判處刑罰的輕重,犯罪嫌疑人的經濟狀況,當地的發展水平等情況,確定收取保證金的數額上限。
[參考文獻]
[1]程漢大.英國政治制度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66.
[2]陳衛東,劉計劃.英國保釋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A].陳衛東主編.保釋制度與取保候審[C].北京:中國檢查出版社,2003,8:118.
[3]中國政法大學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組織編譯.英國刑事訴訟法(選編)[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116.
[4]郭天武著.保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21.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229-01
作者簡介:鄺貝貝(1990-),女,河南駐馬店人,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訴訟法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