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嬌
中國民航大學法學院,天津 300300
?
論環境侵權救濟
孫玉嬌
中國民航大學法學院,天津300300
摘要:近年來,我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環境侵權糾紛更是愈發頻繁。環境侵權是一類特殊的侵權,決定了其救濟有特殊之處,如無過錯責任原則、舉證責任倒置等。但我國環境侵權救濟制度不完善,不僅相關的法律規定不完善,訴訟、非訴等救濟制度也不完善,因此對我國環境侵權救濟制度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對我國環境侵權救濟的發展完善有所幫助。
關鍵詞:環境侵權;救濟;制度完善
一、我國現行的環境侵權救濟機制
環境侵權救濟機制是有關環境侵權救濟的一系列規則、方式、程序構成的系統。[1]我國的環境侵權救濟途徑主要分為訴訟救濟和非訴救濟。《民事訴訟法》第55條、《民法通則》第124條、《侵權責任法》第65條都對救濟做出了規定。我國現行的環境侵權救濟承襲傳統侵權救濟的基礎上,又創制了一些新機制,如:
(一)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
《侵權責任法》第65條和《環境保護法》第41條明確了只要造成環境損害,就要承擔侵權責任,而無需以違反排污標準為前提。因此,我國的環境侵權采取無過錯責任原則。
(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
傳統的訴訟中通常“誰主張,誰舉證”。但在環境侵權中由于發生原因復雜,受害人通常是弱勢方而不能查清原因。因此環境法有了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原告只需證明損害的發生,而是由被告證明損害與自己無關。
(三)民事賠償彌補損失
《侵權責任法》第65條和《環境保護法》第41條規定了環境侵權救濟手段主要是民事賠償,即排除妨害、損害賠償、停止侵害、恢復原狀等民事手段。但遺憾的是我國沒有建立環境侵權保險賠償制度。
二、我國環境侵權救濟面臨的困境
(一)訴訟救濟面臨的困境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了對環境侵權中法律規定的機關和組織可以起訴。其中的“機關”、“組織”沒有明確范圍,而國家的組織、機關有很多,應進一步修改法律闡明可以提起公益訴訟的機關組織范圍。
(二)非訴救濟存在的困難
仲裁方面,沒有專門的環境仲裁方面的立法作為依據,各地的仲裁委也沒有把環境仲裁納入受案范圍,環境仲裁機構不健全,仲裁員素質有待提高;調解方面,調解結果可以被隨意反悔,并且反悔方不用負任何法律責任,由此導致拖得時間長,危害蔓延;環保部門處理相關問題時,往往受地方勢力的掣肘,不能及時有效的解決問題和保護弱勢公民。
三、健全我國環境侵權制度的建議
(一)在法律上健全環境侵權救濟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目前我國環境形式日益嚴峻,環境侵權案件也越來越頻發,但現在的法律制度沒跟上,特別是環境侵權救濟中的訴訟和非訴訟方面滯后。為此,要盡快完善有關的環境侵權法律制度及訴訟方面的法律制度,如明確提起環境訴訟主體的范圍;提起環境侵權的“組織”,可以通過法律解釋明確何種組織才有權力提起環境侵權訴訟等[2]。
2.司法上注重保護弱勢群體。環境侵權的兩方一般分別是大企業和弱勢公民,實力相差很大。應注重對弱勢公民的保護,司法上:在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時,盡量使弱勢公民少承擔舉證責任,使施害方多承擔一些舉證責任;對于復雜難斷的環境侵權案件,法律工作人員應盡可能保證受害方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司法救助;更多地用集團訴訟去解決環境侵權的案件。
(二)在社會救濟方面健全環境侵權救濟
1.完善環境責任保險。首先建立環境侵權責任保險制度。其次應建立環境風險的責任保險,即環境有面臨侵害的風險時,通過責任保險進行及時的治理,抑制環境風險的擴大和惡化。還可以嘗試讓保險公司監督甚至參與企業的環境風險治理,從源頭上減少環境侵權案件的發生。最后,要選擇好承保機構,選擇實力雄厚且信譽良好的保險公司作為環境責任保險機構,這樣可增強環境侵權人的責任承擔能力和對受害人的賠償能力。
2.建立環境侵權賠償基金。目前我國對環境侵權救濟的民事賠償甚少,根本不能彌補受害方損失。對此,可借鑒美國的超級基金制度,在我國建立環境侵權賠償基金,在無法查明環境侵權加害方或知道加害方但無力賠償時,從此基金中先拿出一些資金墊付賠償金或救濟金。基金的資金來源應多樣化,可以通過政府撥款,從相關企業征稅、排污費,接受社會捐贈,發行環保彩票等來募集資金[3]。
3.推動公眾參與。環境與每一個人密切相關,公眾對于環境的變化有最直接的感知,因此,要大力鼓勵公眾參與環境監管。包括指引企業投保環境責任保險、繳納環境侵權賠償基金費,保險公司建立健全相關的保險制度,鼓勵公民對環境發展獻計獻策,發現環境的異常或損害自身利益的時候提起環境訴訟。政府則要悉心聽取公眾意見,一切以人民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切實推進好保護環境、完善環境侵權救濟機制。
[參考文獻]
[1]彭麗.論環境侵權的救濟[D].揚州大學,2013.17.
[2]費厚尚.論環境侵權民事救濟制度[D].揚州大學,2013.24.
[3]楊碩.環境侵權救濟制度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0.20.
[4]荏帥.環境污染侵權救濟制度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4.18.
中圖分類號:D922.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254-01
作者簡介:孫玉嬌(1993-),女,山東青島人,中國民航大學法學院,2015級國際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