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荷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 071028
?
淺論侵權責任能力與監護人責任規則之適用
張笑荷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保定071028
摘要:在比較法上,監護人責任規則以及侵權責任能力之間的關聯比較密切。被監護人的侵權責任能力不僅僅能影響監護人責任的形態,對監護人責任判定的實質性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若是脫離了侵權責任能力的概念理論,那么監護人的責任規范將難以被界定以及被解釋。目前,在我國的現行法之中還殘存著前蘇聯民法的影子,在規范監護人責任規則與價值取向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在未來的民法典中還需要完善。
關鍵詞:監護人責任;侵權責任能力;識別能力;衡平責任
一、我國法上監護人責任規則之定位
有的民法學者認為《民法通則》第133條的內容,對監護人的責任規則以及責任能力制度同時做出了規定。然而我國《民法通則》第133條的制定是受到了前蘇俄民法的影響的,與當時我國的國情也有一定的關系。1922年,《蘇俄民法典》制定,其中第9條、第405條針對無行為能力人所致損害情況做出了相關規定。1964年以及1994年相繼制定的《蘇俄民法典》以及《俄羅斯聯邦民法典》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上述規定。
前蘇俄民法中無行為能力人是不具備責任能力的,所以也就不具備單獨承擔責任的能力。但是年滿14歲的限制行為能力人則是具有責任能力的,監護人不能為其主張免責。
二、我國法上監護人責任規則之評價與反思
監護人責任規則以及侵權責任能力之間的關聯比較密切。監護人責任的判定以及監護人責任的承擔都與被監護人的責任能力狀況息息相關。一旦脫離責任能力的理論概念,那么監護人責任規則將無法被適用與理解。我國學者也主張在認定監護人責任時將監護人的侵權責任能力考慮進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國法上的監護人責任制度十分合理,無需修改。雖然在我國法典中對于受害人救濟方面規定的比較詳細合理,但是有關于利益權衡方面卻并不是非常合理。
(一)現行法對監護人過于苛刻,實際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在比較法上監護人并不是堅決要承擔責任的。但我國的法典中的規定則是與之相反。只要被監護人犯錯了,那么其監護人就必須為其承擔責任,是不存在免責的情況的。相較于西方法典中的侵權責任制度,我國的侵權責任制度更加注重受害人救濟的價值層面,致力向受害人提供充分的救濟。這種做法雖然極大程度的保護了受害人,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大弊端。一方面,監護人在履行監護職責時,由于顧慮過于嚴格的承擔責任,在對被監護人的監護過程中有意的減少被監護人教育方面以及照顧方面的財產支持,這樣一來,對于被監護人的健康成長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另一方面,為了減少監護人自身可能承擔的責任,監護人會有意減少被監護人的活動范圍,限制被監護人的人身自由。這兩種行為都違背了法律最初要保護被監護人的初衷,這樣不但無法很好的保護被監護人,而且還抑制了監護人積極履行監護義務的積極性。
(二)我國現行法未區分被監護人的主體范圍以及責任后果
在比較法上,無行為能力由于其并不具備識別能力,所以在行為人形成過錯之后,行為人不需要承擔責任。而限制行為能力人是具備識別能力的,在形成過錯之后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賠償責任。這樣一來,除了明確了責任原則外,侵權法的教育功能與預防功能也得到了發揮。比較法上監護人的類型以及過錯都不是一概而論的,被監護人的責任能力、識別能力都是設立相關規定的依據。但是在我國的民法上,則沒有這么詳細的劃分。無論被監護人是否具備識別能力,都不需承擔相應責任,而監護人則是不管是否存在監護過失,都要承擔監護責任。這樣的規定,使得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極其不協調。
(三)我國立法者沒有認識到責任能力制度的功能及其與監護人責任規則之間的關系
我國立法制度始終未將侵權責任能力的范圍做出明確的規定,認為一旦明確規定之后很可能會影響監護人承擔責任的效果,甚至可能會對受害人得到的救濟效果產生影響。但是事實上,當行為人構成過錯之后,侵權責任能力只不過是一種法律前提,并不具備實質影響。行為人侵權的本質還是在其自身的過錯能力。行為人具有侵權能力,就意味著行為人具有形成過錯之后承擔責任的能力。即使行為人不具備形成過錯能力,也并不代表受害人不會獲得充分救濟。大陸法的國家都在建立侵權責任能力制度的基礎上,附加一些相關的措施。所以筆者認為,民法上侵權責任能力制度與監護人責任規則之間,不存在沖突的觀點是不客觀的,我國的法學者以及立法者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責任能力制度的功能及監護人責任規則之間的關系。
三、結語
在未來民法典的編撰中,對目前“大一統”的監護制度應該進行一些實質改造,對監護人的權利、義務、責任等方面做出更加明朗的規定,多增加對成年的照顧內容,致力構造一個多層次的責任規則體系。
[參考文獻]
[1]鄭曉劍.侵權責任能力與過失相抵規則之適用[J].法學,2014(10).
[2]程嘯.過失相抵與無過錯責任[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4(01).
中圖分類號:D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292-01
作者簡介:張笑荷(1994-),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法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