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貞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的不斷實施與推進,數學的文化價值越來越被重視??v覽各個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不僅在知識的編寫中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文化,還專門開辟了“你知道嗎”欄目進行顯性體現。本文通過三個方面來闡述小學數學教材中“你知道嗎”的教學價值及使用策略。
【關鍵詞】你知道嗎;教學價值;使用策略;無縫鏈接;創設發展平臺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的不斷實施與推進,數學的文化價值越來越被重視??v覽各個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不僅在知識的編寫中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文化,還專門開辟了“你知道嗎”欄目進行顯性體現,其內容有數學史料、數學知識、數學的生活應用、數學家故事等,以激發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寬孩子們的數學視野,引導孩子們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促進孩子們數學思維的發展。盡管如此,在現實教學中很多教師對這部分內容并未引起足夠重視,往往只是作為知識拓展,讓孩子們一看了之。那如何將這部分內容作為課程教學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合理利用、充分挖掘,并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使其功效真正落到實處呢?
一、把握教學時機,與課堂無縫鏈接,提升課堂效果
“你知道嗎”欄目隨各單元教學內容相機編排。如將這一內容與新知教學無縫鏈接、有效融合,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效果。
孩子們經歷數學概念、知識形成的過程,往跟前人認識的過程是相似的。因此,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都把“你知道嗎”放在課的最后,而是應該根據“你知道嗎”本身的特點,將其與教材教學內容有機整合。
例如,教學《條形統計圖》時,可以把“你知道嗎”中了解申辦世博會的投票規則,作為新課的導入語,激發孩子們探究欲望;教學《認識負數》時,批發市場運進水果3噸,運出水果2噸。在引導孩子們進行記錄之后,再結合“你知道嗎”中介紹我國古代記錄相反意義量的方法——糧食入倉為正,出倉為負;收入的錢為正,付出的錢為負,讓孩子們初步感受到正負數的含義和用途。教學《簡便計算》時,可以利用“你知道嗎”中,關于高斯的故事作為情境導入新課,既吸引了孩子們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又讓孩子們得到文化的熏陶。
二、與問題解決接軌,適當改造延伸,優化學習過程
問題解決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學中,如能結合具體的問題,合理安排“你知道嗎”內容的滲透,適當改造延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教學《質數與合數》時:你會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質數嗎?8=( )+( ),10=( )+( )……在孩子們解決好這個問題時,教師提出,這樣的算式你還能寫出幾個嗎?你有什么樣的猜想?在孩子們表達自己觀點后,教師出示“你知道嗎”中“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我國數學家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通過講述數學家們對數學研究的孜孜追求、積極進取的精神,無形中塑造著孩子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又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在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后,教師出示我國古代“鋪地錦”的乘法計算方法和印度的印度乘法口訣。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嘗試用這兩種方法分別解決前面的實際問題。這樣在激發學生興趣、開拓眼界的同時,使學生對數學這門科學由繁到簡的內在發展規律再次有一種感性的認識。
三、與生活實際融合,創設發展平臺,豐富學習內涵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數學的課堂因為時間的限制,教材篇幅的限制,往往“你知道嗎”內容相對比較簡潔。如果能夠在課內外創設合適的平臺,將“你知道嗎”內容與孩子們的生活聯系起來,可以加深并拓展孩子們的認識。
例如,教學六年級上冊《比的認識》時,在孩子們初步認識比的意義的基礎上,提出這樣的問題:“在生活中,你注意過嗎?芭蕾舞演員跳舞時要踮起腳尖?而許多女人喜歡穿高跟鞋?”在孩子們疑惑不解時,出示“你知道嗎”中關于黃金比例的知識。然后,讓他們分別計算芭蕾舞演員踮起腳尖與不踮腳尖時下身的長度與身高的比值,同時在補充世界上的著名建筑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或者埃菲爾鐵塔,還有藝術、軍事各個領域中都有與“黃金比例”有關的數據。讓“黃金比”在孩子們對其有了深刻地印象,同時讓孩子們感受數學中所蘊藏的“美”。
小學數學教材中“你知道嗎”因為篇幅有限,內容簡單、涉及的面較窄、點到為止。在教學中可以就一個內容進行橫向延伸。例如,幾乎每冊的“你知道嗎”中都會介紹1~2位數學家的故事。因此,除了教材中介紹的以外,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通過上網或去圖書館查閱等形式收集數學家的故事或專題收集某一數學家的故事。在班級中可以開辟一個學習園地、開設數學活動課、以“數學展報”等形式進行交流。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體會并學習數學家的精神。當然還可以進行縱向拓展,教師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圍繞某一內容引導孩子們進行縱向挖掘。例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你知道嗎”主要介紹了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倫正四棱臺體積的計算方法和中國古代圓柱體和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此時,教師可引導孩子們進行深入挖掘:古埃及、古巴比倫和中國古代在幾何學上還有哪些主要成就呢?在挖掘與學習的同時孩子們愛國主義情感也得到了很好地培養,使孩子們更加客觀地認識我國與其他國家在數學文明中的地位。
總而言之,做為一線的教師,我們對于“你知道嗎”的思考與實踐,還需要繼續深入持久地開發和嘗試。要用心研讀教材中的“你知道嗎”,積極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充分熏染陶冶,才能真正彰顯出其內在的文化價值,才能使其真正成為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催化劑、正能量。
【參考文獻】
[1]陳榮芳.《讓“你知道嗎?”激發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數學教學》,2006年
[2]林曉.《用好“你知道嗎”提高孩子們的數學素養》.www.alllw.com,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