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
近年來,北京的建筑垃圾幾乎占到全市垃圾總量的一半,如何處置成了棘手的問題。本該被視為“金礦”的建筑垃圾何時才能煥發光彩,真正實現其價值?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令人頭疼的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是指建設、施工單位或個人對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等進行建設、鋪設或拆除、修繕過程中所產生的渣土、棄土、棄料、余泥及其他廢棄物。隨著城市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的加速,城市的“新陳代謝”也快了起來。據統計,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已達15.5億~24億噸。傳統的建筑垃圾處理方式主要為填埋和露天堆放,按堆高5米計算,1萬噸建筑垃圾將會占地約2.5畝,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不說,還會造成土壤和地表水的污染,甚至可能因堆高超標發生事故。2015年12月20日,一陣巨響和漫天灰煙后,深圳光明新區紅坳村余泥渣土受納場,百米高的渣土傾瀉而下,3個工業園33棟建筑損毀或被掩埋。發生滑坡的受納場,主要堆放物正是渣土和建筑垃圾。
據了解,歐盟國家每年建筑垃圾資源化率已達90%,日韓更高達95%以上,而我國目前卻不足5%。由于不重視再生資源的利用,我國對砂石等天然資源的依賴極其嚴重,開采量居全球第一,產量占到全球近一半。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尤為必要。事實上,在我國現階段要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率達到或超過國際水平是沒有技術難度的,國內一些權威機構已有相關的調研和技術鑒定。
技術上:可實現資源化
建筑垃圾的產生主要集中在建筑物拆遷、生產施工和裝修以及道路的建設、翻修等過程中,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混凝土、石灰、砂石、渣土等,集中資源化處理就不存在“二次污染”的問題;同時,建筑垃圾中還有建筑用膠、涂料、油漆等成分,它們不僅難以生物降解,還含有有害的重金屬元素,處置不當會危害周邊居民的生活。
元泰達是北京首家建筑垃圾回收處理廠,成立于2003年,10多年來積累了不少經驗。對于如何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總經理王以楓給出了答案。據介紹,他們先將建筑垃圾進行精確的分離分選,再將骨料破碎、分級、整形,然后將骨料和粉體材料進行處理,從而生產出再生高性能混凝土、生態無機料、復合筑路材料以及再生砂漿等。“建筑用膠、涂料、油漆三種物質成分的組成主要來自石化產品提取物或合成物,多數為易燃物,我們將這些物質均作為可燃物放入裂解裝置,密閉高溫(1200℃以上)無氧裂解處理成小分子氣體,產生的小分子氣體經三級過濾后作為清潔可燃氣,剩余渣磨細后制作成陶粒產品或道路用無機材料,將重金屬等物質固化在產品中?!蓖跻詶鹘忉尩?。
在王以楓看來,要在技術上實現向發達國家看齊并非難事。他表示,元泰達已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的“三個100%”,分別為建筑垃圾資源化率100%,即入廠的建筑垃圾經過分選分離分類和幾道加工工藝后,全部制成再生環保材料,不再產生二次污染;生產過程環保達標率100%,通過多級除塵、泥水分離、清潔能源系統等12個環保系統完全達到環保標準;再生產品市場化率100%,生產的再生產品經大量工程實例應用,完全達到建材行業標準,直接對接市場。業內專業的第三方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曾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對元泰達的建筑垃圾資源一體化項目進行過鑒定,認為其工藝技術具有較強的集成創新性,已達到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水平。
效益上:一些人眼里的“金礦”
目前,我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城市垃圾總量的40%。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建筑總面積600多億平方米,以每萬平方米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建筑廢渣五六百噸推算,我國現有建筑面積已產生二三十億噸建筑垃圾。在北京,每年有3500萬~4000萬噸建筑垃圾不斷產生并未被資源化處置,其中不少或被傾倒在路邊、荒地,或與生活垃圾一同被填埋。如此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之下,建筑垃圾成了名副其實的“垃圾”。
而在另外一些人眼中,建筑垃圾卻是“金礦”,因為對其稍加處理就能變廢為寶。慈善界備受爭議的名人陳光標就對建筑垃圾情有獨鐘,其龐大的財富帝國正是建立于不起眼的建筑垃圾之上。2014年1月18日,剛參加完江蘇地方“兩會”政協會議的陳光標接受了中新網記者的采訪,采訪中他詳細闡釋了自己財富的來源:“(工地拆除后)上萬噸的垃圾場,我們把里面的碎鋼筋等取出來,其余的做成顆粒,賣給別人鋪路,30塊錢一噸。很多人看不上這個利潤,雖然利潤很低,但是量很大?!标惞鈽苏f,借助其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理設備,每年有關拆除這一項,利潤加起來就穩定在2億元左右。
不過事實上,并不是所有建筑垃圾處理企業都這么幸運。2011年,北京下發了《全面推進建筑垃圾綜合管理循環利用工作的意見》。作為當時北京唯一一家建筑垃圾回收處理廠,元泰達的負責人著實激動了一把。《意見》提出,通過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設施處置能力以及綜合利用等方式,要使2015年建筑垃圾資源化率達到80%。4年多過去了,這個目標遠沒有實現。元泰達的建筑垃圾設備年處理能力為150萬噸,“從處理量和技術上講,是迄今為止北京市及國內已建成處理量最大的固定式建筑垃圾資源化工廠?!蓖跻詶鹘榻B?!澳壳白鼋ㄖ幚硎欠裼??”面對記者的提問,王以楓坦言,由于資源化相關政策尤其是建筑垃圾運輸進廠沒有落實到位,“沒有利潤,都在虧損”。
管理上:仍需努力探索新機制
“要像處理污水一樣處理建筑垃圾?!痹谥袊V業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王棟民看來,污水有管網,建筑垃圾同樣也應有一個渠道,讓建筑企業有處可送,讓處理企業有米下鍋。只有統一管理、協同配合,才能形成一個閉合的處理鏈,真正實現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2014年,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發布《建筑垃圾土方砂石運輸管理工作意見》,為建筑垃圾“戴上”工地管理、行政許可、運輸環節、消納管理等24條“緊箍咒”。該委協調城管、環保、住建委、交管等部門聯動,嚴格規范建筑垃圾土方砂石的管理。依據規定,建設施工(拆除)單位要將建筑垃圾運輸費和處理費預存至專用賬戶,專用賬戶開戶銀行根據建設施工(拆除)單位、運輸單位、處置場所三方簽字和蓋章后的結算單撥付費用?!叭绻`規,這筆費用將被扣除?!睍r任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王鋼稱。
“日前發生的深圳山體滑坡事件并非天災,而是由于對建筑廢棄物處理不當所引起受納場渣土堆填體滑動的生產安全事故?!?015年12月29日,中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舉辦的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與利用一體化項目暨標準體系發布會上,聯盟理事長韓先福指出,“深圳事件的發生需要建筑廢棄物處置行業及管理部門進行深刻反思,并更加需要標準的引導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