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仰軍
動態綜述
把世代相傳的民間文藝火炬高高擎起
侯仰軍
7月14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學習習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貫徹落實中國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建文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民協主席團成員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四十余人出席會議。座談會由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邱運華主持。
在舉國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國文藝界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的形勢下,6月13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北京召開了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同志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為了更好地學習習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貫徹落實中國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安排“新五年”的工作,并征求“十三五”時期中國民協重點工作的建議,中國民協特舉辦此次座談會,以凝神聚力,集思廣益,為開創我國民間文藝事業的新局面、推動我國民間文藝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與會領導、專家就以下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建議。
陳建文說,新一屆中國民協主席團、理事會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國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加強頂層設計,理清工作思路,提出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大力推動民間文藝事業繁榮發展,開創民間文藝工作新局面。
中國民協副主席苑利說,民間文藝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財富,應禮敬有加;保護民間文藝需整體把握,內外兼修;保護民間文藝有規律可循,切勿隨心而欲;要活用民間文藝,推動文化產業。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蕭放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為它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劉奇葆部長在中國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從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充分肯定民間文藝的歷史地位與文化貢獻,是一篇具有高度理論引領與實踐指導意義的講話。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安德明說,當下的中國,面臨巨大的社會轉型,出現了許多突出的社會問題,尤其讓絕大多數人感到焦慮和關心的,是社會道德、社會風氣所遭受的嚴重破壞。有鑒于此,積極致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成了許多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不可回避的使命,在這當中,民間文學研究尤其有責任同時又有條件貢獻自己學科的力量:一方面,這一學問的研究取向和研究結果理應為社會的良性發展發揮作用,而不應該在諸多嚴重問題面前處于失聲狀態;另一方面,作為該學科研究對象的各種民間文化事象當中,包含了大量與道德規范、倫理教化相關的內容,完全能夠在學科視角的引領下,轉化為當代有益的社會文化建設資源。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劉曄原說,民間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但這一根基在高速發展的現代化進程中面臨著生態改變帶來的脆弱性,民間優秀傳統受到冷落甚至排斥。面對這一切,民間文藝工作者以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以保住鄉愁為使命,有一種“舍我其誰也”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這是文化的情懷,更是生命的選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國特色就在于民間的優秀文化傳統!
陳建文說,民協是全國各民族民間文藝家和民間文藝工作者之家,也是黨在民間文藝界的統一戰線,主要任務是要把廣大民間文藝家團結在黨的周圍,團結引領是我們的重要職責和核心任務。我們要發揮協會主席團、理事會的重要作用,把協會分黨組工作和主席團的工作銜接好,創新協會工作機制;要根據黨中央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深化改革創新,加強協會自身建設;要建立各類民間藝術專業委員,由他們提供學術支撐,研究建立相應的民間藝術行業規范和行業標準;要加強協會的信息網絡建設,溝通信息、展示成果;要發揮各位專家的作用和影響力,通過專家影響一批人,影響一個藝術行當。
浙江省民協副主席鄭蓉說,現在網絡包括APP微信傳播速度非常快,中國民協有一個高規格權威性傳播的平臺,對于我們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國美學非常有意義有必要。要加強民間文藝隊伍建設,促進民間文藝可持續發展。組織對外交流活動。提高創新能力,打造體現時代風貌的精品。
邱運華說,民間文藝傳承必須與現代教育體制相結合。為了保證傳統工藝得到正常的傳承,必須利用現代教育的平臺和體制,把民間工藝傳承納入現代教育體制下,研究制定民間工藝標準,搭建研究民間工藝的平臺,呼吁在各省、市、自治區的高等院校建立民間工藝傳承研究中心,借助現代教育的手段,傳承創新之路。關于這一問題,有三個環節需要考慮:一是呼吁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文化部門和文聯合作,把民間藝術研究納入高校學科建設體系,形成“和而不同”區域文化特色鮮明的研究平臺(基地、中心、院、所),創造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科教育體系。二是禮聘民間傳統文化的傳承人進入高等學校體制內,請他們做教授、研究員。三是樹立民間傳統藝術的學科意識。學科意識是民間文藝傳承的基礎,也是其成熟的標志。
中國民協副主席哈亦琦說,現在30歲以下的傳承人太少,我們這代人沒有社會競爭,工資差不多,傳承關鍵靠愛好。但是下一代人面臨的誘惑特別多。我們用什么樣的方式推動傳承?這是我們艱巨的任務。
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說,我們要把握民間文藝在內涵創作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系,發揮民間文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承載與傳播作用,積極開展“中國夢”主題民間文藝活動,發展包含核心價值觀內涵的傳統民俗、節日活動。充分結合地方文化和傳統習俗,發掘和應用具有深厚基礎的傳統民間文藝。通過“我們的節日”等品牌活動,用好廟會、燈節、歌會、賽龍舟等民間文藝載體,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發揮陶冶作用,形成具有積極價值觀導向和深刻自覺的健康生活方式,增強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當代主流價值的認同。要進一步組織開展 “民間文藝之鄉”建設,使民間文藝傳承與道德建設相互促進。持續推進搶救工程,從中國民協工作大局著眼,繼續做好民間文藝普查整理工作和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后續項目。做好重大項目規劃,以當代視野關注民間文藝發展,啟動《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中國民間工藝集成》等大型編纂出版工程。面向國民教育,實施中國民間文藝“鄉土教材”編纂計劃,服務國民教育體系建設。扎根人民和生活,實施“民間文藝鄉土回歸計劃”,讓民間文藝回歸民間。發揚學術立會傳統,舉辦民間文藝學術論壇,推出一批民間文藝研究成果,深化中國民間文藝學研究。服務民間文藝家,推出“民間國寶”系統活動,促進民間文藝傳承與創新。探索工作創新發展,研究制定“中國民間文藝保護與創新發展規劃”,推動民間文藝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中國民協副主席喬曉光說,中國進入到手工藝時代,從社會開始,行業開始,國際上需求也開始了,西方的現代設計也向中國進軍,世界的設計主流文化也尋找中國主流文化,天時地利人和都到這了,怎么能夠團結全國手工藝行業,一方面傳承搶救,一方面創新發展,兩條腿在民協這邁出彩來,希望新一屆領導班子能夠發揮各自的專業力量,承上啟下,把工作做得更好。
中國民協副主席劉華說,民協工作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團結民間文藝家,我們這個隊伍有高端的研究學者,又有非遺傳承人,都是我們的團結對象。民間文藝隊伍的專業性不強,需要進行崗位培訓。我們可以通過辦講座、研討這種方式來團結他們。
中國民協副主席吳元新說,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應該在傳承人中間、在工藝家中間、在民間文藝家之間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聲音,提升自身的學術性、權威性和在民間藝術方面的影響力。民間國寶確實是很好的文化品牌。要培養年輕傳承人,在會員發展方面要改進我們的工作作風,變被動為主動。要加強我們的學術研究。
中國民協副主席程建軍說,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在當下“快餐文化”的沖擊下,一些人對優秀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冷漠感,甚至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文化旅游規劃中,出現了不少的偽民俗、假故事、濫開發等現象,這些當代的文化造假是我們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工作的硬傷,其危害性很大。因此,保護、傳承、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必須倡導科學精神,去偽存真,細心呵護。只有這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雄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學術立會、學科建設、教育培訓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也是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我們應該進一步探討與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共同建立科研、教學、培訓的方式方法,舉辦多種形式的論壇,在高校建立民間文藝(或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機構,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培養民間文藝高端人才的路子。品牌建設是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抓手。幾十年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和全國民間文藝工作者一道強力打造了諸如“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中國民間文化之鄉”等知名文化品牌,推出了木版年畫、剪紙、唐卡、民間口頭文學數據庫、古村落立檔等一批批重大成果。如何更好地維護、利用這些文化品牌,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湖北省民協駐會副主席鄢維新說,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需要升級;“文化之鄉”需要“精選扶壯”,從已有國家級文化之鄉中精選100個,打造文化地標品牌;盡早、逐步向會員開放數據庫,鼓勵會員從事學術研究;《民間文化論壇》除了刊發研究成果,也要增加關于田野工作的篇幅;大課題要分解下放,地方課題可升格提升為國家級;著力維護民間文化遺產的“生存權”和“本真持有權”;要對偽民俗、偽學者發聲。
侯仰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國內聯絡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