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艷
(山東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
如何做好聲樂教學工作
董艷艷
(山東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摘要】隨著素質化教育的改革,聲樂教育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聲樂教學的學習需要一定的技能性,對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技能專業的學習起到提升作用。聲樂教學屬于理論與應用技術結合度較高的學科,傳統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當代聲樂教學的發展建設,因此各個院校積極對聲樂教學進行改革。通過對聲樂教學進行改革,使得學生的聲樂專項學習技能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學校也能夠培養出一批具有專業聲樂教學素養的高技能教師。本文就如何做好聲樂教學工作作出相關討論。
【關鍵詞】聲樂教學;改進方法;策略
學校開展聲樂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通過科學的方式克服學生在聲樂學習中的不足之處,由于專業理論和實踐學習相對較強,需要學生對發音技巧進行掌握,對嗓音的高低也需要完善,可以更好的體現出音樂作品的表現力。但是,目前我國的聲樂教學還存在著教學觀念落后、教材內容陳舊以及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導致我國大多數學校的學生聲樂學習存在限制,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聲樂教學建議。
(一)教學觀念落后
當前我國大多數學校的教師對聲樂教學觀念相對落后,教師認為對于語數外的學習更加重要,對于聲樂的學習只是在主科學習之外起到放松大腦的作用,在聲樂教學中只是簡單的進行演唱教學活動,對于審美思維教學訓練缺少一定的要求。每堂課的聲樂教學只是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演唱技巧,但是談到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學生均表示不理解,達不到國家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二)教材內容陳舊
當前對于我國學校聲樂教學的工作,主要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雖然專業性相對較強,但實用操作性相對較弱。就全國使用的聲樂教材來看,目前還沒有一種專門適合學生學習的固定教材,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按照當今社會的需求進行授課,對聲樂曲目的更新非常緩慢,學生在學習中發現不了教材中所能提供的創新點,教學按照傳統教材授課,聲樂教學質量嚴重受到影響。
(三)教學模式單一
學校在聲樂教學中主要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主要培養學生對于專業技能的訓練,常常忽視學生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學模式的過分專業化導致學生學習經常情緒化,特別是在聲樂學習中出現錯誤受到教師批評容易走極端,這都教師在教學模式上極易忽略的問題,使得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一度降低。
(四)教學缺乏主動引導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僅僅追求對學生聲樂理論學習專業技能的培養,卻極少對實踐教學中的學習進行專業性引導,使得學生學習聲樂存在被動性,而且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僅僅處于初學狀態,聲樂系統教學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使學生的聲樂審美意識和藝術水平的修養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
(五)藝術實踐環節較少
學生對于聲樂的學習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中,學校組織的實踐活動相對較少,并且學校每周一般只開設兩節聲樂課程,聲樂學習時間往往成為限制學生對聲樂學習的重要條件,學生在舞臺上展示聲樂演奏的機會也相對較少,這也導致了學生對聲樂實踐得不到更充足的發揮。
(六)評價體系單一化
學校對于聲樂教學評價的設置較為簡單,很多在聲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都沒有體現到評價體系的設置中,對于學生的聲樂學習非常不負責任,導致學生在教學中的學習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習效果不達標,學生的聲樂學習水平很難做到較大程度的提升。
(一)明確教學目標
學校開設聲樂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高質量、高水平、高技能的聲樂專業性人才。因此,教師在對學生聲樂技能水平關心的同時,更要關心學生對聲樂作品能力的理解,促進學生聲樂技能的長遠發展。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在聲樂學習中體會聲樂作品的韻味,從文化發展建設角度加強對聲樂審美能力的理解,提高自身演奏技能。同時,教師應積極提高自身聲樂文化修養,選擇獨特的表現手法讓學生加以運用,來提高聲樂的藝術表現力,達到培養學生聲樂審美學習的目的。
(二)及時更新教材內容
國外對于聲樂教學的研究起步較高,我國和國外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理論都以國外聲樂研究理論作為指導。另外,我國的聲樂教學沒有固定的教材可循,很多學校多以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聲樂曲選》進行教學。隨著聲樂教學的開展,一些問題逐漸呈現出來,例如學生在學習中無法接觸最新的聲樂曲目,甚至一些教材中沒有的作品反而更加有利于課堂教學,對學生演奏能力的提高更有幫助。因此,學校在教學中要及時調整和更新教材內容,通過省、市、縣等教育局及時對聲樂教材進行更新,選擇有助于提高學生思想和藝術的中外聲樂作品進行訓練,同時對流行的曲目加以利用。
(三)教學模式多樣化
在聲樂教學中很多學校依舊采用課堂單一教學法,主要以授課教學為主,很少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導致教師雖然花費較大的精力和時間進行課前準備,卻依舊無法使學生集中精力全神貫注的進行課堂學習,學生對作品不理解演唱技巧不到位,同時集體協調性明顯不足,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無法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應當采取多樣性的教學模式,例如在課堂上采取花樣教學,提出問題或者以“S”型的形式邀請學生上臺演奏作品,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從而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四)培養教師教學主動性
在傳統教學中,聲樂教學同主科教學一樣也采用“填鴨式”教育進行教學,學生習慣于接受“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對自主學習主動性不高,同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受到嚴重影響。經過素質教育的改革,聲樂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方法,對學生聲樂學
習采用引導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主動思索、探究和總結,在課堂中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分析解答,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強化理解記憶。例如學生在課堂中對某一作品進行演奏時,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去了解作品創作的背景、風格和內容,通過與歌譜的結合使學生能夠表達出更具感情的演奏技巧。
(五)加強實踐教學
隨著社會對聲樂學習需求不斷的變化,社會聲樂發展呈現多樣化趨勢,更需要培養一批專業技能達標和實踐技能達標的藝術性人才。第一,學校應當根據學生的聲樂學習水平打造不同的教學平臺,積極開展課外聲樂教學活動,使得學生的聲樂學習實踐能力得到較高水平的發展,例如在周末休息時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學校演唱會,加強學生之間的聲樂交流和制造登臺演唱的機會;第二,適當鼓勵學生參與校內外組織的各種聲樂表演活動,并在學生演出結束后進行集中教育輔導,實現學生在聲樂學習中實踐能力;第三,學生應當積極參與教師在聲樂創作中的編排工作,針對我國開展的聲樂教育狀況積極展開討論,從而鍛煉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教師應當為學生選擇正規渠道參與社會聲樂比賽活動,加強學生在實踐中的表演能力和演奏水平。
(六)加強聲樂考試機制
第一,對于聲樂考試不要局限于期中期末考試,在課堂教學中要隨時對學生的聲樂學習進行抽查工作,在一學期內保證對每位學生都能夠抽查一遍,保證了學生對聲樂的系統性學習;第二,對于考試的內容不能僅僅局限于學生對于聲樂學習容易接受的風格,要循序漸進的加深難度,使得學生對于不同風格的聲樂都能拿捏到位,還可以添加具有戲曲教學的題材內容,達到學生廣泛學習聲樂的目的;第三,在考試中不要局限于獨唱這一形式,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所能選擇不能的形式,可重唱可自彈自唱可合唱,采用不同的計分形式,達到考試的目的。通過多樣化的考試形式使得學生能夠在聲樂學習中朝著自主化的方向,使得學生的演奏水平和審美能力都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總而言之,學校在聲樂教學中要遵循聲樂發展的規律,教師采取適當的教學模式,做到因材施教,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其演奏水平和表演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媛.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做好聲樂教學工作[J].關愛明天,2015,(3):61-61.
[2]孫曉峰.論聲樂教學中的審美意識培養[J].北方音樂,2015,(8): 101-101,103.
[3]王琳.淺談在聲樂學習中意識的重要性[J].教育界,2015,(12):187-187.
[4]楊為強.聲樂小組課中練聲環節教學方法[J].北方音樂,2014,(13): 83-83,85.
作者簡介:董艷艷(1978—),女,漢族,山東藝術學院,講師,山東濟南,碩士,研究方向:演唱或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