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莉
中共阜陽市委黨校,安徽 阜陽 236000
?
老一輩革命家清廉家風的當代啟示*
李莉莉
中共阜陽市委黨校,安徽 阜陽 236000
家風是家族之鏈上一人或幾人的懿言嘉行經過代代相傳形成的鮮明的道德風貌和審美風范,它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是支撐一個家庭乃至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內核,也影響著整個民族的價值觀和道德內涵”。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風建設,注重發揮家風“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家風不僅內涵豐富,如古人推崇的“五常”家風涉及仁義禮智信等多個方面,而且影響深遠,如朱子家訓和顏氏家訓等著名家訓至今仍被傳頌。尤其值得稱頌的是,老一輩革命家一路“趕考”,將黨的宗旨融進傳統家風中,形成了紅色基因哺育的清廉家風。這種良好家風不僅是個人、家庭的“家產”,而且是社會的財富。老一輩革命家清廉家風是“活水源頭”,對于當前黨員領導干部家風建設意義重大。
老一輩革命家倡導并踐行清廉家風,成就了一段段有口皆碑的佳話。
1949年開國大典前后,毛澤東收到一封信,一位叫做楊開智的親戚希望毛澤東能為自己在北京安排工作。楊開智是楊開慧同志的哥哥。楊開智一家曾幫助毛澤東和楊開慧在長沙從事革命活動。楊開慧犧牲后,是楊開智的夫人李崇德將毛岸英三兄弟送到上海,交給了黨組織。楊開智的女兒楊展也為革命英勇犧牲。
對于這樣一個至親,毛澤東心存感激。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會用手中的權利來為親友謀取私利。毛澤東深知,中國共產黨剛剛執掌全國政權,一旦起了念舊謀私的頭,勢必會破壞黨的形象,動搖黨的執政根基。所以,毛澤東給楊開智回了一封信,希望他在湖南聽候省委分配合乎其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來京的奢望。接到毛澤東的信后,楊開智打消了到北京工作的想法,安心地從事省委分配的工作。
不搞特殊,不謀私利,這就是毛澤東以身作則詮釋的清廉家風。
習仲勛:“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黨人的家風”
習近平回憶習仲勛時深情地說,“父親的節儉幾近苛刻。家教的嚴格,也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成勤儉持家習慣的。這是一個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黨人的家風。這樣的好家風應世代相傳。”
在習仲勛的影響下,習家形成了勤儉節約的好家風。習家兩兄弟從小就穿姐姐的舊衣服。習近平曾經穿他姐姐的花鞋子被同學們嘲笑,父親就想了個辦法,讓他把花鞋染黑了穿。
勤儉持家,質樸真誠,這就是習仲勛以身作則詮釋的清廉家風。
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為全體黨員樹立了一條道德高線,首次將“廉潔齊家”列為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范的重要內容之一,將樹立良好家風列為黨員領導干部的必修課。新形勢下,黨員領導干部加強家風建設意義重大。
(一)家風建設是弘揚中華民族“家國”文化、成風化人的現實需要
中華民族特有的“家國”觀念深入人心,“家”“國”二者密不可分,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因此,中國的家風有其獨特之處,那就是始于個人,形成于家庭,但不止于家庭,而是延伸至國和天下,又回到家庭,如此循環。當前,要繼續弘揚中華民族“家國”文化,培育新時期好家風。良好的家風在提高家庭成員道德修養的基礎上,能實現家庭乃至家族關系的美滿和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以及國家的長治久安。
(二)黨員領導干部的家風是反映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的一個重要“窗口”
一個普通家庭的家風反映的是一個家族或一個家族的風貌,而黨員領導干部的家風就不只是一個人、一個家庭的私事,它往往連著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因為黨員領導干部往往和權力聯系在一起,代表的是政府和國家的形象,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受群眾監督,同時會對社會產生一定影響。“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黨風端”。
(三)家風建設是加強黨性修養的重要環節
中國共產黨是全面執政的政黨,是中國人民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共產黨員理應通過提高道德水平和黨性水平成為全社會的表率,這就要求黨員通過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來加強黨性修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說,對當今黨員加強黨性修養有啟發意義。“修身”“齊家”是謀事做官的“必修課”。
(四)家風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晴雨表”
梳理近年來的腐敗案件,不難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帶有“全家腐”特征,涉及家風問題。防止這種家族式腐敗,一方面要完善相關制度,堵住權力尋租漏洞,另一方面要發揮家風的特殊教化作用。從這個意義來說,家風正,才有政風清。“一人不廉,全家不圓。”培育清廉家風,既是回饋組織信任和培養,也是保護家庭圓滿和幸福。
習近平同志指出,家風建設“關系到家庭和睦,關系到社會和諧,關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長”。他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習近平同志強調,在培育良好家風方面,要汲取老一輩革命家清廉家風這一源頭活水的營養。良好家風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黨員領導干部培育良好家風要過好“三關”。
(一)權力關
領導干部手中掌握著權力,是將權力私有化、商品化還是堅持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共產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但是事實上一些領導干部的權力觀扭曲,認為手里的權力是靠自己的“苦心經營”得來的,與人民沒有關系。
既然權力來自人民,領導干部就要用手中的權力切切實實為人民服務。然而一些領導干部將權力私有化、商品化,首先服務的就是自己及其家人,直接破壞了家庭、家風,損害了政治生態。
領導干部過好權力關,要明確權為民所賦,要踐行
權為民所用。領導干部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以人民幸福為己任的形象必然會輻射到家庭中,為家庭成員樹立清正廉潔的好榜樣。
(二)親情關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是以情害理、以情害法還是公私分明、不徇私情?
領導干部和常人一樣,從家庭中獲得情感的慰藉,并且要承擔起家中頂梁柱的責任。然而,一些領導干部在家人遇到困難,或是家庭的利益和國家、人民的利益發生沖突時,往往情令智昏,循私情,不顧黨員干部的形象,踐踏法律和道德的底線,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種對家人的愛其實也是一種傷害。
正如朱德所說,“對家庭的忠誠,應該服從于更大的忠誠。”領導干部過好親情關,應該像老一輩革命家一樣,不徇私情,嚴格要求,以嚴管體現真愛,以無私體現大愛。
(三)名利關
名利之心人皆有之,是沉醉于追名逐利、沽名釣譽還是清清白白為官、踏踏實實做事?
黨員干部也是人,也有個人利益。但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干部沽名釣譽,沉醉于追逐名利的游戲中。這樣的行為直接影響的就是配偶和子女的生活和思想,從而讓整個家庭陷入爭名逐利的氛圍中,走上“全家腐”的不歸之路。
“當官發財兩條道,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習近平總書記說,“選擇從政就不要在從政中發財,選擇發財就去合法發財。”黨員干部過好名利關,應該以習總書記的諄諄告誡為座右銘,清清白白為官,踏踏實實做事,以身作則,營造風清氣正的好家風。
老一輩革命家的清廉家風是“黨長盛不衰的紅色基因”,當今黨員領導干部要進一步抓好家風建設,廉潔齊家,以清廉家風推進黨風政風民風的持續好轉。
[1]鄭乃紅.傳承清廉家風的正能量[J].黨的建設,2014(12).
[2]張艷斌.論家風的社會教化功能及當代價值[J].哲學,2015(01).
[3]王稼杰.革命家風小集[J].中華魂,1999(02).
[4]張志初.好家風是一劑良方[J].湘潮,2016(09).
[5]康民.應該怎樣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家風[J].中國紀檢監察,2015(10).
*阜陽市黨校系統2016年度課題(編號:FYDXKT201611),課題名稱:老一輩革命家清廉家風的當代啟示。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