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鵬
安徽大學法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
中小企業社保問題與對策研究
——以合肥地區為例
王萬鵬
安徽大學法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為了推進社會的和諧與發展,實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國家推出了社會保險制度。社保包含的五項保險內容可以使得職工在工作、生活中的遭受的風險得以緩沖。為員工購買社保也可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1]合肥是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在中部地區處于重要地位。在15年,合肥市生產總值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3%;財政收入增長13.6%,是我國中部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經濟快速增長城市。本文選取合肥作為對象,通過分析統計數據和調研,針對社保制度實際中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般來講,各個國家對中小企業的劃分無非是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我國在《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中,以定性的標準將我國的中小企業的類型劃分為十五個,再根據各個行業的特點以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從業人員為標準來劃分中型、小型和微型企業。[2]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經濟新增長點和經濟轉型的重視,給予了中小企業在融資渠道和稅收等方面適當的優惠政策,使得中小企業在近年得到蓬勃發展。根據《合肥統計年鑒2015》,14年末合肥市的中小型企業有2334家,占到合肥市所有企業數量比重的96.5%。[3]
(一)參保率低,社保繳費率較高
合肥市在2015年末,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187.26萬人、160.13萬人、121.46萬人、129.07萬人和115.62萬人。與周邊南京市相比,各險種的參保人數和參保比例均有明顯差距。與全國的數據相比,除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其他險種方面,合肥市的參保情況與全國的平均水平差距較小,但未達到全國職工參保比例平均水平的現狀仍然堪憂。
全國、合肥市、南京市五險參保比例對比表(單位:萬人)
數據來源:合肥市、南京市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在對部分中小型企業進行訪談的時候,它們回答未給員工參保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國社保費率較高,中小型企業負擔很重。2012年9月11日人民日報的報道,我國社保名義繳費率在一百七十三個國家或地區里排第十三,社保繳費率超過很多發達國家。一些職工流動性高的企業往往與職工協商以每月發放職工300-500元不等的社保補貼來代替為勞動者繳納社保。部分職工因只顧眼前的利益,答應不要求企業為其購買社保。
(二)參保項目不全,難以發揮社保全面的保障功能
從合肥市14年和15年五項社會保險的參保人數的和增長率來看,各項保險的參保人數和年增長率都有差異。參保人數最多是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其中增長最快的也是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最少的是生育保險。從長遠來看養老、醫療保險的確是五項社保中對員工未來保障性最為重要的兩項。甚至不少企業本著能省就省的目的,給員工開出僅買這兩個社保項目的待遇,職工迫于就業壓力被迫屈服,卻給未來埋下隱患。若職工以后發生工傷,因為未買工傷保險,就有可能耽誤職工工傷待遇的賠付及治療,甚至多人工傷事故的賠償費用會成為壓垮一個小型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現行社保政策未對中小企業進行區分
我國目前社保政策,實行統一的繳費標準,未對就業分散化、流動性強的中小企業進行特殊照顧。[4]很大一部分的中小企業屬于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特別是人力資源管理公司,這類企業不像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企業,它們往往利潤較低,雇傭勞動者人數眾多。我國臺灣地區就針對70人以下的小微企業,對其工傷費率的浮動實行限制,防止因工傷事故發生使工傷保險費率升高,造成小微企業負擔加重。我國大陸地區在浮動費率制度的適用上對小企業不加區分,極有可能對小微企業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四)缺少健全的監管體系和政府引導
筆者通過在安徽大學勞動法律診所和合肥市仲裁委的調研中情況發現,用人單位往往會讓勞動者在入職時簽訂一份空白的勞動合同。等到勞動者申請勞動仲裁時,用人單位會利用技巧將勞動合同的內容填充,甚至會加上關于勞動者同意不買社保而領取社保補貼的內容,來得到有利于自己的裁判。這樣做,一方面可防止勞動者依法,以單位未買社保為由主張經濟補償金;另一方面若仲裁委承認該社保補貼的效力,勞動者要求補社保,用人單位會提出反申請,主張勞動者返還社保補貼。這種情況下,勞動者要想補繳社保,不僅要返還單位社保補貼,還要繳納社保費用的個人部分,這對工資水平低單位拖欠社保年限長的勞動者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一)加強企業參保監管,增加懲罰措施
建議應當將地方參保率作為地方政績考量的基礎標準之一。如果這方面沒有達到目標,相關負責人應當被處以通報批評、限期完成等處罰。針對實踐中,企業不購買社保,卻很少被處罰的現象。應當明確賦予社保費用征繳部門處罰的權利,并以明確的問責制度來督促該制度的實施。同時,賦予仲裁機構和勞動者向社保征繳部門舉報的權利。仲裁機構在仲裁案件的過程中,如果發現企業在社保方面的違法行為,可直接向社保征繳部門反映。社保征繳機構也應當對相關問題的處理結果向舉報人進行反饋。勞動部門應引導勞資雙方簽訂勞動合同規范化,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強制企業提供勞動合同備案,防止企業違規。
(二)調整社保費率,為企業提供社保補貼和費率優惠
許多中小企業反映,由于他們資金少、規模小,承擔社保費用很困難。筆者認為,這不能成為中小企業逃避社保的借口。針對企業普遍反映的社保費率過高的問題,建議政府對中小企業采取不同的政策,根據中小企業的規模、行業特點、利潤大小和繳稅情況,對社保征繳額進行科學的測算,分出不同的檔位,為不同中小企業提供適當的社保費率檔次,為建設全覆蓋的社保制度打好基礎。如針對一些利潤不高,但對就業率貢獻很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為鼓勵其為全員參保,可適當降低其繳費負擔;針對一些僅雇傭百人以內的小微企業,可為其提供專門的參保服務,降低參保的門檻,給予其技術支持。政策中應限制工傷浮動費率對百人以下小型企業的適用,防止因意外的發生使得小企業的負擔被過分加重。
(三)推進中小企業工會組織建立,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
勢單力薄的勞動者在勞資關系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需要工會作為勞動者的代表站出來與企業協調。法律規定,工會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群眾組織。工會也是加強企業管理層與職工交流的重要渠道。但是,中小企業由于企業規模小,員工流動性高、凝聚力小,法律意識不夠等原因,往往很難建立起工會。筆者建議,可以在地方總工會的牽頭下,在數個處于同一行業職工人數在60人以下中小企業之間,聯合建立一個工會,對職工進行社保法律知識教育,提高其參保意思。同時,工會牽頭與企業進行集體談判,轉變其觀念,并協助企業爭取社保補貼或費率優惠。
[1]石先廣.社會保險法深度釋解與企業應對[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
[2]馬蔻.淺議我國微型企業財務管理[J].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3).
[3]鄭瑩.社會保險法制的理論重構與制度創新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4]綦魯明.小微企業社保政策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3(32).
F842.6;F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