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燕
天津市河東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000
?
司法責任制背景下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研究
張云燕
天津市河東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000
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對提升檢察官執法辦案能力,促進檢察權公正高效運行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目前的檢察官的績效考評作為公務員考核制度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以自我考核、同一標準考核、圍繞政治表現和工作態度考核為主要特色,已不能適應檢察機關發展的需要。①司法責任制背景下,這一問題更為突出。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完善的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已成為推動司法改革持續深入的一項迫切任務。
(一)與行政考評混同
在目前的行政管理體制下,檢察官作為司法人員,同時具有公務員身份,在業績評價的目標、程序、方法上,很大程度套用了政府公務員的考評體系。具體操作上,采取平時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測評指標分別為德、能、勤、績、廉,在量化計分時每項指標各站20%。這種完全照搬公務員測評的業績評價體系,完全忽視了檢察官的職業特點和檢察工作規律,并且與《檢察官法》規定的“重點考察檢察工作實績”原則相悖。
(二)評價對象不明確
目前,檢察系統的業績評價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針對檢察官個體的業績評價,以行政考評方式進行,對檢察人員身份不作區分,造成評價指標和評價結果的模糊籠統。另一種是來自上級檢察機關的業績考核。每年年初,上級檢察機關分條塊制定本業務部門的業績考核標準,在具體的考核辦法中設計工作指標,加減分項。這一方式并不是針對檢察官個體的評價,起到的督促激勵效力十分有限。
(三)評價主體不規范
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的主體應該是檢察官考評委員會。事實上,在絕大多數檢察院的人事結構中,并不存在檢察官考評委員會這一組織。在業務條塊考核中,考評主體則轉化為對應的上級機關業務部門,不同業務部門各有一套評價數據和指標。評價主體缺位、人員構成模糊,造成標準無法統一,對檢察官個人的業績評價也就失去了公正和可信性。
(四)評價體系不完整
無論是參照公務員測評的行政化評價方式,還是上級檢察機關制定的業務條塊考核方式,都不是針對檢察官個體的業績評價體系,對檢察官的業務素能、履職情況、外部評價等方面沒有全面系統的評價指標,欠缺規范性、時效性和可操作性,檢察官業績評價工作大都流于形式,不能真正體現檢察官個體的工作實績,無法起到評價、督促、激勵的作用。
(五)評價結果不科學
由于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的不完善,評價方式方法背離檢察官工作的司法屬性,導致評價結果不能真正體現檢察官的工作實績和水平差異,優秀等次常常變成部門內部的輪流坐莊。在業務條塊考核中,某些基層檢察院為了在考核中取得靠前的名次或者檔次,片面追求數據,甚至不惜注水,弄虛作假,業績評價結果失去可信性。
(一)與檢察官權力清單相結合
司法責任制要求健全司法辦案組織,科學界定檢察人員司法辦案權限。辦案組織形式的變化,為檢察官重新劃分了職責分工。以往,檢察員、助理檢察員都可以擔任獨立辦案人,司法責任制改革后,檢察長、檢察官、主任檢察官、業務部門負責人、檢察輔助人員在辦案組織中擔任不同角色,每一個崗位都具有更加明晰的職責劃分和檢察權力清單。
(二)突出檢察官主體地位
司法責任制的總目標是“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以往,檢察官辦案采取的是案件承辦人、科長、檢察長三級審批的模式,對檢察業績的考核是以部門成績為對象。司法責任制改革后,案件承辦檢察官直接對案件負責,更加注重檢察官個體作用。
(三)體現司法責任認定和追究原則
司法責任制的核心價值是“負責”。司法責任制背景下,案件質量評查機制必不可少,通過常規抽查、重點評查、專項評查等方式,對辦案質量進行專業評價,評價結果應當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并在檢察官業績評價結果中,占有一定權重。
(四)發揮檢察管理和監督作用
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是檢察隊伍管理的重要組成制度。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規定的各項指標,必然具有明確的激勵、規范效能,是檢察官的行為指引和工作核心。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的建立,使檢察官在努力達成目標的過程中,能做好自身監督制約,確保嚴格、公正、文明、廉潔執法。
(一)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的基本內容
1.檢察官履職情況
對檢察官履職情況的評價,是一個綜合性指標,以定性分析為測評手段。檢察官是依法行使國家檢察權的檢察人員,在評價指標的具體設計上,應主要考慮檢察官是否嚴格遵守和履行《檢察官法》規定的職責、義務、權利條款,以及《意見》提出的職責權限。
2.辦案數量
辦案數量是目前上級檢察機關對下級檢察機關進行考核的主要手段,也是最能凸顯檢察工作實績的量化指標。司法責任制背景下,檢察官個體作用更加明顯,對辦案數量的評價應落腳于檢察官個人,而不是整個部門。
3.辦案質效
辦案質效應通過完善的案件評查機制進行測量,得出權數后計入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不是一個獨立的系統、案件管理機制、案件評查機制、錯案追究機制等都是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的重要補充。
4.司法技能
2016年4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檢察機關崗位素能基本標準》,從通用素養和通用能力兩部分,對檢察官的崗位素能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定。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中的司法技能指標,可通過崗位素能評判取得。
5.外部評價
社會公眾對檢察官的評價,直接關系到檢察公信力的建設,進而對司法改革、法治社會進程產生影響。檢察機關可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服務對象等了解檢察官的外部評價,測量數據和信息可通過信訪、約談、走訪當事人等方式采集。
(二)確保評價程序科學、正當、規范
1.不同崗位指標權重應有所不同
上述五項指標體系,在應用于不同崗位的檢察官時,所占權重應根據崗位職責相應調整。如評價主任檢察官的業績,在辦案數量和辦案質效上要有所側重,而評價助理檢察官時,因其職責所限,不能獨立承辦案件或只能承辦少量簡易案件,如仍以辦案數量作為最大權重,則有失公平。
2.規范業績評價委員會管理
建立人員相對穩定的檢察官業績評價委員會,嚴格履行評價程序,減少業績評價中的行政化色彩,凸顯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和專業化能力。
3.做好配套機制完善
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不是孤立的存在,需要案件集中管理機制、案件質量評查制度、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機制等制度的補充和配合。要進一步強化統一業務管理系統的地位和作用,同時,提供人事制度保障及經費物質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
(三)合理有效運用評價結果
檢察官業績評價應有完善的結果反饋和使用機制。首先,業績評價結果應成為檢察官晉職晉級的首要依據;第二,應成為表彰、懲戒檢察官的參考依據;第三,應加強雙向溝通,完善反饋機制,使檢察官根據業績評價結果及時明確自身履職中存在的長處和不足。
[ 注 釋 ]
① 孔鵬,李益明.專業化檢察官績效考評體系之構建[J].菏澤學院學報,2009(04).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