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珺
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江蘇 揚州 225009
?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包裝裝潢的侵權判定
陳曉珺
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江蘇 揚州 225009
甲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2009年5月起,甲公司與設計公司簽訂了標簽、紙箱外觀設計合作協議書,約定原告委托設計構思設計椰子汁飲料的包裝箱和標簽。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5日,甲公司在中央電視臺發布廣告。之后甲公司在江蘇、安徽、浙江等多省市的電視媒體發布廣告。甲公司發現乙公司惡意仿冒甲公司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裝、裝潢,故意誤導消費者產生誤認,向法院起訴乙公司,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損失20萬元。經審理,法院支持了甲公司的訴訟請求。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構成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只保護知名商品的名稱、包裝和裝潢,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稱、包裝和裝潢之所以受保護,乃是因為其經使用而具有商品來源的識別意義,這種商品來源的識別意義則是由其知名度而產生的[1]。
(一)知名商品的認定
知名商品是指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商品[2]。反不正當競爭法所保護的知名商品,因沒有法定的認定程序和機構,當事人發生爭議訴至法院后,法院結合相關公眾對該商品的知曉程度、市場銷售情況、廣告宣傳投入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本案中法院認定甲公司生產的椰子汁為知名商品,綜合考慮了以下因素:1、甲公司對其“椰子汁”產品持續進行了廣告宣傳投入。從2009年開始甲公司委托設計公司設計“椰子汁”產品的標簽、紙箱,并委托生產該產品的標簽和外包裝,后在中央電視臺、江蘇等各地電視媒體持續播放廣告。2、該產品具有一定的市場銷售量。2014年度,甲公司和客戶共簽訂椰子汁經銷合同達93份。每份經銷合同中的年度銷售任務有的為百萬元,有的則高達上千萬元。故,綜合考慮產品銷售、廣告宣傳的情況,應認定甲公司生產的椰子汁為知名商品。
(二)特有性的認定
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裝、裝潢實質上強調包裝、裝潢標志的顯著性特征,顯著性又稱“區別性”或者“識別性”,是指相關標志具有能夠將這種商品的提供者與其他同種類或類似商品的提供者加以區分的特性。甲公司生產的椰子汁的包裝、裝潢具有區別于其他同類產品的顯著區別性特征。從整體上看,其外包裝采用藍、白相間的迷彩圖案為基調,盾牌圖形、士兵形象和文字相結合,構成其顯著的特征部分,形成其特有的包裝、裝潢。實踐中生產者會根據市場變化和消費者的需求局部改變知名商品的包裝、裝潢,但通常不會導致知名商品較高知名度的降低。因為包裝、裝潢的顯著性與區別性僅涉及對知名商品包裝、裝潢“特有性”的認定,并非知名商品本身的認定條件。
(三)構成混淆和誤認的認定
對是否構成知名商品的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發生爭議的,按照使用在先的原則予以認定。在甲公司已經提供其包裝、裝潢具有顯著性特征以及在特定區域內在先使用的相關證據后,乙公司未能提交證據證明在甲公司使用涉案產品的包裝、裝潢之前市場上已經有相同或相近似的產品包裝、裝潢出現,亦未能舉證證明其在被控侵權產品上使用的包裝、裝潢系在甲公司使用涉案產品的包裝、裝潢之前,故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認定包裝、裝潢是否相同或者近似,應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準,進行整體、主要部分的比對,作出綜合性判斷。從本案而言,按照飲料類型產品的一般消費者對該類產品的常識性了解,其整體形狀、色調以及正面各組成部分的設置,屬于易受關注部分,通常對整體視覺效果產生顯著影響。乙公司產品的外包裝和甲公司產品的外包裝整體都是以藍、白迷彩為基調,瓶體形狀均為上細下粗的形狀,包裝上的文字表述和圖案基本相同。雖然兩者存在少量細節差異,但兩者的主體部分和整體風格極為相似,視覺效果基本相同,不經仔細辨別很難發現其在圖案及文字內容上的差異,使得消費者在視覺上難以識別。被控侵權產品的包裝、裝潢與甲公司產品的包裝、裝潢相近似并且這種近似的程度足以造成購買者的混淆或誤認。
綜上,乙公司生產銷售的商品擅自使用與知名商品相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構成不正當競爭的侵權行為。
[1]孔祥俊.商標與不正當競爭法原理和判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7:703.
[2]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編.上海知識產權案例精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261.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