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紅
(無錫市錫山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無錫 214000)
應用多元形式 傳遞豐富理念——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師樂理教學中的探索
楊志紅
(無錫市錫山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無錫 214000)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目前教育界廣泛認可的先進教學方式,將之運用于幼師樂理教學中,對學生學習也有著較大的幫助。由于幼師樂理教學的特殊性以及技能學習的重要性,所以積極應用奧爾夫音樂教學發才能真正改變傳統音樂教學“重技能輕能力”“重技能輕方法”的局面。本文通過具體分析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師樂理教學中的應用途徑,有利于全面提升幼師樂理的教學水平。
奧爾夫;音樂教學;幼師樂理
樂理教學是幼師音樂基礎課程中的重要內容。但就目前幼師樂理教學現狀而言,無論是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或是教學內容都已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幼師將來需承擔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的需求。此外,傳統樂理知識長久的不更新也導致樂理教學與當前幼兒音樂教育之間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單一、枯燥的樂理教學形式更是難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改善這一現狀,作為幼師音樂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思考如何才能增添幼師兒音樂教育的趣味性與實用性。
眾所周知,樂理教學最關鍵的元素在于音樂的節奏與節拍。而要讓學生掌握音樂的節奏或節拍唯有通過語言教學,所以作為幼師樂理教師,在實際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節奏與語言的結合,使樂理教學變得朗朗上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通過語言來模仿生活中的聲音進而歌曲編配中的典型節奏,還能借助古詩詞、兒歌或童謠等相應的節奏類型,來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節奏所包含的韻律以及百變的特點。就以水果為例,教師可通過看圖說話的形式,讓學生感受不同的節奏類型,具體的實施策略如下:
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事先為學生說明,將梨子比作X四分音符節奏,將蘋果比作XX八分音符節奏,將火龍果比作十六后八的音符節奏型,然后通過看圖,讓學生體會不同的節奏類型。
再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通過編排口訣的方式幫助學生記憶簡單的音樂符號,不僅能形象化枯燥的樂理知識,還有利于加深學生記憶。如在學習蒼南民歌《童詩》時,民歌中便包含著倚音、延長音、波音、連音記號等多種音樂類型。針對這樣的樂理類型,教師便可通過編口訣的方式加深學生記憶。如將“倚音記號”編排為:姑娘、姑娘愛打扮,頭上總有花鳥攀;音值低、音值短、不跟風來不顯眼;“延音記號”則可編排為:小孩生來長得俊,殷桃小嘴大眼睛,生在頂上延歌唱,兩音之間音就停;針對“連線記號”可采用如下口訣:波浪彎彎像小橋,長短有致大小全,雖然不能過車馬,但有歌聲飛過橋。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很容易便掌握了這些記號所代表的內容,其印象也會十分深刻。
音樂雖不具備一定的語義性與可視性,然而作為一種線條藝術,只要音樂一響起,人們的腦海中便浮現出相應的線條。因此,老師應該準確把握住這一特點,讓原本枯燥生硬的樂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例如:在進行“音符”的相關內容教學時,若采用傳統板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雖能在課堂中牢記樂符的相關知識,在面對習題是卻顯得不知所措,這是由于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的原因所造成。對此,針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教師可通過使用圖案與音符結合的方式,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知識,從而探索出音符之間的時值關系。
再例如:在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事先為學生說明,采用一個雞蛋的圖片來代表全音符;長出芽的雞蛋來代表二分音符;長出芽的黑色雞蛋代表四分音符;長出芽和葉子的雞蛋則代表八分音符。隨后的教學,教師可采用圖案搭配童話故事的方式來開展教學,讓學生對照教師之前的說明找出圖片與音樂知識之間的聯系。然后,再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合作完成節拍與小節數的創作節奏組合。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牢牢掌握樂符的相關知識,探索樂理各大知識點之間的關聯,還更加深刻的記憶其中運用的變化情況。
幼師的樂理教學內容中通常會涉及到一些簡單的曲式結構,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采取分析譜例或聽音樂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出現接受后便遺忘的現象。然而,采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通過身體動作來表達音樂,其不僅能讓學生深入地感受音樂,還能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進而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
總之,奧爾夫教學法之所以能被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接受,正是因為它充分體現了“民族化”的特點。因此,作為幼師樂理教師,應積極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合理引進課堂,讓幼兒更加喜歡音樂,愿意融入音樂世界,全心全意地享受音樂所帶來的樂趣。■
[1] 錢麗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師音樂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2,19:42-44.
[2] 季曉麗.探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師音樂教學中的研究[J].新課程(教師版),2013,02.
[3] 甄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師專業的教學應用[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2,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