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雨
(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
綜合類大學聲樂教學改革的研究
張春雨
(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
隨著我國聲樂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綜合類大學的聲樂教育已經不是局限在最初的藝術普及教育層面,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研究、教學改革的良好發展,使得這些綜合類院校,也涌現出大量優秀的藝術人才,許多綜合類大學的藝術專業的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學模式都有更高端更專業的發展變化。在現代科技不斷強盛的今天,對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實踐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當然需要改進的問題還是存在的,如何讓聲樂教學要跟上當下飛快的發展速度,適應發展的節奏。如何提高綜合類大學的聲樂教學質量和水平,本文對聲樂教學的模式和方法進行了新的實踐與研究。
課程模式;實踐;多媒體;翻轉課堂
(一)小組模式的研究
一般情況下,綜合類院校的聲樂教學往往是以小組課為主,由于多人上課,稍有時間不夠充足、針對性不強的問題。但其實事物都有兩面性,小組課程雖然有一些弊端,但它也有自身的優勢,有更強的觀摩對比性,聲樂的學習演唱必然是學習的重點,但會聽其實也是學習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如果可以先聽懂了再唱,這樣才是更科學更容易的學習順序。能夠聽懂老師的示范,聽出同組同學的演唱的優缺點,聽的同時可以對聲樂方法進行多次的分析辯證。正確的部分可以給自己加深印象,錯誤的部分可以避免自己演唱的時候會再出現。包括對演唱形體,面部表情,整體狀態的對比和分析,這些聽到的看到的對自己的演唱都會起到深刻鮮明的鞭策和提醒。這樣反而是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當然如何能夠避免小組課的缺點最大限度的發揮小組課的優點,還是有些細節上的設計要求。首先根據上課的環境和課程時間安排合理的人數,一般正常課節時間內以不超過三個人為最佳。小組課盡量安排男生一組、女生一組、聲部相同或相近的一組。盡量安排嗓音條件比較相似的學生在一組。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的學習進度和變化進行調整,達到小組課教學模式的最大優化。
(二)劇場實踐課程的重要性
聲樂專業的學習對實踐環節的要求比較高,無論從技術運用的掌握還是表演部分的操作都是不可缺少的學習內容。聲樂教學注重技能訓練,注重音準、節奏等知識的傳授。但不要忽略了舞臺表演實踐活動的價值,聲樂教學不能停留在聲音的基本訓練與聲樂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礎層面,這樣的聲樂學習是不夠完善的。聲樂理論來源于大量的聲樂藝術實踐,聲樂教學本身的發展也必將推動聲樂理論本身的創造。聲樂教學和舞臺實踐是密不可分的。舞臺表演既是對聲樂教學的再現,又是聲樂教學演唱的超越。從教學、表演雙方面塑造學生,為聲樂舞臺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聲樂藝術的不斷發展,聲樂教學和舞臺實踐之間的價值關系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促進聲樂教學的發展,進而推動舞臺活動的實踐能力。
在教學中大力推廣并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促使聲樂教育理念革新,并且建立新型聲樂教學模式,來發揮良好的教學效果。聲樂教學從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可視、可聽、可延續的新型的教學模式,具有積極地意義。在現階段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會起到非重要的輔助和補充作用,可以完善和加強聲樂教學中出現的不足。在很多音樂基礎課里面已經廣泛的采用了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使教學變得圖文并茂,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首先讓大家印象里把這么抽象的一門學科變得更直觀具體,不僅用耳朵辨別和記住聲音的形象還能看到聲樂課程內容的文字和邏輯形象。在原有教師配備的情況下,增加了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延展的學習功能,且大大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推動著聲樂教學模式的革新,教學模式體現出個性化特點,多媒體的突出的優勢和特點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顛覆傳統教學“教師課上講解,學生課下作業”的教學過程,將知識內化放在課外,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通過自主學習完成知識掌握,回到課堂上教師輔助學生解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和深入學習。讓學生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學生活動的重點從聽教師講變為根據學習資源獨立自主的學習。這種學習模式與教育中提倡的自主學習不謀而合。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的有效,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國內對翻轉課堂模式的研究是從2012年開始出現的,當時屬于比較新鮮的話題。2014年開始,對于翻轉課堂的研究開始大幅度的發展起來,對基礎問題類的研究位居研究類目的榜首,占43.48%的比重,主要研究翻轉課堂的起源、翻轉課堂的發展以及對我國教學的啟示與反思。
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大學聲樂課程也要不斷的更新和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定會面臨新的挑戰,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實踐應用能力要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學生的培養要和市場需求接軌。不管是“翻轉課堂”還是“多媒體教學模式”都是廣大聲樂工作者在長期的一線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新的改革創新,這些新科技的加入一定會對聲樂教學帶來更多的啟發和更蓬勃的發展空間。■
[1] 曹理.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 郭儷雅.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中國音樂,2005,02.
[3] 彭根發.聲樂表演中的“生命狀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1,01.
[4] 周鴻德.“循環式”聲樂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河西學院學報,2014,06.
張春雨(1981-),男,遼寧沈陽人,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