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夢琪
(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
淺析高師音樂專業合唱指揮課程的現狀與發展
段夢琪
(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
合唱指揮課程是高師音樂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一門集各種理論、實踐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高師合唱課程開展的如何將直接影響未來中小學合唱的發展。然而,從目前來看,眾多高師院校仍存在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方面的問題。本文將針對高師音樂生的特點,當前高師合唱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進行思考。
高師音樂專業;合唱指揮;發展方向
合唱教育是一種美育教育,它是讓人從個體走向集體的一種有效方式。高師音樂類院校作為向未來輸送高素質教師的培養機構,更應重視合唱人才的培養。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當前的合唱教育仍停留在老師口傳心授的階段,學生畢業后的合唱指揮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本文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期高師音樂類專業的合唱指揮課程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一)使命認知
作為一名高等音樂院校的學生,首先應該清楚學校對于師范生的培養目標,從而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即成為一名音樂教師。因此學習的目標和方向應向著成為一名教師而努力,以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及文化修養,為將來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知識結構及綜合能力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精湛的技能技巧、淵博的學識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對于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要學好聲樂、鍵盤、樂理、和聲、曲式等音樂文化知識。除此之外,還應掌握一定的合唱訓練技巧及合唱指揮技能。
(三)組織音樂活動的能力
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在工作以后,常常會被要求組織學校的文藝演唱等活動,要求教師有較強的音樂活動的組織能力。這種能力的鍛煉與培養在大學階段主要在排練合唱團的過程中得以學習。因此,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應在練好專業的基礎上積極參加學校合唱課教學和歌詠活動的組織排練,為將來的工作打好基礎。
高師合唱指揮教學的腳步較之其他專業一直是較慢甚至是停滯不前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觀念問題
雖然高師音樂院系的教師都清楚師范生的教育教學目的是培養全方面發展的音樂教師,但在教學過程中,仍希望自己的學生在某一專業方面能有過人的技能,因此特別重視其某一專業水平的提高。使學生也產生要將某一專業學好的觀念,忽視了對綜合素質的提高。例如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鋼琴或聲樂上,忽略了合唱課的重要性,缺乏重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合唱課的發展。
(二)課程設置
合唱課在高師的教學課程設置中一直都是大班授課,每周的課時很有限,加之學生眾多,老師不能一一指導,使得學生也放松對這門課程的關注,將其定義為“副科”,只是被動的參與演唱,而不能系統的學習。
(三)合唱課師資的問題
教學中,音樂教師的合唱訓練方法和指揮水平直接影響學生合唱與指揮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高師合唱課的師資良莠不齊的現狀也是導致現有問題的一個原因。
(一)學校、教師、學生都應該深刻認識到高師音樂生的培養目標是向中小學輸送音樂教師。因此教學內容應與教學目標相一致。將合唱指揮課由學生單純參加演唱,變成唱、揮、排結合的實踐型課程。在演唱的過程中,深入學習指揮技巧,同時參與合唱團的組織與訓練,使所培養出的學生能夠適應當前新形勢下的就業現狀和要求。
(二)在認識到高師的教學目的之后,應根據實際情況將老師一人授課的方式改成學生參與的主動式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同時應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其他理論課程諸如視唱練耳、和聲、曲式等內容。充分體現出合唱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與其他各學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使學生認識到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合唱排練中的重要性,從而對合唱指揮課程產生興趣,更加重視這門課程的學習。
(三)提高教師業務水平。作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高師合唱課教師應加強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并應該具備以下能力:1.良好的聲樂功底,具備為合唱團示范的能力。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演唱方法進行演唱;2.扎實的音樂理論功底,在帶領合唱團演唱前應細致的將作品進行分析;3.視唱練耳功底,要對合唱團唱的每一個音進行辨識其音高、音準;4.扎實的指揮功底。
(四)在教學過程結束后的考試也同樣重要,這既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機會,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方法的途徑。因此合唱指揮課的考核應以實際教學情況為基礎,加強平時和課堂中的檢查。考察學生能否唱出感情,揮出歌曲的意圖,排練出完整的歌曲。這樣一來可以促使學生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最后達到提高訓練合唱實際能力的目的。
(五)除了日常的教學之外,還應加強高校間的合作交流,帶領學生走出去,多參觀其他優秀團體的學習情況。使學生產生想要提高自身的內在動力。同時學習優秀的演唱、排練方法,開拓眼界,尋找差距,在日后的合唱指揮課程學習中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身兼未來學生音樂教育的重任,因此應努力順應課改要求,利用合唱指揮課程這一有利的平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明確教學目的,調整教學模式,為培養適應新時期音樂教育發展的復合型音樂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