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佳鑫 邢 雨
東北林業大學文法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
對水污染犯罪的研究
白佳鑫 邢 雨
東北林業大學文法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眾所周知,水資源在生活、生產、救助、制造等方面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水資源短缺的現象在各個國家頻繁發生,人們對于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還處于不成熟階段。盡管政府實施舉措,諸如加大水資源教育力度宣傳、構建完成用水費用制度等,但水資源仍然處于短缺狀態。有效治理水資源犯罪現象,是節約水源的有效方法,而我國目前對于水資源犯罪方面的法律舉措還處于不成熟階段,各項規章制度還不足以應對多種多樣的犯罪活動。
1997年新刑法在分則中專設一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是我國環境刑事立法初步建立的一個重要標志。從理論研究及發展的角度看,水污染犯罪主要是囊括在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中。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事實上是一個總括性罪名,涵括了大氣污染、海洋污染、內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內容。在司法認定上,對水污染犯罪的認定,也主要是作為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的客觀表現之一進行認定的。
在我們身邊,水資源犯罪時間頻繁發生,各項罪名的建立都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困難,真正能夠有效量刑定罪的案件較為稀少,從而反映出我國當今環境污染法律存在較大缺陷。因此,2011年新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將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變更為污染環境罪,降低了入罪門檻,取消了以“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為定罪標準,但這一新法的建立仍然在水資源犯罪方面捉襟見肘,對于細節判定存在模糊界限。
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在水資源犯罪方面頗有建樹。諸如英國,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定制水污染犯罪政策法律的國家,在19世紀末就制定完善了《水質污染控制法》,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因為具體細節問題而不好確定刑事責任。繼而之后100年,在20世紀末頒布的《污染控制法》,詳細總結了水污染犯罪當中的細節問題,是一部最新、最全面的水污染犯罪方面的法律。這部法律當中明文確定了水污染問題,對于內陸水面、地下水和沿海城市水源進行了明顯的區域劃分,包括內部的控制力度以及使用界限。這部法律刑法期限罪行小的為三個月羈押,罪行較大有兩年的有期徒刑期限。
美國也在水污染犯罪法律當中比較早的就制定出詳細的規章制度。在《聯邦水污染控制法修正案》中解釋了水污染犯罪中亂排放、不加處理犯罪的懲罰力度,并且針對排水點、排放廢物成分、污水處理許可等方面進行明文劃分,對向河道排放污水的人進行系統管理,并且對于廢水處理過程和時間排放污水設定了最高限量。
日本一直是較為嚴謹的國家。日本在1970年便立法明文規定,只要是污染飲用水,導致不能正常引用的人,都要做出6個月監禁或10萬元罰款的懲罰。并且污染人數較多,導致群眾生產用水、飲用水遭到影響,懲處6個月以上7年以下的監禁。
德國曾經頒布過《水管理辦法》,明確確立了對于地下水、地上水、沿海區域的用水原則以及使用保護原則。根據該法律規定,任何人未經過相關部門允許,破壞污染水域污染或讓水質發生根本性變化的,要處2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法律還規定如果上述行為是為了使自己或者他人獲得利益的,處于3年以下的監禁,并且還根據情況進行適當罰款。
由此可以看出,在國外的水污染犯罪法律建設中,注重于通過法律來威懾以及預防,懲罰舉措相對較弱,并且無法保證強效有力的執法力度。同時,針對過失犯罪等界定還處于不成熟階段,盡管如此,這些法律的明文規定理念依然對我國有著借鑒作用。
(一)打擊整治污染水環境犯罪有利于促進轉型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結構調整陣容階段,快速增長的同時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環境污染是當前經濟發展中急需治理的一個關鍵因素,以“環境換經濟”是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多的問題。因為我國當前處于發展中狀態,大部分企業都在國際分工和產業鏈中處于中下游階段,承包著污染率較高的勞動型產業,同期存在的問題最為明顯,高消耗、高污染、難治理已經成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難題。諸如化工、印刷、造紙、制革等行業的增長值只占城市發展的二三成左右,但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則在全國工業排放總量中占據了六七成的比重。水污染發最能夠促使重污染高耗能企業進行內部產業調整,進行節能優化資源配置,較少污染總量,在排放、治理污染物等方面下苦功夫。物競天擇,逐漸淘汰規模小、污染高的企業,形成良性競爭環境,并循環推動整個城市發展進程。
(二)整治水污染環境犯罪有利于抓法制保平安
我國國內雖然經濟快速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相當顯著,特別是針對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與日俱增,這些不安定的因素已經爆發,造成的災難影響不可言喻。盡管我國政府部門對于一些環境引發的群體性行為能夠有較好的針對效果,但采取的措施大都局限于表面,并沒有解決問題的關鍵。針對我國水污染犯罪的形式,應結合當前國際形勢以現代化要求,運用科學合理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治理。遏止環境污染,進而有效的減少社會當中環境糾紛問題,使社會更加和諧進步。
(三)對于水污染犯罪的整治有利于惠及民生需求
眾所周知,水是人們生產生活最基本的要素,污染水環境造成的危害比一般的行刑事、民事案件更加嚴重。它的污染性較強、覆蓋區域的范圍比其他污染要大,并且隱蔽不宜察覺,因水污染而導致健康受損的群眾較多,并且對于環境的自我調節能力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導致惡性循環、環境破壞,人們飲用水遭受污染,生活困難不便,損害也在短時間內無法恢復。如今的人們隨著生活條件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注重生活的質量,已經從以往的溫飽轉向了環境舒適,衣服面包等糧食問題轉而擔憂生活質量。打擊水污染犯罪,是對人民群眾最有力的回應,也是對于保障民生的有力武器。
(四)打擊違法犯罪有利于公職部門設立良好形象
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一直是我國公安機關的主要任務。水資源犯罪作為其中較為特殊的一項,必定要有一套特殊的處理模式來進行針對。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是考驗我國公安機關在新形式條件下的重要條件,也是檢驗公安機關行為模式、工作效率以及打擊犯罪活動的實際能力的重要標準。針對其他的犯罪活動,水污染犯罪更具備隱藏性、專業性、結構復雜性等特點,這些特點在實際過程中能夠給公安機關打擊活動增添不可多得困難。督促公安機關對于這些案件提高針對性與細致的細節把握,從而從根本上調節公安部門整體的工作效率。
水污染犯罪活動是當前時代下新型特殊的犯罪模式,根據在當前社會條件下,這種犯罪模式極具生存空間,并不等同于傳統模式犯罪特點。結合我國當前的形式,對于當前污染水環境多發態勢做出針對性措施。
(一)產業結構決定水污染環境犯罪仍將多發
污染水環境犯罪與城市的經濟結構、產業層次和延伸出的產業鏈有著密切的聯系。盡管我國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于這一部分加大了整治力度,查處并且封停了一部分涉嫌水污染犯罪的企業,但我國目前加工行業數量還是數量較多,并且可以通過分析,預測我國結構轉型、產品升級的障礙與規劃,這些高污染企業是我國經濟的發展的絆腳石。盡管從相關數據來看,我國目前電鍍、化工、印刷、制革等重污染行業的比重最大,特別是電鍍前置行業的問題比較突出。這一類為了節約成本,或者企業規模根本達不到配置排污設置的規模,只配備了簡單的生產制造工具,沒有專門的排污設施,它們一般選擇相對比較隱秘的農村將大部分有毒物質直接排放。
(二)社會環境污染的大前提導致了水污染犯罪更加隱秘
根據犯罪學原理,任何一種犯罪反映出的都是一種來自于社會身處的矛盾現象,并且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我國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對于社會整體資源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對于環境監管的力度需要不斷增強,犯罪分子作案的手段伴隨著這種大前提下越來越隱秘,更有甚者選擇在夜晚或者各種偏僻角落進行非法排污。借著夜色掩人耳目,并且通過管道,甚至地下管道進行排放。或者在大企業出租的廠房內進行排污,總之方法千遍萬化,但始終一直進行非法排放。
(三)違法成本偏低導致污染水資源犯罪
成本問題來源于經濟學,但也可將這種理論應用到法律范圍中,違法成本永遠是取決于人類是否犯罪的主要因素,非法排污由于各種原因,違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這也就是造成這么多水污染犯罪原因。尤其是在環境保護的方面,幾乎處于百利一害的狀況,而這一害還是與自身毫無關系的環境問題。一些企業法律意識淺薄,社會責任感嚴重缺失,受著利益的趨勢,違法亂旁放。同時,污染環境案件沒有直接因素在因果意義上的受害人,并且具備極強的隨機性和潛伏性,往往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才會產生相應的后果,而這時的直接責任人已經逃之夭夭。并且因為違法犯罪的主體大多為企業,少數地方政府為了加快經濟發展,或對企業污染行為的監督睜一眼閉一眼,或給予一些側面保護,這樣更加促使了企業污染行為的肆意蔓延。
(四)現有打擊水污染犯罪困境有待突破
水污染不同于一般的刑事案件,因此在打擊過程中要面對許多困難。案件在處理中存在案例少、案件小、審查不全面、證據難掌握等特點,一方面相關的執法部門對于犯罪構成要素比較陌生,不能熟練掌握案件的關鍵。另一方面還要針對審查時的經濟制表、責任歸咎等問題而影響。更有甚者有著通過經濟懲罰來代替刑事懲罰,無形之中給案件帶來難以想象的難度。
(一)單獨設立水環境污染罪
在如今國際的大環境下,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處于水資源困乏的階段,保護淡水水源已經刻不容緩。水污染犯罪的違法時間頻頻發生,大量的淡水資源被奢侈的浪費,水污染污染已經對人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與危害。而轉眼看我國的法律法規,并沒有明確的水污染犯罪的相關制度,不能夠行之有效的對于水污染犯罪進行科學公正的審判與約束。因此建議單獨設立水污染犯罪相關罪名,更好的將水資源造福于人類,保護我們賴以為生的環境。
(二)增加危險犯的規定
危險犯針對的是在水污染犯罪過程中進行了水污染的破壞,造成嚴重后果,致使生活居民、生產企業因為水源污染而造成生命、財產威脅的犯罪。水污染犯罪的影響與危害十分巨大,隱蔽性讓真正實施時難度倍增,從整體趨勢而言,我國當前的水污染情況與西方國家六七時年代差不多,問題相當嚴重,因此有必要在環境犯罪中設立危險犯。根據對西方國家的水污染犯罪法律的研究,水污染犯罪中設立危險犯,當某一個罪犯的客觀行為危害出現了一定的特點是,用刑法進行相關明文規定,規定這一范圍內的行為都為危險狀態,即已經構成了犯罪條件。利用法律進行約束,這樣無論結果如何,都能行之有效的對于當事人進行控制,從而保護水資源。另一方面,一旦危害的結果出現,對當前責任人給予處罰,有了,有利于給其他人借鑒從而引起警惕。
(三)有條件地實行嚴格責任
刑法意義上的嚴格責任,是指行為人只要實施了法律所禁止的某種行為,或造成了法律所禁止的某種結果,即使主觀上沒有故意或過失,也應對此承擔刑事責任。我們同樣可以借鑒國外的相關法律,應用嚴格責任制度,可以約束在犯罪過程中企圖犯罪但卻沒有實際行動的犯罪嫌疑人,對于這類人進行法律約束,可以行之有效的保護環境污染,防止嚴重污染行為并提高公共財產的安全性,避免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由于環境水體的承受能力與自凈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一旦遭受到了比較重大的污染事故,很難通過自身的凈化與處理慢慢恢復,只能通過人們耗費財力與精力進行人為修復。當然,由于嚴格責任有悖于我國犯罪構成理論中主客觀相結合的歸罪原則,在實踐中必須嚴格限定適用范圍。
(四)以法制化的思維提升打擊力度
水污染犯罪案件難點在于取證困難、證據要求力度高、辦案難度大,因此必須始終緊繃嚴格執法的這一根弦。以高敏感度、高度負責的態度去對每一起案件負責。牢固立法依法治理的理念,深刻理解,準確找準案件辦理的突破口,增強證據意識、程序意識、時效意識,以法治思維引領治污事件。
[1]付立忠.環境刑法學[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
[2]王燦發,馮嘉.論我國水污染防治立法的新發展[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
[3]單林波.對我國水刑事責任制度的思考[J].陜西水利,2007(02).
[4]高福德,王志敏.中外水污染犯罪立法之比較[J].科技咨詢導報,2007(29).
D924.3;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