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均(重慶巫溪縣文化館,重慶 405800)
試析提高群眾音樂文化創作水平的若干途徑
張光均
(重慶巫溪縣文化館,重慶 405800)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音樂作為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精神文化傳播方式,對于提高大眾的精神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群眾音樂文化創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創作水平也有待提高,本文就是基于這樣一種現狀,提出了相應的解決途徑,以期為提高群眾音樂文化的創作水平提供借鑒和幫助。
群眾音樂文化創作;現狀;提升
群眾對于音樂文化水平的要求不斷提升,反映出群眾文化生活在不斷豐富和完善,這也從側面說明我國社會的物質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要持續滿足群眾對于音樂文化的要求,群眾音樂文的創作者們就必須不斷提高其音樂的創作水平,這樣才能使群眾音樂文化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
(一)創作風格與質量參差不齊
群眾音樂文化使面向普通大眾的文化,在進行音樂創作時,大部分的音樂創作者都是來自普通群眾的業余愛好者,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樂理知識培訓,也沒有建立較高的音樂素養。在進行音樂創作的過程中,很多的群眾音樂創作者僅僅是按照自身喜好而進行音樂創作的,因此,創作的作品帶有很強的隨意性,缺乏職業的音樂素養,這些音樂作品的質量自然也無法滿足大眾的期待。此外,這些音樂作品的創作水平也會受到創作者個人喜好的影響,在缺乏職業音樂素養的前提下,最終所呈現的音樂作品質量就會參差不齊。
(二)音樂作品的專業性較弱
群眾音樂文化的創作者和受眾都是普通群眾,對于音樂創作缺乏專業的認識,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培訓,因此,在進行音樂創作時大都會根據自身經驗,或者是根據某些已有的音樂旋律和歌曲進行改編創作,這樣的創作模式顯然是非常不成熟的,最終呈現出來的音樂作品也會受到大眾的詬病。其次,這些進行群眾音樂創作的創作者們大多是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創作的,而且由于是非專業人士,其創作過程也會受到生活瑣事的干擾,無法進行連續的創作,只能擠出一些業余時間進行音樂的研究,所以,這種創作模式也會對創作者的創作自由度形成一種制約,這種制約最終會反映到音樂作品當中,進而影響到作品的專業水平。
(三)管理人員的素質欠缺
群眾音樂文化的發展水平與管理部門及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密切相關。相較于經濟落后地區來說,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群眾音樂文化的發展形勢也非常好,而且常常會受到當地政府管理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但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管理者對于群眾音樂文化的相關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在開展群眾音樂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很多配套的場館和設施等硬件條件都無法滿足,這會直接影響到群眾音樂創作者的創作積極性。其次,很多地區的文化機構負責主導群眾音樂文化的相關工作,大師由于這些機構的管理者專業素質較低,機構設置不合理,音樂文化創作水平也會因此受到負面影響。
(一)提高認識,增強群眾音樂文化創作者的責任感
群眾音樂文化創作水平是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有力保障,優秀的音樂文化作品能夠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眾的精神生活質量,使群眾感受到身心的愉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群眾音樂文化創作呈現出一種良好的發展趨勢,但是受群眾音樂文化創作者音樂知識及音樂素養的局限,音樂創作的質量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因此,在新時期要特別注重提高群眾音樂創作者對于音樂的認識,提升其音樂創作的水平,拓展其創作的音樂類別,不斷推出獨唱、交響、民族等多種形式的群眾音樂,以群眾的需要為核心,為各個階層和領域的廣大群眾提供寶貴的精神食糧。
(二)創新思路,推進群眾音樂文化創作水平的提高
音樂創作不僅需要專業的音樂素養,而且也需要創新精神。創新是提升創作水平的源泉,只有不斷提升音樂的創作水平,創作者才能獲得音樂創作持久的生命力,其作品才能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在創作過程中,音樂創作者不僅要有創新思路,還要密切聯系群眾,掌握群眾對音樂的欣賞的不同層次和節奏,進而據此創作出符合群眾審美的音樂作品。此外,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還可以打開思路,選擇更多、更新的角度來進行音樂創作。音樂素材和音樂形式是有限的,但是在有限的的客觀條件下,選取幾個新穎的角度進行創作就能受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強化隊伍,為群眾音樂文化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群眾音樂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因此,要建立一支具備凝聚力的音樂創作隊伍,為廣大群眾創作出符合大眾審美的優秀音樂作品。群眾音樂來源于于群眾,最終又服務于群眾,這種音樂形式的創作源泉同樣是以群眾為基礎的,因此,建設和強化群眾音樂創作隊伍離不開廣大群眾,要以群眾為基礎,廣泛開展群眾音樂文化活動,并從中發掘出具備音樂創作潛力的優秀人才,并吸納到群眾音樂創作隊伍當中,充實群眾音樂文化創作隊伍,為音樂文化的發展提供足夠的人才儲備。
(四)創造條件,提升廣大群眾的音樂文化鑒賞能力
群眾音樂的創作水平不僅與創作者的音樂素養有關,同時也與廣大群眾的音樂文化欣賞能力息息相關。因為群眾對于音樂欣賞會形成一種口口相傳的評價,關于音樂的形式以及音樂的內容等,都會最終反饋到音樂創作者那里。音樂創作者可以依據這些反饋在今后的音樂創作當中做出調整,以滿足群眾的音樂欣賞需要。所以,文化管理部門要定期組織開展相關的群眾音樂文化活動,為廣大群眾提供音樂學習機會,可以由簡到難逐漸提升難度級別,使其領悟音樂欣賞和音樂創作的技巧和內涵,進而為音樂創作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音樂鑒賞反饋。
群眾音樂文化創作對新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及城市廣大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群眾音樂的創作者要深入到群眾中去,從群眾中汲取養分,不斷完善自身的創作內容和創作形式,積極解決在音樂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優秀音樂文化作品。
[1]張翼.試論提高群眾音樂文化創作水平的途徑[J].大眾文藝,2012.
[2]陳曦.試論新時期提高群眾音樂文化創作水平的途徑[J].科學中國人,2015.
[3]朱艷紅.論提高群眾音樂文化創作水平的途徑[J].北方音樂,2014.
張光均(1965—),女,重慶巫溪人,重慶市巫溪縣文化館,群文干部,研究方向:群眾文化。